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倚天》最大的缺点就是无亮点,还是儿时的金庸武侠最经典
新《倚天》遵从原著以抵过
作为金庸先生去世后的第一部武侠剧,新《倚天屠龙记》在2019年开春掀起了不小的热度。从金庸经典改编过往来看,2019版《倚天屠龙记》凭借对原著的遵从和精致的服化道设计让观众眼前一亮。
可于播出后,泛滥的打斗慢镜头成为观众不满的火力点,这曾让主创团队始料未及。
因观众舆论对泛滥慢镜头的集中火力输出;在后期剧集中,新《倚天》采纳民意,以剪辑抹平弱项,由此新《倚天》岁月安好、波澜不惊。
这一做法姑且算利弊相抵,但四平八稳的收视率表现,以至于无槽点的新《倚天》渐被现代家庭《都挺好》盖过。
从近几年对金庸剧的不断翻拍,我们可发现市场对武侠剧的持续需求。而金庸作为武侠影视的第一大改编IP,自然被放在了头部的位置。然而因剧本、主创团队以及投资成本的不一而足,产出的金庸剧质量亦参差不齐。
在近几年的金庸剧中,不尽如人意的改编创作已然成为常态。除了选角被吐槽与原著气质相差千里之外,剧本与小说的南辕北辙,亦成为无数观众声讨的对象。
更有甚者,部分影视公司为蹭金庸热度,偷梁换柱以武侠外衣为遮掩大搞都市爱情内核,这一做法更冷落了许多武侠迷的热情。
越遵从原著越成功?
在2013年乔恩版的《笑傲江湖》中,对东方不败的大量加戏、对令狐冲爱情观的篡改,以及对东方不败性取向的扭曲,更引起了大量金庸迷们的口诛笔伐。
或许东方不败曾在徐克的镜下别开生面、宛若新生。然而在后续《笑傲江湖》重塑之路中,对徐克版的过分依赖导致了翻拍的溃不成军,且与原著精髓相距甚远。
包括后续对《神雕侠侣》和《侠客行》的翻拍中,我们看出主创团队的力不从心。选角不当、剧本跑偏加上武侠世界展现的浅薄等等,皆导致了画虎类犬的改编状况。
鉴于近几年受众对忠实金庸原著的强烈要求,过分创新必须被限制在框架内。反而蒋家骏导演的新《射雕》还原度颇高、评分不俗,更为当下剧迷所喜爱。
由此,关于金庸武侠改编尺度的探讨亦被业内人士摆上了台面。经历几轮唇枪舌战之后,各方各执一词,完全还原原著的改编论调一时占据了意见上的主流。
越是遵循原著的改编,便是越成功的表现便成为了业内外心照不宣的标准。但对于文学和影像的艺术双向性差异,远非单一的遵从如此简单。
曾几何时,电影是文学之外、单独的一门艺术而存在。电影的展示方式是通过视听影像来完成。电影在给人呈现画面之余,更给人关乎蒙太奇的造梦想象。
相比较电影,文学世界的构建则由每位读者通过阅读来完成。因读者的世界观差异,文学所构建出的另世界抽象迷离且极度私有化。
或许这便是文学的奇妙之处;在给人脑补之余,亦给文学的影像化再造,增添了大量自由空间。所以由文学至影视的转化,是两个门类艺术间的转换,主观意念可加持于文学的同时,当然亦可加持于影像。
回望金庸文学的影像改编历程,反倒是许多不依存于原著、破旧立新的金庸武侠片成为了电影史经久不衰的佳作。尤其在香港新浪潮席卷八十年代之时,金庸武侠世界得到了全新方式的解读。
对金庸武侠的全新解读
1990年一代宗师胡金铨导演的《笑傲江湖》上映,胡金铨以东方水墨的构图意境,把原著中被架空的江湖传奇置于明朝厂卫之争中;在官宦政治的大背景下,江湖的权力争夺变得凶险且凝重。
反而许冠杰展现的港人自在情怀与令狐冲性格极为贴切。在对角色演绎中,许冠杰于江湖险恶中更见洒脱姿态,性格与角色合二为一,则进一步丰满了令狐冲的潇洒特质。
《笑傲江湖》之后胡金铨的江湖意境没能得以传承,反而徐克的参与让这部电影增添了大量浪漫主义基调。这也给后续《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的创作提供了根基。
1992年上映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成为了新武侠电影典范。电影所展现的洒脱情怀以及不羁的儿女性情成为通篇的亮点。
尤其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更突破原有禁锢,以放浪形骸的风骨和舍我其谁的豪气,让东方不败一角成为武侠电影史永恒的经典。
或许《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的成功,徐克和程小东功不可没。二人在金庸江湖之外另辟天地,更印证了两种艺术形态本质差异化:相背而行,但皆能成功。
在徐老怪的影响下,对金庸小说的影像创新,引领了当时香港武侠电影的创作风潮。
其中《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便极尽浪漫之能事,在天山灵鹫宫内开辟了一个武侠世外桃源。巩俐和林青霞二人仙姿玉质、不可方物,仿佛映射了90年代武侠的辉煌。
而《东成西就》则以颠覆性手笔谐谑了一回金庸名著。在电影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皆一改固有刻板形象,以完全都市化、平民化的姿态来演绎江湖传奇,这一举动反而让刘镇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文学之外的影像江湖
或许在影像创作能力旺盛的年代,文学只是一个可被利用的外衣。在优质剧本调度以及强大的演员阵容面前,文学的作用被进一步弱化;电影自我构建出的世界观体系则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
这样的创新演绎不仅于体现于徐克的武侠世界,王晶的《鹿鼎记》和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更以作者化的意图,把金庸的江湖外延进一步扩散。
电影《鹿鼎记》已然成为了星爷的个人秀,周星驰赋予了韦小宝新的灵魂;《东邪西毒》则借射雕之名演绎古龙世界,以江湖儿女之名探究现代人的情欲困惑,完成了武侠境界上的升华。
可见,成功翻拍金庸武侠,光光对原著的复制粘贴是远远不够。忠实原著与否,也不能成为评判一部金庸影视剧成功的唯一标准。
当然在对经典的创新上,空有骨架而无血肉,不仅无法让原著党满意,更无法建立起一个独立的电影空间。
在文学基础上的宇宙再造,或许正是电影的使命所在。在后续的武侠创作中,笔者更期待看到源于文学、且高于文学的影像产出。
在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金庸影展单元中,对90年代武侠经典的怀念和展示,仿佛更给当下武侠影人提供了新的创作指引方向。
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武林,对金庸武侠的改编更为如此。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精气神,方能于文学之外再造一个光影江湖,让一个经典化作另一个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