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超发时代结束!从美国货币史看中国资产走势
中国是否存在“货币超发”?信贷快速增长是否一定意味着人民币大幅贬值?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高级研究员管涛、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付昊东两位学者指出,认为“货币超发”必然导致人民币贬值的主要逻辑包括:
一是中国货币供应(M2)总量超过美国,如果不贬值,可以“买下美国”;二是中国外汇储备与M2的比值下降,这会削弱对人民币的信心;三是M2/GDP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平均水平,股票、房地产等市场资产价格泡沫严重,人民币购买力下降,因此,没有对外升值的基础;四是非金融部门杠杆率过高,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造成货币危机。
管涛和付昊东认为,这些观点值得商榷。随着货币闸门收紧、金融监管加强,中国M2增长速度自2017年4月起连续低于10%,去杠杆进程开启、房地产市场调控趋严。
对于一些发达经济体,在历史上其货币增速其实也曾经高过,比如日本70年代货币增速平均是16%,韩国80年代货币增速平均是30%,美国70年代的M2平均增速也有10%,但是到目前为止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增速几乎无一例外都降到了个位数增长。
从美国货币史看货币政策变化
美国货币史:货币增速先升后降。要理解货币增速的变化,我们可以研究一下美国的货币史,因为美国是全球经济的龙头,而且其拥有最长的经济历史数据,因此其货币增速的变化可以帮我们理解中国货币增速的未来。

金本位时代,货币长期低增。在美国19世纪的100年当中,货币平均增速只有4.5%,远低于20世纪平均7%的货币增速。为什么19世纪美国的货币增速那么低?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当时处于金本位时代,货币没法超发。
纸币时代,货币增速先升后降。在1933年,美国正式废除了金本位,从此进入了纸币时代。如果观察美国过去80年的货币增速,可以发现前50年货币增速上升,货币平均增速高达9%,但是后30年货币增速下降,货币平均增速仅为6%。
也就是从美国的历史数据来看,货币高增并非常态,其过去200多年的货币增速起初100多年长期在低位,之后50年货币增速上升,但是最近30年货币增速重新下降。
货币作用:从增长到通胀,再从通胀到增长。要理解美国货币增速的历史变化,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货币的作用。
从宏观来看,货币是经济交换的媒介,因此货币增长主要是满足经济总量增长的需要。而无论是通胀,还是经济的实际增长,都会增加经济名义总量,同时带来对货币的新增需求。因此,货币的增长主要是满足通胀或者经济增长的需要。
金本位时代没有通胀,货币的作用是满足经济增长。在19世纪的100年当中,美国的通胀为零,这意味着100年内美国也没有通胀。19世纪美国GDP实际增速平均约为4.1%,与4.5%的货币增速大致相当,这意味着当时的货币增长主要是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
纸币时代,货币超发导致通胀。但是进入20世纪以后,金本位的缺陷开始显现,因为黄金的产量是有限的,没法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国家相继都废除了金本位,美国也在1933年进入了纸币时代。
而美国的通胀也在1933年以后产生,其20世纪的平均通胀达到3%,远高于上一个世纪的0%。但从经济增长来看,其20世纪的GDP实际增速平均为3.3%,反而还低于19世纪的4.1%。
这意味着,在进入纸币时代以后,货币增速上升的主要作用只是推高了通胀,但是并没有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20世纪美国的货币增速从4.5%上升到7%,只是把美国的通胀从0推升至3%,而实际经济增速反而还有下降。而这一现象在1970年代达到顶峰,这10年美国的货币增速高达10%,但是GDP实际增速仅为3.2%,而CPI高达7.8%。
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诞生了著名的货币主义,弗里德曼的名言是“一切通胀都是货币现象”,而这一认识最终改变了美国央行的行为。
央行抑制通胀,货币增速回落。1980年以后,美联储开始转向通胀目标制,把抑制通胀作为最核心的政策目标。1979年沃克尔成为美联储主席,而他持续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也成为里根经济学的重要标志。从那以后30年,美国的通胀大幅回落至2.7%,与之相应美国的货币增速也降至了6%左右水平,但是这一过程当中美国GDP实际增速并没有大幅下降,而是稳定在3%左右。
货币超发,只对涨价有意义。美国的货币史,其实充分证明了一个结论:就是货币超发除了涨价,不创造任何价值。在金本位时代,货币没法超发,其实只是导致了长期通缩、没法涨价,但不影响经济增长。而在纸币时代,货币超发只是带来了通胀的上升,而抑制货币超发也只是降低了通胀,并不影响经济增速。

来源:格隆汇学堂
中国:未来货币低增将是新常态
中国央行:抑制货币超发、货币低增新常态。而美国的历史经验其实也适用于中国。在过去10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我们开始采用刺激需求的方式稳增长,其实本质是采用了货币超发的方式刺激增长。
从08年到17年,中国的GDP实际增速从10%降至了8%,但是这10年当中我们的广义货币增速依然维持在15%左右高位,而且考虑到影子银行的发展,这意味着这10年的实际货币增速还要更高,这期间就不时出现各种价格飞涨,尤其是房价持续上涨导致资产泡沫日益严重。

但是从美国的历史来看,央行的行为是会变的,因为央行会发现货币超发长期没有意义,所以最终会改变货币超发的行为。而在过去两年,中国央行的改变非常明显:首先是政府把打赢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的首要任务,与此相应我们建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实施了资管新规,全力推进金融去杠杆,压缩影子银行。其次是18年的政府工作目标,不再设定任何货币增速,而以往我们每年都有12%以上的货币增速目标。而央行在18年初明确提出,未来货币低增或是新常态。
未来中国的资产走势和上面这张图是差不多的,因为2018年中国人均GDP和1979年美国一模一样,面临的问题也是非常接近的。1971年美国推出纳斯达克市场来解决高科技小公司融资难的问题,我们今年推出科创板的意义也是一样的。财富增值买股票、保本投资买房产!但95%的中国城市没有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