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法国日益走近“一带一路”

财经

2019-03-23 16:31

横跨欧亚大陆、以欧洲为终点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在发展中国受到一边倒的欢迎和响应。相比较,欧洲的立场一致很保守。

事实上,“一带一路”对欧洲利好明显:基础设施建设和巨大的贸易市场可以给欧洲的技术和高端产品提供市场;可以提升欧洲在全球的战略地位;可以稳定发展中国家从而减少或避免难民危机的扩张;经济利好也有助于化解欧盟自身的问题等等。

实际上,据我观察,这几年来法国对“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积极,表态也越来越正面,而且了解也越来越多。这种变化,很明显地体现在已经举办两届的“一带一路”巴黎论坛上。

一带一路”巴黎论坛是由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和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院于2017年11月和2019年1月共同举办的大型高水平、高规格盛事。我有幸两届全都参加,从而体会到了法国各界对“一带一路”的积极变化。一是参与人数暴涨。第一届论坛仅限于学界、政界、外交界和商界代表,第二届则是涵盖法国社会所有领域,包括媒体也长枪短炮云集;二是法方发言全面,既有肯定也有质疑,涉及“一带一路”的方方面面。从投资、债务、环境保护、能源、平等、透明等方面,可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能提出问题和质疑,说明至少他们关注和了解了。更值的一提的是,他们自己也对这些问题互有争论,观点多元。这也就是说,不同立场的法国社会都在关注“一带一路”;三是对“一带一路”的认识高度和深度也有了明显提高。过去一些代表更多的关注经济层面,比如投资和贸易。但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届论坛上,已经上升到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新发展以及全球治理的层面。这里不妨以重量级嘉宾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为例。他的发言铿锵有力,极富感染力。他从法国的利益出发,提出既要抓住美国,也要抓住中国。欧洲应当采取一种合作的战略,通过与各方最大化的合作来回击单边主义错误做法,而这是多边主义的新发展。法国应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发起共同的行动倡议,并且推出能与各方战略兼容的合作项目。

当然,从中、法两大国的角度来看,法国对“一带一路”的了解和行动并不符合这两个国家在世界上的高度,也不符合两国长期以来的特殊关系。我们知道,1964年冷战时期,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就顶着巨大国际压力,和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以无比的战略远见和政治勇气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比美国早了15年。15年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一瞬,但却一举奠定了中法两国特殊的国家关系基础,在国际事务中双方联手发挥了巨大作用,也维护了各自的国家利益,提高了各自国家在全球的影响力和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中法两国国力虽然发生巨大变化,但仍然需要建交之初的战略远见和政治勇气。这也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上。法国是完全有能力再一次成为西方社会的第一。

除此之外,法国各界对“一带一路”的了解仍然有许多待提升之处,特别是对“一带一路”中出现的问题。一个新生事物肯定不会完美。正如拉法兰先生所说的,要看宏观。特别是要看到这些问题是不是不断地得到解决,而不是用静态的角度去解读。比如就有多个发言人谈到“一带一路”的债务问题。我在现场就随即发言做出回应:债务是全球常态,上个世纪80年代有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有东南亚债务危机,21世纪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非洲更是债务常态化。债务的产生另有内在原因。把它和“一带一路”连在一起是不正确的。更重要的是,中国面对债务问题时采取的措施和西方不同。西方要么是冰岛模式,即全民公投拒绝还债,各方皆输。冰岛失去国家诚信,英国收不回自己的权益;要么是希腊模式,外力强迫它改革经济和社会分配制度,既损害了希腊的主权,也大幅地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水平。结果导致极端政治势力崛起,其影响甚至危及整个欧盟。中国解决债务的方式则完全不同,是从双赢而且社会成本最低的角度出发,通过协商,在最大限度保证各方利益的情况下,通过一定时期管理权的转让来化解。

当然,我们要从宏观角度、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法国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既要看到它迅速的进步,也要看到还需要更大的突破。我们相信,中法两国还是继承了1964年两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胆识,这种历史性的突破也会指日可待,中法特殊关系将会继续特殊下去。

文/ 宋鲁郑: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旅法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