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特奥励志故事,美丽人性都写满他们的笑脸
3月21日,为期8天的第十五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落下帷幕。中国特奥代表团一共夺得60枚金牌、61银牌和37枚铜牌。
与这些奖牌相比,特奥选手从中收获的价值和自我认同才是这项事业举办50年的核心要义。他们的故事,构筑起了这个“特殊群体”有血有肉的形象。
“在我们这项事业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运动员们。”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 国际特奥会主席蒂姆·施莱佛(Timothy Shriver)感慨道。
“他们永不放弃,保持着永远开放的心态,几乎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很快乐,也愿意去原谅他人......这些都是他们拥有的美好天赋!”
轻伤不下火线的篮球队长
如果你初识中国特奥篮球队队长朱以灵,你完全无法将他划归为“智商在70以下”。这位22岁的浙江小伙见到媒体会主动攀谈,也会告诉记者自己的偶像是科比。
“我一有空就会看NBA,我的偶像是科比。虽然我现在对联盟很失望,但我觉得KD(杜兰特)正常发挥,勇士还是总冠军。”谈起篮球,朱以灵讲得头头是道。
在本届特奥会上,作为特奥元老的朱以灵带领年轻队员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决赛。但在对阵波兰的比赛中,他被身强力壮的对手撞倒后痛苦倒地不起……
“我膝盖很疼,刚才对手把我狠狠地撞在地上。”朱以灵向澎湃新闻记者诉着苦,他的另一条腿上还贴着肌肉贴,“没关系,一切都是为了奖牌。”
朱以灵受伤。
最终,“朱大掌柜”如愿和队友们站上了领奖台。而在这个坚强的年轻人背后,是已年过八旬的爷爷奶奶,以及一段令人心酸的童年往事。
朱以灵的奶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孙子小时候因被诊断出智力低下而导致父母离婚。自那之后,父亲一直在外打工,母亲则再无归来,小朱以灵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他和奶奶特别亲,每次出来比赛都会给奶奶打电话。”特奥篮球教练郭留仙说。
如今,已经从特殊学校毕业的朱以灵不仅通过特奥会收获了自信,还在杭州市上城区智慧树残疾人服务社有了份工作,“他做收银员,有时候还会亲手做咖啡。”
在郭教练眼里,朱以灵完全是个自食其力的人,“他现在自己上班赚钱,会自己安排生活。这次比赛带着的耳机,就是为特奥自己掏钱买的。”
右二为邢乐。
“这是一个happy ending”
在这些特奥人群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朱以灵那样有着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收获幸福的结局。
27岁的艺术体操选手邢乐有着不幸的童年。这个上海姑娘从小就是孤儿,之后虽被一户家庭领养,但在得知孩子智力出现问题后,养父母再次放弃了她。
事实上,与朱以灵一样,邢乐的言行举止从表面上看与我们常人无异。她会与大家热情交谈,还会主动帮助教练和领队分担体操队员们的琐事。
但按照邢乐自己的说法,她在学习和训练时依旧会感到比别人慢半拍。但凭借着反复刻苦训练,她在2007年和2015年的特奥会上一共夺得了艺术体操的8枚金牌。
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邢乐已经是一位5岁孩子的母亲,而她的丈夫也曾是一位特奥运动员。两人经学校老师介绍走入婚姻殿堂,又在2014年拥有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一位特奥组委会的工作人员看到此情此景也感慨:“她和丈夫现在都有工作,宝宝也很健康,这是一个happy ending(大团圆结局)啊!”
Shallu在比赛中。
从被父母遗弃到国家骄傲
和邢乐的故事一样,特奥选手已经能通过运动找到久违的自信与归属感。
在本届特奥会上,来自印度的小姑娘Shallu在举重项目中夺得4枚银牌。与邢乐的身世相同,22岁的她同样在年幼时诊断出语言障碍和学习障碍,因此遭到了父母的遗弃。
在被抛弃后,Shallu在大街上无家可归,直到一个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发现了她,给了她一个新的开始,“对我来说,她就是我的母亲,她为我做了很多事,我对此非常感谢。”
来到孤儿院的Shallu开始对体育产生兴趣,尤其是足球和举重。在学校的安排下,她开始练习举重,“我很喜欢举重,因为这是一项需要力量的运动,它让我每天都保持微笑。”
如今,22岁的Shallu在自己的第一届特奥会上便夺得奖牌,她开心地表示自己的梦想终于成真,“我必须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没有他们我无法成功。”
而在看到Shallu在特奥会的表现后,她的教练也赞不绝口,“这项运动给了她新的技能,她现在是国家的骄傲,我相信她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奥巴马接见Claiborne。
用我的故事改变他人
运动的快乐是美好的,但特奥选手的未来在哪里,这也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也许他们可以去特奥会专门设立的“阳光之家”工作,也许他们可以在当地的爱心企业工作,但一个更好的榜样是来自曾经的美国特奥选手Loretta Claiborne。
她曾经在滑冰和跑步项目中多次站上领奖台,克林顿、奥巴马等前任美国总统也接见过她。
如今,年逾五十的Loretta Claiborne不仅是一位激励别人的演讲者,还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但回顾过往,Loretta依然拥有一段黑色的童年。
Claiborne和克林顿。
“黑人”、“智力障碍”这两个词放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都是极度敏感,然而它们却全部集中在了年幼的Loretta身上。
出生在一个拥有7个孩子的贫穷家庭,Loretta直到4岁才开始学会走路和说话。在这之前,她的母亲甚至动过将她送进孤儿院的念头,但最终还是于心不忍。
上学之后的Loretta没少遭到同学白眼,但她最终选择在特奥舞台证明自己。1995年她参加了特奥会,用她的话来说:“不要问你不能做什么,要问你能做什么。”
2000年,迪士尼还专门为Loretta Claiborne拍摄了一部名为《The Loretta Claiborne Story 》的电影。这部影片也是第一次在美国黄金时段播放的特奥运动员电影。
“如果我的故事能改变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看法,特别是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的看法,那么这就是正确的。”Loretta说。
的确,这些鲜活的例子就像野草一般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正如蒂姆·施莱佛主席所说:“如果你停下来,你会看到这些美丽的人类,他们让我们变得更好,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