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中苏情报合作产生巨大情报效益,从侧面证明日军将发动太平洋战争

军事

2019-03-24 15:56

(接第二期)

1939年,中苏技术研究所按照工作计划,各地已有的以及新设的站点,将重点搜集以下十几类情报,主要包括以下十项:​

1.敌军部队的调动转移,其各部队的组成、作战任务与目的;敌军屯兵部署与数目、各部队主官姓名、武器装备之数目种类,敌兵情绪之变化。

2.外来敌军开入战内各部队的运输方法、日期、地点、成分、组成与数量;各交通要点敌军部署情况、军需武器存量,尤其对敌方各要害地点以及守备兵力较少地点者要特别注明。

3.各地兵工厂、化工厂生产品种数量及工厂员工数、厂区警卫情况,产品运往何处等情报,以供我方采取破坏行动之用 。

4.敌方军械库、粮库等设施地点情况,以及有何可采取行动之机会条件。

5.各地敌军兵器种类、驻地、数目、警卫等情况;各地敌空军驻地飞机场之数目、地点及其警卫情况。

6.有关日军化学兵部队的情况;各地伪组织成分主要及知名参加人员的住址情况,以及可以利用的与日本人关系、与敌伪特工组织关系等等。

7.尚未加入伪政权的已投敌汉奸人员状况;敌伪特人员状况,其组织、人员、驻地、长官及相互联络方法等。

8.注重反间问题的利用,探听敌对我方的政治军事阴谋。

9.刺探日军对南昌、长沙的再攻计划及对我部署在沦陷区内的游击队的肃清计划,一边有针对性地开展应对计划。

10.设法混入敌方间谍与反间谍组织、开展工作;争取策反伪政权官员 。

在特种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面,中苏技术研究所准备继续扩充其通信联络网络,完成15个分电台的建设,总台增加两部发报机,增加通信联络工作人员,改进机器设备和技术指导,并加强检查各地区的通信联络工作 。

除继续发展通讯网络外,中苏技术研究所还要研究改进密写方法和药水书写方法,研究革新与提高行动人员对固定文件的照相技术,并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熟悉仿制技术,尤其是有些钥匙、护照、图章、敌伪通行证的制作等,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进行密码技术的研究创新工作,用以翻译敌方密码和创制自用新密码。

中苏技术研究所在《1939年度计划》的“结论”中写道:“本所自成立以来,因战事变化关系,一再迁移,对外交通费时,工作一时未能按预计开展,各外勤单位虽无良好的成绩,但经(民国)二十七年的工作,已有相当基础,今后当不断推进。”

1939至1941年,由于有了上述这些打下的良好基础,中苏技术研究所的情报业务开始产生了巨大的情报效益,尤其是从侧面证明了日军即将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证据 。

毛庆祥

1941年7月11日,当时兼管中苏技术研究所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秘书毛庆祥向蒋介石呈报说:“奉谕全力侦收东京与罗马通讯等因,自遵办。唯日意双方双线电声音微弱,侦收至为困难,又兼每日空袭时间停止工作,遗漏甚多,除加紧努力,并在技术方面改进外,谨将本月1日至10日侦收情况呈上。

一、1日至10日共侦获68份。

二、其中已攻破者计8份,以后如有重要情报当由职亲自送呈也。

仅呈委员长钧鉴。职毛庆祥呈。7.11附呈情报8份,统计表13张。”

​1941年8月1日,毛庆祥又向蒋介石呈报截获日本方面的两份重要情报:

一、为7月13日北平日本占领军当局发出致南京、烟台、济南、青岛及东京各地驻军电,通报“帝国与苏联之关系,极为机微。随军势之发展如何,有殆致重大场面之虞,(当地方面军亦作同样之观测),华北及蒙疆方面各部应注意对侨民之保护,以期万全之策。。。”

二、为东京日本外务省向驻美国、加拿大及南美各国重要都市使领馆发出战争准备的命令:“鉴于目下国际形势之紧迫,贵馆保管之文书,应照下列办法处理。

1、普通文件应于平时最短时间内处理之,其他文件应特别将其搜集保管。

2、为平时之整理兼顾非常之应变起见,应参酌日常之工作任务情形办理。文件中如有贵重者,即寄回本省,其他转手不需用者,逐渐焚毁之。

3、焚毁之际,应由负责保管文书者监督执行,注意其绝对不得泄漏机密。(焚毁文件之目录,寄还本省)。

4、如因避难而实行移动文件时,应始终严密监视。不得稍疏虞。”

很明显,这两封被破译的电文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第二封电文的内容,从一个侧面暴露了日本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计划,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这证明技术研究室的破译工作是极有成效的。

中苏技术研究所取得了显著的情报效益,但是,苏联的目的也即将达到,一系列的情报侧面证明,日本的南进趋势愈加明显 。

1939年2月间,日军占领中国海南岛,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欧洲战争打响,英、美各国已知战争在所难免,在日本明确无误的南进攻势面前,不得不转变立场,真正开始疏远日本,积极加强战备,同时出于与前期苏联同样的目的,伸手援华,与中国开展政治、军事、经济的全面合作。因此,中苏技术研究所的工作随着中美、中英关系的逐步加强,受中国外交大局的左右和苏联国内加强西防德国法西斯入侵的需要而产生了变化,其政治重要性、战略地位都开始下降。

1941年6月苏德战争及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英、苏为共同对付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结成同盟,世界两大阵营完全形成。

美英被迫对日宣战,同时与中国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情报合作(以后陆续成立中英技术合作所、中美技术合作所),而苏联则全力以赴的对付德国,更随着日本北上犯苏威胁的减缓(其中,拉姆扎小组的情报尤为关键),中苏技术研究所的历史使命也就趋于结束。

1942年1月28日,毛庆祥向蒋介石呈报:

调查统计局人员陈祖舜等79人已经脱离技术研究所,奉调回局工作,少将副主任魏大铭、第四组少将组长方砚丰等所内现任干部亦申请免职。

蒋介石批复同意,但指示所有机械设备暂时继续留在研究所。

珍珠港事变一景

自此以后,中苏情报合作历史的“技术研究所”被历史尘埃所慢慢掩盖。(完)

(特别注明:照片大部并非中苏情报合作旧照,来自塔斯社二战苏军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