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敌不意:德海军主力舰在英军眼皮底下上演海峡冲刺
在1941年5月“俾斯麦”号沉没后,德国海军大型战舰的巡洋作战实际上已经中止了,“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和“欧根亲王”号三艘主力舰始终停泊于法国的布雷斯特港,在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下修修补补直至1942年1月。尽管它们一直没有什么战斗行动,但其本身就是潜在的威胁,英国海军必须随时警惕德舰再次杀进大西洋。希特勒并不希望三艘战斗力强劲的战舰只是充当存在的威胁,他要求将其调回德国,再派往挪威方向,对英美向苏联运送援助物资的北极航线进行打击。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反对希特勒的这种调动,但他的抗议没有任何作用。
■1941年位于法国布雷斯特港干船坞中的“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
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德国海军开始拟定相关计划,准备将三艘主力战舰北调。从布雷斯特到德国有两条航线可选:一是向西进入大西洋,再转向北穿过丹麦海峡到达挪威海岸,最后南下回到德国;二是直接穿越英吉利海峡。第一条航线是德国海军经常使用的路线,比较熟悉,而且不必担心英国岸基航空兵的威胁,但路途遥远,易受英国海军的截击;后一条路线非常短,不会遇到英国大型舰艇的拦截,但要面对来自空中的巨大威胁。在希特勒的主张下,德国海军选择了后者,他们相信英国人绝不会想到德国军舰真的会从他们眼皮子底下穿越海峡,突然性是成功的关键。德军为此次行动取了一个略带戏蔑性的代号“瑟布鲁斯”,源自神话中看守地狱之门的三头凶犬,意为德军舰将穿过“英国凶犬”看守的地狱之门。
■希特勒在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的陪同下视察舰队。1942年2月希特勒不顾雷德尔的反对,坚决将德军三艘主力舰北调,并且选择横穿英吉利海峡这条最危险的路线。
“瑟布鲁斯”行动由奥托•西里阿克斯海军中将(Otto Ciliax)指挥,为此德国海军进行了周密的伪装和掩护措施,散布舰队将南下大西洋作战的假情报,采购热带装备,进行秘密的扫雷,加强对英国雷达的干扰,德国空军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为舰队提供全程空中掩护。相比之下,英国方面对于德国人的奇招缺乏应对手段,负责海峡防务的伯伦特•拉姆齐海军中将(Bertram Ramsay)手下只有9艘驱逐舰和32艘鱼雷快艇,而且岸基航空兵、海岸炮台和舰艇部队之间的协同也非常糟糕。
1942年2月11日晚间,“沙恩霍斯特”号等三艘大舰在大批小型舰艇护卫下悄然离开布雷斯特,这次被称为“海峡冲刺”的冒险行动开始了。由于英国方面疏于警戒,德国舰队出航后12小时都没有被发觉,一夜高速航行。在12日黎明时,舰队已经进入英吉利海峡,其行踪才被英国飞机发现,英国海空军匆忙组织力量实施拦截。在一连串繁琐的上传下达后,英方各部队仓促出击,寻找受到严密保护的德军舰队。
■“瑟布鲁斯”行动的历史照片,在驱逐舰的引导下,“沙恩霍斯特”号等三艘德军主力舰全速航行,出敌不意地穿越英吉利海峡,返回德国本土。
12日中午时分,德军舰队经过英吉利海峡最狭窄处的多弗尔海峡,英国海岸炮台开火射击,但受困于能见度太低,33次齐射竟无一命中以30节高速做Z字航行的德舰。随后,从多弗尔附近两处基地出发的8艘英军摩托快艇抵达战场,它们仰仗着速度优势冒险冲到距离德舰1000米以内发射鱼雷,可惜依旧无一命中,反被德军的反击火力击伤好几艘,不得不全部撤离。
■“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舷侧的105毫米双联装高射炮,这种火炮是德军大型战舰的标准高炮,性能优良,既可以防空也可以打击靠近的敌军舰船。
接下来,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的6架剑鱼式鱼雷机在尤金•埃斯蒙德少校(Eugene Esmonde)率领下匆匆赶到,埃斯蒙德曾经参加过围歼“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动,他深知情况紧迫,没等护航的战斗机起飞就率队投入进攻。缓慢的剑鱼双翼机迎着德舰密集的炮火和德国战机的拦截发动攻击,结果没有任何悬念——6架剑鱼悉数被击落,投下的2枚鱼雷也被德舰规避。包括埃斯蒙德在内的15名英国飞行员在这次攻击中阵亡,但他们的无畏精神受到交战双方的共同赞誉,埃斯蒙德少校战后也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12日当天,英国皇家空军出动了242架轰炸机,只有39架发现目标并实施了攻击,但在德军战斗机和防空炮火的双重拦截下毫无建树。当天总共有675架英军飞机升空作战,被击落42架,德军有252架战斗机和176架轰炸机投入战斗,损失17架。
■油画作品《海峡冲刺》,生动再现了三艘德国主力舰在护航舰艇和战机掩护下通过英吉利海峡的雄姿。
■德舰上高高仰起的四联装20毫米机关炮,随时警惕英军的空袭。由于时间计划周密、行动突然、掩护有力,英军从空中和水面发起的攻击均被德军编队击退。
12日下午,德国舰队已经驶出英吉利海峡,正当德国人神经稍微放松之际,“沙恩霍斯特”号撞上了一颗水雷,不过没有带来大的损伤,只是航速稍有下降。下午3时10分,拉姆齐中将麾下的6艘英军驱逐舰从泰晤士河口赶来追上德国舰队,试图对德军发起最后一击。“格奈森瑙”号和“欧根亲王”号充分发挥火力优势,用猛烈的大口径舰炮击退了试图抵近发射鱼雷的英军驱逐舰,英军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在被重创一艘驱逐舰后仓皇撤退。
12日晚间,“格奈森瑙”号在荷兰外海不幸触雷,接着“沙恩霍斯特”号撞上了第二颗水雷,但所幸伤情都并不严重,经过损管人员的奋力抢救,两舰得以继续北上。
到13日黎明,德军舰队已经进入德国领海,西里阿克斯中将向位于柏林的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发出了“行动成功”的电报:“我以舰队司令的名义向您报告,‘瑟布鲁斯’行动胜利完成!”13日上午,“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两舰就近抵达威廉港维修伤情。
■“沙恩霍斯特”号1942年2月“瑟布鲁斯”行动时期涂装。为了突破英吉利海峡,它被施以特别设计的迷彩,舰体以浅灰色为基调,但在水线附近涂以中灰色色带,长度约占舰体长度的90%,主炮塔、舰桥、烟囱和后部上层建筑在侧面涂上中灰色,并施以大量细小、分散的浅灰色斑点,以破坏其外观轮廓,使敌人难以辨别。所有主炮和副炮炮塔顶部被涂上天蓝色的对空识别色,这可能是因为此次行动与德国空军有较紧密的协同所致。
从战术上讲,“瑟布鲁斯”行动是军事上的杰作,也是德国海军在二战中策划实施的最成功的战役行动之一。英国人则受到了彻底的羞辱,社会各界纷纷谴责皇家海军的无能,大英帝国的制海权在家门口受到如此嘲弄,这是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但从战略上讲,此举从根本上终结了德军大型水面战舰对英国海上生命线的打击,解除了对英国迫在眉睫的威胁,实为德国方面的巨大失策。到1942年中期,德国海军剩下的大型水面舰艇全部被派往挪威北部,拦截开往苏联的运输船队,而大西洋上的护航船队尽管还要和邓尼茨的海狼们继续周旋,但至少再不必担心遇到那些可怕的大型水面杀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