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成长,就是一次次被打脸

文化娱乐

2019-03-25 07:13

01综合实力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和友珊看了电影《老师·好》。

电影上午十点五分开始,十一点五十六分结束。

影院加上我们,也就七八个人,有种包场的感觉。

电影讲述了高中老师苗宛秋和多位学生由对峙到和解的过程。

看着剧情标签是喜剧。然而就苗老师个人而言是很悲剧的。

本来考上了北大,却因成分不好取消了入学资格,后来进了师范学校做了老师

遇上一些难搞的学生,却不向校长反映自己的困难,补习班的事情是被冤枉的,却不为自己辩解。

最看重的学生为他的事情找县长辩解,却在返回学校的路上被撞了,无法参加高考。

校长得知了苗老师的情况,给他一个分房的资格,苗老师却不要房子的钥匙。

拍摄毕业照,苗老师没有参加,乘着火车离开了。

后来苗老师到了一个乡村做教师,直到退休。

老师本来有才能,却因自己躲避、不解释的性子,一步步走向庸庸碌碌,实在让人叹息。

老师最看重的尖子生,本来有保送师范大学的资格,却选择了冲刺北大,但一个偶然就无法参加高考。

后来她复读两年,但考得还是不理想。

30年以后,师生两人相遇,物是人非,远远相对片刻,苗老师蹒跚离去。

越长大,越发现,人与人拼的不只是成绩,而是综合实力。

论成绩和对学生的热忱,苗老师人中龙凤,但是,谈到为属于自己的利益积极争取、敢于东山再起,苗老师就差得很。

再来说押宝,苗老师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最看重的学生身上,不是安排班长职务,就是寄自己的北大录取通知书和寄学习资料。

这种行为,并不可取,一个尖子生、其他人学习平平,怎么敌得过众多学生百花齐放。

再说,一个尖子生负担老师这么大的寄托,虽然很鼓舞人心,但也很累。尖子生在关键时候掉链子,看似意外,却似乎是冥冥之中的一种逃避。

学生想考好成绩、进好大学,天性所趋,作为老师,应当对学生一视同仁,为共同目标迈进。


人,拼的是综合实力


02人的想法是会变的

想起室友说过的一句话:以前睡觉,很难睡醒,到现在,却经常会醒来。

过去,作为学生,自在很多,可谓高枕无忧。

可毕业后,面对的事情很多,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睡觉都会被担子惊醒的那种。

每天能踏踏实实睡个美觉,也是一种满足和奢侈。

关于睡觉,以前睡得多,觉得荒废青春,现在能睡得香,却觉得很幸福。

随着阅历的加深,我们的想法会改变。

现在看过去的想法,我们会感觉那时候的自己很天真,对于事物的看法往往非黑即白,忽略灰色地带。

发现灰色地带,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人事物的看法不再那么局促和狭隘,而是融入了更多理解和包容的眼光。

谈回苗宛秋老师,虽然他个人的经历有些淡淡的愁绪,但只要他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也足够了,毕竟,没有完美的人。

我很喜欢珊说的一句话:“成长,就是一次次被打脸”。我们开始执着地相信着某个观点或信念,而后质疑它们,再后来,推翻它们。

比如,金钱和爱情。年少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钱是俗物,怎么能和爱情相提并论。

但后来却发现,没有钱,爱情便没有了生长的氧气,很多的情侣或夫妻争吵都会因钱而起。

当然,承认钱重要,并不等于过度追求金钱,而是学会去兼顾,一方面积极赚钱,一方面用心经营感情。

再比如,以前会觉得大学自由自在的时光好,但后来发现还是现在最好,虽然责任重,但阅历丰富了,见识增多了,对生活的掌控感也加强了。

以前,遇到不同的观点,第一时间会想着去反驳或者说服,后来发现很多的争论都是没有意义的,不涉及原则的东西没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

以前,自己的情绪出现波动,会责怪他人和环境,后来发现情绪的关键在于自己。

以前,觉得人生非得达到怎样的目标才算精彩,现在觉得只要活出自己就很好。

我们为某人或某事受伤,那是因为我们给了对方伤害我们的权力,我们除了选择伤害自己外,还可以选择走出伤害。

所以,当你为一件事耿耿于怀时,不要太放在心上,因为所有现在困扰你的心结,多年以后都会在阅历中被打开。

不念过去,不忧现在,不惧未来。过好当下,便是对自己最大的慷慨和馈赠。


过好当下,无惧无悔


03因为意义特殊,所以不同

珊去西藏旅游了,听她一讲,我才知道,喇嘛学识渊博,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了解到藏医的一点知识。

去文化古城,一定要了解它们的文化,否则走马观花,却忽略了它们最珍贵的内涵。

像杭州西湖,因为白蛇和许仙的爱情传说便成为旅游胜地、经久不衰。

再说品牌公司,它们卖得不仅仅是产品,更重要的是创始人的精神内涵,比如可可·香奈儿,她的独立,她的传奇便是行走的口碑。

对于个人而言,更是如此,你怎样赋意自己的人生,便会拥有怎样的生活。

不禁想到一个故事。

3个泥瓦工在砌一堵墙,一位哲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说:“砌墙。”

第二个人说:“盖一幢楼。”

第三个说:“我们正在建设自己的家园。”

哲人听后,拍了拍第三个人肩膀说:“今后你将是幸运的。”

许多年之后,第一个人依然是泥瓦工,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成了前二个人的老板。

3个人命运的差异,与他们赋予人生的意义息息相关。

当你给予自己的生命赋予庄重的意义,你就会认真对待自己,包括自己的工作、情感、生活。

你可以给学习赋予充电、提高竞争力的意义;

给运动赋予健康、活力的意义;

给工作赋予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

给情感赋予陪伴、亲密的意义。

如果你觉得自己每天过得稀里糊涂,又想改变现状,重新审视自己、为自己的生活赋予特殊的意义便是一个好的选择。

很多普通的事情,因为被赋予了意义,而变得熠熠生辉;当你所做的事情被赋予意义,你的思维和行动也会与众不同。


自我赋意,自我赋能


04是选择造就命运,还是命运注定了选择

珊说,自己越来越相信命运。比如命运给了你C选择的人生。

你可能一开始就是C的人生,也可能从A到C,还可能从A到B,或者经历一系列选择再到C。

这引起我的思考,到底是一个个选择造就了命运,还是命运注定了这一连串的选择?

我一向认为,三分命运,七分打拼。

像出身、个人经历、一些偶然,并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或者说我们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一部分,我们习惯于称之为命运;而我们能够选择的是自己对于人事物的想法,每天能做哪些事情以及做事情的心情。

整体而言,我们可以掌控的选择是很多的,也就是,通过打拼,我们有机会获得自己的目标。

我们都知道,有的人生下来所拥有的条件,可能是自己拼尽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我们称他们为天生的幸运儿。

也有一些人,从小就承受很多的委屈和痛苦,他们会被当成苦命人。

童年几乎定格了一个人生活的主色调,那些幸福的人看上去一直都幸福,哪怕中间有波折,也会走向幸福。

而那些痛苦的人往往一生痛苦,哪怕中间经历了欢笑,也走向了痛苦。

命运即轮回,轮回通常说的是前世今生,但我们这一生也是在轮回。

武志红老师说:

“我们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不断地重复同样的事情。如果你得到了幸福,你就重复幸福;如果你得到了痛苦,你就复制痛苦。”

而我们重复和复制的事情大多源自童年的生命体验,童年的生命体验又来自印象中重大事情所带来的情感、感受、心情。

荣格认为,潜意识决定命运。

潜意识是我们内心深处不易被察觉的想法,尤其是童年未经加工消化的记忆碎片,这些记忆碎片都带有情感和体验。

比如童年害怕被父母抛弃,成年后会在亲密关系中缺乏安全感;

比如童年讨厌家暴的父亲,结婚对象很可能也是个家暴的人,哪怕对方并没有家暴倾向,也会被“逼”着打人。

比如童年讨厌情绪化的母亲,长大后总会遇到情绪化的人,就连伴侣都可能是这类人。

如果你意识不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它会不断制造相同的处境,让你重复地去体验,直到你彻底成长起来。

当你相信命运时,请相信,命运是在一次次给你制造机会让你去成长,而不是命运如此、自己随波逐流。

如果说是选择造就了命运,这没错,当你察觉了潜意识发出的信息,去改变,去成长,你会得到一个不同的命运。

如果说是命运注定了选择,这也没错,一些客观条件毕竟是无法改变的,你只能尊重客观条件去做选择。

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一些绕不过去的坑,过去没解决好,总是要把坑填上的。

这些坑是你的短板,你要学着把它加强,它才不再困扰你。

你没必要埋怨自己坑深,更没必要羡慕别人坑浅,你看到的或感受到的不过是大千世界的冰山一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课题和成长空间。

如果你能了解另一个人的全部,你未必想和对方交换人生。

童年是起点,成长中,你有一次次创造拐点和人生走向的机会。

你可以相信命运自由安排,也可以相信事在人为,不过你终究要面对的是,成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