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好莱坞为什么不敢做原创了?

财经

2019-03-25 20:57

作者:刘彦希

编辑:师烨东

随着上周迪士尼正式完成对福克斯的收购,X战警、死侍、阿凡达、冰河世纪等著名IP也被迪士尼收入囊中,米老鼠家族再次壮大。

死侍扮演者瑞恩雷诺兹调侃,感觉坐上了去迪士尼校园开学的大巴

毒眸翻看2019年迪士尼的片单发现,今年迪士尼将要上映的电影几乎全是IP系列影片后续与老片翻拍:漫威系列的《惊奇队长》和《复联4》,星战系列的《星球大战9》,系列动画《沉睡魔咒2》、《冰雪奇缘2》、《玩具总动员4》,改编自著名畅销小说的《阿特米斯的奇幻历险》和纪录片《企鹅》,甚至还有三个知名IP《小飞象》、《阿拉丁》、《狮子王》的翻拍一共11部电影,没有一部出自原创剧本。

事实上,不止是今年,也不止是迪士尼,往前的二十年中,几乎所有好莱坞大片场的原创电影都在逐渐减少。1994年好莱坞六大尚有51%的原创电影,到了2014年则只剩25%不到,去年更是只有10%左右。

原创减少的背后,IP电影的票房在过去十数年来逐渐走高,系列衍生产品更是做得风生水起,迪士尼的实景娱乐等相关产业收入已经远超电影票房收入。系列片、IP片为何独占山头的情况下,原创电影还有机会翻身么?

消失的原创电影

雅虎娱乐(Yahoo Entertainment)在一份2014年末的原创电影数据报道中给出了原创和非原创的划分

翻拍片、系列片、改编片(包括真人真事、文学、动漫、游戏、电视剧、玩具或戏剧等改编)都属于非原创作品;除以上类别之外的所有电影,以及非翻拍或改编的系列片首部作品,则属于原创作品。

这份报道整理了1984、1994、2004和2014年出自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的原创片,数据显示出明显的下跌。

1984、1994、2004和2014年出自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的原创

八十年代依然是个原创电影占主流的时代,1984年好莱坞高达59%的电影出自原创剧本,其中1985年的《回到未来》不仅被奥斯卡提名最佳原创剧本,还拿到了当年的北美票房冠军,后来才有了它的系列续作。

十年后,好莱坞迎来号称电影巅峰之年的1994,这一年原创仍然占了半壁江山(51%),《低俗小说》、《生死时速》等都是当年叫好又叫座的原创片,这些影片至今都是影史经典。

好莱坞六大的原创电影在接下来的时间像是坐了过山车,系列大片横出,翻过千禧年,2004的原创电影已缩减至38%,全球票房TOP10里仅剩3部,分别是《耶稣受难记》、《后天》和《鲨鱼黑帮》;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骤降至25%不到,票房前十只有唯一一部刚好排在末尾的原创《星际穿越》;而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好莱坞六大仅有10%左右的原创作品,放眼望去,整个银屏都被系列片和改编片霸占。

好莱坞当下票房龙头迪士尼为首,其原创剧本几乎只在动画片领域,比如2015年的《头脑特工队》和《恐龙当家》,2016年的有《疯狂动物园》,2017年的《寻梦环游记》,2018和2019则一部都没有。而迪士尼的原创动画中,不少都是为IP系列片准备的,像1999年《第六感》这样口碑票房俱佳的非系列真人原创电影在迪士尼历年的片单中寥寥无几。

自2015年起,迪士尼不仅原创剧本极少,一些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如《怒海救援》和传记电影《麦克法兰》)也几乎消失不见这些影片虽然口碑不算差,但是在过去总是排在迪士尼出品电影的票房末尾。也因此,如今迪士尼几乎只剩下系列动画、漫威、星战和《美女与野兽》、《狮子王》这样的真人翻拍电影全是著名IP。

但也正是靠着这些IP电影,迪士尼一步步超越其他老牌好莱坞巨头,成为现在好莱坞的领头者。从2008年仅占北美票房10.3%,排六大最末,到2016年以26%的份额攀升至六大之首,排在第二位的华纳当年票房份额为17.2%。考虑到福克斯被收购前迪士尼这三年来一直都是产量最小的公司,就知道这个成绩有多耀眼了。

2018年,迪士尼共推出13部电影,全球狂揽73.3亿美元票房,北美赚得30.9亿美元,占北美市场26%;排在第二位的华纳推出了49部电影比迪士尼的三倍还多,北美票房却比迪士尼少了10亿多美元(19.3亿),市场占比仅16.3%。

2018年全球票房冠军,迪士尼出品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每年仅推出区区十余部电影,迪士尼便轻松傲视群雄,靠的正是迪士尼的IP。而不止是迪士尼,翻开其他几家好莱坞公司的片单也可以看到,近几年来,除历来类型片最丰富、电影产量最高的华纳,连续两年拿到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绿皮书》和《逃出绝命镇》)的环球,以及排名垫底、苦苦挣扎的派拉蒙每年仍有少量原创电影产出之外,其他几家公司都出现了原创片可有可无的迹象,去年,迪士尼、索尼、福克斯便是一整年零原创影片上映。

时势造IP

IP当道、原创衰落,与好莱坞大公司的产业结构转型密切相关。

60年代末,好莱坞出现了影片过量生产的情况,再加上制作资金的过度使用,导致了1969-1971年几大制片厂的财政危机。70年代中后期,为了抵抗风险,好莱坞大公司开始实行控制影片数量和大范围放映的策略,所谓商业大片(blockbuster)便从这一时期兴起。

上映于1977年的《星球大战》作为全球第一部卖座的系列大片,在上映当年收获了5亿美元票房,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相关衍生产品的销售额不久之后便超过了这个数字。《星战》衍生品让人们对这个话题持续保持关注,赚取的大量资金也为系列续作打好了基石,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媒介与文化研究教授米歇尔海尔莫斯(Michele Hilmes)对此评论道,观众兴趣离开了影片自身,进入到围绕影片的商业化框架之中。

《生活大爆炸》里谢尔顿痴迷的拼着死星模型

受此形势影响,自80年代起,几大制片厂就开始扩大业务版图,逐渐成为综合娱乐媒体集团,电影凭其巨大号召力,成为强大的IP宣传器,隶属产业链的一环,而不再像过去一样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当今坐拥庞大IP库的好莱坞龙头迪士尼,其业务现在已经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媒体网络、乐园及度假区、影视娱乐、消费品与互动媒体,IP是其整条产业链的核心。

轮次收入是迪士尼主要的商业模式。先在电影院推出作品,在影视界赚到第一笔票房后进入发行环节,通过DVD、网络和电视等获得第二笔收入;在影视作品推升IP热度之后,将其加入迪士尼主题公园,实现场景联动,通过礼品店、食宿、门票等消费赚取第三轮财富;最后是IP授权环节,迪士尼每年都会召开授权大会,为未来一年的新IP寻求消费品合作商,并从合作商的销售额中抽取一部分授权费。

显然,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娱乐版图中,包括迪士尼在内,好莱坞公司越来越把IP当做其深耕的重点:作为一种跨媒介内容,IP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能渗透至各个板块,经营好IP不光能票房大捷,还能在其他领域赚到盆满钵满;即便是原创电影,不少也是为原创IP及其产业链服务的。

即便是原创电影,不少也是为原创IP及其产业链服务的如迪士尼的《冰雪奇缘》

迪士尼公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2018全年营收594.34亿美元,主要收入来自媒体网络(245亿)以及乐园和度假村(202.96亿);其次才是影视娱乐(99.87亿),仅占总收入的16.8%,其中票房收入73.3亿美元仅占总收入的12.3%。

制作IP电影不仅可以扩充产业链收入,IP系列电影另外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宣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

一部原创作品需要花费大量的认知时间成本,而已有的IP及系列片则天然自带话题。好莱坞制作人与电影数据分析专家Stephen Follows曾撰文分析,IP电影因其既有知名度,从项目开始之初就能有明确的目标受众,而原创电影因其多样性以及制作过程中的反复和不确定,很难从一开始就精准定位受众,往往要等到上映前的一段时间才能凭借网络声音摸清势态。比如今年将要上映的《狮子王》,因为是海内外主力观影人群的童年回忆,不需要怎么宣传就能获得大批受众。

迪士尼IP工厂

除去产业链对IP的需求以及更低的宣传成本,IP也是好莱坞影企出海的最稳妥选择。

过去二十余年来,六大电影公司的海外票房占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背后除去全球电影市场的发展以及好莱坞的出海,IP电影同样功不可没。跨地域、跨文化观众的增加意味着好莱坞电影文化和价值观雷区越来越多,为了最大化海外市场,电影能够呈现的内容自然也愈发单一,既然不能横向发展多样内容,那就纵向深耕IP。

好莱坞六大海外票房占比逐年提升(数据来源:StephenFollows.com)

2014年拿下北美票房冠军的《美国狙击手》,在全球票房市场仅排第13位,海外票房占比只有36%;在北美,像《摘金奇缘》这样的改编电影依然有机会进入2018年票房前20,而缺乏北美移民生活和文化背景的海外观众对这部影片自然不太感冒,海外票房只有26.8%。而规避了文化差异的IP电影自然轻易地凭借其无处不在的景观营销和顶尖的制作水平笼络了海外观众的心,众多IP电影也得以在全球大卖。

除了电影公司对全球观众的单向营销之外,去中心的互联网也给予了IP另一强大属性用户生产内容。不管电影好不好看,只要是著名IP,就给大量互联网上的粉丝提供了素材,官方制作仅是IP宇宙的一部分,只要有了一定粉丝基础,关于此IP的内容便会在网上发酵,让这个IP数据库不断扩充,互联网赋予IP的影响力是指数级的。从大众的角度看,在意义和宏大叙事消失的后现代社会,人们需要通过IP这样的文化符号建立一套共通的文化语言和文化想象,构建一个又一个亚文化社群。

B站上的漫威同人作品

原创还有翻身的机会么?

尽管在过去的20年来系列电影大行其道,观众的审美疲劳依然是一颗定时炸弹悬在每一个IP头上。

曾经一度辉煌的《变形金刚》系列便面临着这个问题。首部《变形金刚》诞生于2007年,以7.1亿美元拿下当年全球票房第五,接下来的三部续作在全球票房排名稳步上升,到2014年《变4》取得了11亿美元票房。而2017年《变5》全球票房仅有6亿美元,比十年前第一部还少了1亿美元。

《变形金刚5》在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同样遭遇了滑铁卢。要知道,《变形金刚》系列在国内可谓是吸金王者,除了2009年的《变2》以略低于《2012》(4.6亿)的4.5亿票房屈居中国当年票房第二以外,其余三部系列影片每一部都稳坐中国年度票房第一,其中2014年的《变4》收获了19.8亿,比第二名的《心花路放》多出了8.1亿。《变5》上映首日收获了将近3亿的票房,随后因口碑走低票房走势也快速下滑,最后仅拿到15.5亿票房,远不及预期。

《变形金刚5》在中国市场也遭遇滑铁卢

中国如今已是全球第二大票房地区,好莱坞也越来越重视影片在中国的票房表现。《变形金刚5》的陨落,除了影片质量的问题,观众对缺乏剧情创意的特效片审美疲劳也是关键原因。这部在豆瓣上只有4.9分的滑铁卢大作,差评几乎都围绕着除了特效什么都没有,豆瓣影评人亵渎电影打一星后评论道,毫无故事,毫无逻辑,全是套路这正是所有IP电影都容易陷入的危机。

《变形金刚5》的遭遇并非个例,它也代表了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近年来的走向趋势。除去动辄拿下中国年度电影票房冠军,在2012年,国内票房TOP10里有7部好莱坞大片,仅7部影片的41亿票房就能占到当年亿165.6亿总票房的24.7%;而这两年的国产电影票房头名在国内的票房已经把好莱坞电影远远甩在身后。

不仅中国观众吃腻了好莱坞套餐,在北美,观众也同样面临着审美疲劳。Franchise Fatigue(系列大片审美疲劳)是近三年来电影媒体的常用词,《卫报》、《独立报》、《好莱坞报道》、《纽约时报》等不少知名媒体都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批评和分析,在大众论坛Reddit和Quora上这个话题也不断涌现。去年星战系列《游侠索罗》北美票房仅2.1亿美元,引起了很多关于审美疲劳的讨论,迪士尼也因此延缓了星战系列电影的推出,CEO罗伯特艾格在《好莱坞报道》的采访中承认,同一系列每年推出一部新片的确是一个错误。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说道,现在的好莱坞各大公司几乎都是职业经理人,他们的做法就是越来越多拍续集,这样不会犯错误,但是他们也缺乏了创新,缺乏了对题材、故事、对美国人文的理解,好莱坞越来越不敢去冒险。

不敢创新的好莱坞也在尝试自救。

自救的主要方式便是原有IP+类型片创新。虽然面临审美疲劳,但目前仍然拥有强大号召力的IP对好莱坞来说依旧是个不能轻易放弃的宝库,只消让内容耳目一新,照样能挽回口碑。

2015年的《疯狂的麦克斯4》,2016年的《死侍》和2017年的《金刚狼3》,都在系列IP的基础之上做出了类型片的创新,比如《死侍》结合了好莱坞过去常见的R级喜剧,《金刚狼3》则化身公路电影。这几部影片口碑票房双丰收,在北美一片批评好莱坞缺失原创的声音当中,the Artifice以此为由为好莱坞进行了辩护系列电影不代表就一定没有创意。

除了给IP增加创意以外,好莱坞近年来也比较重视科幻大片+作者导演+原创剧本的路子。尽管在Stephen Follows的调查中显示,爱情喜剧电影原创剧本比例最高的类型片,2005-2014历年北美票房TOP100的爱情喜剧片中,原创占70%,但其巨大的文化差异让影片出海成了难事。一方面要抓住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不做针对国际市场的原创好莱坞原创剧本和作者导演集中在科幻片这样面向未来的特效大片上,依靠其顶尖的制作水平外加优秀的原创加持来招揽观众,此乃当今好莱坞原创和票房双双兼顾的主要路径。

在2013-2018历年全球票房TOP30的影片中,一共只有13部原创电影,其中有5部是科幻影片,并且每一部都集中了当今一流的导演分别是莫滕泰杜姆的《太空旅客》(2016),吕克贝松的《超体》(2014),诺兰的《星际穿越》(2014),《第九区》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的《极乐空间》(2013)和今年刚拿奥斯卡最佳导演的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2013)。

不过,如今好莱坞面临的可不只是有没有原创这一难题。Netflix等流媒体的崛起让好莱坞不得不与硅谷的劲敌们来竞争消费者的时间。Netflix近年来为保持其内容的质量和活力,毫不吝惜对原创电影的投入,在其电视剧于艾美奖横扫提名后,电影也开始发力,去年的《罗马》在奥斯卡横扫十项提名,并最终夺得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和最佳摄影,早前还在欧洲拿了威尼斯金狮。尽管目前Netflix在电影内容的影响方面还没法跟好莱坞平起平坐,但随着观众需要影片的多样性,掌控算法技术的科技公司无疑在针对性营销这一点上占据了优势。

在这个娱乐休闲方式越来越丰富的时代,谁保持了新鲜和原创,谁可能就掌握了未来的主动权。北京大学做电影研究的文学系博士王昕对毒眸说,原创电影乃至艺术电影作为电影的发动机实验室,能让电影媒介不断保持活力和吸引力,这样电影才有能力跟其他媒介竞争。

从今年的片单来看,好莱坞几大公司的原创稍有复苏。除了迪士尼仍然没有原创之外,刚被收购的福克斯和索尼今年分别推出了三部原创,其中索尼的《亮光》是超级英雄跟恐怖片的创新结合(另两部为《蓝与黑》和《战胜自我》),福斯的《星际探索》则采取了上述科幻大片+作者导演+原创剧本的路子,由近年来备受艺术电影界关注的詹姆斯格雷执导(另两部为《优步危机》和《自由人》)。

超级英雄跟恐怖片的创新结合《亮光》

毫无疑问,在电影产业全球化和电影产业链发展的影响下,IP电影仍然是现在好莱坞片场的主攻方向,但是随着流媒体的入局以及观众对IP的逐渐审美疲劳,原创电影在未来仍然存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