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拓宽经营范围!重磅论坛释放金融业扩大开放重要信息
两会后的首个重磅论坛来了!
23日,201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在北京召开。韩文秀、方星海、王兆星、杨伟民、李扬等多位大咖齐聚钓鱼台国宾馆,释放重要信号。
金融开放下一步怎么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将如何深入推进?这些通通可以在论坛上找到答案。
韩文秀:
认真实施外商投资法,加快制定配套措施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表示,中国下一步对外开放有五大特征。
一是更加互利共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将继续缩减,外资将能够进入更大市场空间、更多产业领域,享有充分的国民待遇。
二是更加知行合一。将加快修改完善国内法律法规,以法定、规范的方式将对外开放举措固定下来,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等。
三是更加一视同仁。将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按照竞争中性原则,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搭建公平竞争的舞台。一如既往公平对待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各国投资者,推进双边合作不会损害第三方利益,而且要创造更多的三方合作、多方合作的机遇和平台。
四是更加内外联动。要建立强大的国内市场,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势必增加国外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进口,更好实现贸易平衡。
五是更加注重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要持续扩大货物和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同时要借鉴和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提升和完善我国的经贸规则、标准等制度环境,使之更加市场化、法治化、规范化、国际化、高端化。要积极参与WTO改革,推动完善国际经贸规则,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构建能够赶上时代、适应未来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开放对各方均有利,我国金融行业还有很大的开放潜力。
王兆星:正抓紧研究四方面开放措施
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银保监会正在抓紧研究新一轮的开放措施,包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拓宽外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进一步简政放权和进一步优化监管规则等四方面。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当前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还有一些数量性的条件限制,包括规模限制、年限限制、股东类型限制、持股比例限制等,银保监会正研究取消和放宽这些数量性限制,来吸引更具专业特色的外资银行保险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二是进一步拓宽外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基于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优势和风险控制能力,继续放宽外资机构业务范围,支持外资机构增加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使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更加多元化。此外,也会向外资金融机构提供参与创新试点的一些新领域,充分激发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市场活力。
三要进一步简政放权,缩减和优化行政审批。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外资机构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优化行政许可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让外资金融机构集中更多资源在中国发展。
四是进一步优化监管规则,不断改善外部经营环境。坚持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机构,包括外资金融机构的特点和风险特征,不断建设更具兼容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监管规则体系,为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营造更公平和开放的环境。
王兆星强调,银保监会将以扩大开放为契机,通过加快自身法规制度建设,对接国际通行监管标准,完善监管手段和工具,在开放过程中平衡好促进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在开放实践中提升防范风险和监管能力,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取得对外开放和金融稳定的双重目标。
李晓鹏:金融高水平开放会增加融资渠道
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李晓鹏表示,金融高水平开放对优化金融格局将会发挥重要作用。金融开放会意味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更开放后,会有更多金融机构,特别是更多新的金融机构涌现在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会增加更多融资渠道。金融开放后会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银行体系,增强资本市场韧性,使融资渠道更加畅通,降低融资成本。
李晓鹏强调,金融的高水平开放不是一放了之,需要三个结合。第一个结合是开放和改革相结合,通过改革开放促进国内金融企业内部改革;第二个结合是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当前引进来和走出去空间仍很大;第三个结合是把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培养国之重器相结合。现在有不少商业银行排名在前面,但总体而言金融实力不够强,特别是综合化金融机构很少,要培养自己的民族金融品牌。
建设银行副行长黄毅表示,外商投资法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法律之一,从初审到发布仅用时不到三个月,充分表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这部法律对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有两方面影响。
一是从法律规范、实质条款方面做出制度安排。黄毅表示,从历史经验看,发达经济体金融开放是循序渐进的。我国金融开放既要有计划,又要循序渐进推进,要在稳定和开放之间找好平衡。
二是平等互利。“我们开放,你们也要开放。礼尚往来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国际交往应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公平竞争。任何一方过分强调本国利益优先、设置市场障碍都会导致信用歧视,增加交易成本,甚至陷入零和博弈。”黄毅强调。
李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表示,“一带一路”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让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入全球化体系,享受全球化的好处。
“一带一路”是发展优先。中国有很多成功做法,比如金融方面、小企业、特区的做法,都能直接被借鉴。
“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承认差别,承认多元,坚持共建、共商、共享。各国因地制宜,寻求符合自己的发展方法,再致力于将整体发展战略与本国发展战略对接,以求合作共赢。
应当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几年到现在已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机制化,让“一带一路”成为全球化中不可或缺的机制。具体而言,包括进一步深化合作,与现在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对接,包括与WTO、发达国家的对接。利用“一带一路”机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建立可持续性的投资融资机制,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等。
值得注意的是,开放的步伐正大步向前,而改革与开放向来密不可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仍需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杨伟民:
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重调整三大关系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表示,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重调整三大关系:市场结构、银行结构、产品结构。
杨伟民表示,结构性失衡的根源是要素配置型失衡,其中金融最为关键。近年来,银行贷款比重出现“两降三升”,即制造业和民营企业贷款比重大幅度下降,房地产相关行业和金融业、国有企业个人住房贷款比重大幅度上升。贷款结构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结构变化。
金融供给侧改革要注重调整三大关系。一是市场结构,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保持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要减税减费,同时也必须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要加快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二是银行结构,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我国小微民营企业占比高,科创型企业成长快,如何从制度上搭建平等的服务三大市场主体的银行体系,是下一步需要深入思考并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要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比重,增加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推动国有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是产品结构,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要减少抵押贷款比重,扩大抵押物范围,按照企业不同产品的周期确定贷款期限,完善银行内的尽职免责制度,激励项目机制,开发实体企业和银行共担风险的金融产品,开发适合民营小微企业的产品。
记者:彭扬 欧阳剑环 赵白执南
摄影: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