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土地永不贬值到崩盘,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三十年给我们的启示
(原创) 由于汇率巨变,美国国债资产发生剧烈亏损,大量资金为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日本政府为补贴因日元升值而所受的产业出口打击,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原创)加之70年代后日本银行倾向于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宅等融资和80年代后全球性通货紧缩形成的股票市场上升通道等因素叠加,使日本国内兴起了一股投机热潮。
(原创)其中,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尤其明显。受“土地永不贬值”土地神话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
(原创)据悉,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达到了可购买全美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地价上升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帐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从而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原创)1985年至1986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企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国内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全日所有产业。当时,日本官方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甚至有日媒为给这种繁荣经济状况命名,还募集像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等类似名称。
(原创)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达到最顶峰,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水平。但因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支撑,所谓泡沫经济开始破灭。
(原创) 1990年3月,日本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规定》对土地金融进行了总量控制。这一急刹直接车导致日本本已走向衰退的泡沫经济加速下滑,同时导致支撑日本经济核心的长期信用体系直接崩盘。加之此后日本银行采取的金融紧缩政策,更加速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
(原创)从此,日本土地价格急速下跌,由土地担保的贷款也紧接出现极大风险。日本各大银行不良贷款纷纷暴露,日金融危机严重。
(原创)随着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日本经济进入了和平大萧条时期,从此日本走向了一条不归路。日后,有总结观点把日本泡沫经济生成和破灭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
(原创)如今,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低欲望社会。年轻人再不愿意生孩子,甚至不愿意结婚;成年男性除了工作,其余时间就是看漫画消遣;社会中很多人是拿着日结的零时工;无论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不愿意再买房;人民生活态度极为保守……
(原创) 启示:一、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动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二、假繁荣。宽松金融政策是导致泡沫经济“繁荣”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泡沫生成的必要条件”;三、过剩流动。物价稳定是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必要条件。
(原创)总结:企图通过制造虚假繁荣来化解眼前矛盾的,只会把问题越拖越严重。
(原创)教训:一、汇率调整不能阻止经济的泡沫化;二、在CPI稳定期,更应该当心资产的泡沫化;三、处理好眼前经济繁荣与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
(原创)最后,日本泡沫经济虽已过去几十年,但其对于世人不可不谓一段惨痛的历史教训,更是一个警钟长鸣。假如时间能够倒流,日本是否能够明智地采取种种打压泡沫的政策措施,避免泡沫经济的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