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未来提前10天预报 江苏打造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环境监测监控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耳目。在推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进程中,迫切需要全面提升环境监测监控水平。然而与当前污染防治形势和环境管理需求相比,我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还存在不足。
为此,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三年建设规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趋于完善,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大气、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预报能力明显提升,实现PM2.5精准管控、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有效应对。污染源监控能力显著增强,污染源排放与环境质量综合关联分析能力显著提升。全省整体监测监控能力达到全国一流水平,能够为环境管理和精准执法提供坚强保障。初步形成与我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相适应的现代化环境监测监控新体系。
《规划》明确,完善水环境自动监测网络,覆盖重点断面,共新建318个水站,更新改造126个已建水站,建设1个全省水环境自动监控预警预报系统,为精准治水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提升预警预报能力,实现全省市、县(市、区)、重点乡镇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形成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监控相结合的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具备以PM2.5等常规六项为主,特征因子为辅的监测能力,空气质量预报能力由目前的5天提升至10天精细化预报,预报准确率提升至80%以上。
构建全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新建一批生态地面观测站点,用于全面开展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和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空间监测监控。加快发展生物监测技术,优先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毒性检测分析能力建设。逐步完善全省农村环境监测网络,三年内每个乡镇至少布设1个村级监测点位。
强化对污染源头的现代化管控,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对重点排污单位、机动车、加油站、工业园区等固定源、移动源、面源安装监控设施,以我省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地区为重点,建立省-市-县-园区多级共享网络,实时采集污染排放、生产与治污设施运行状态、工况参数、现场视频等数据,通过监控系统与环境质量、执法等系统对接关联分析,探索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响应关系,推进精准治污,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
《规划》还提出,提升污染源监督执法无人机能力建设、生态红线管控监测无人机能力建设、突发事件应急监测无人机(船)能力建设以及全省无人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各级环境实验室监测能力,对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建设江苏省机动车排放检测实验室,各驻市环境监测中心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站建设,全省建设1家二惡英监测实验室、6家生态生物监测实验室、4家大气污染综合观测实验中心,1家海洋监测专项实验室、2家土壤监测专项实验室、1家环境健康重点实验室、1家地表水监测、质控和预报预警专项实验室、1家地下水监测专项实验室。
来源:交汇点
编辑:孙燕
审核:潘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