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电影的春天真的来了吗?3月最好的国产片,上映7天票房未破千万
要说三月份口碑最高的电影是哪部,一定是《过春天》,截至目前它的豆瓣评分高达8.0,远超同档期其他影片。
其实从去年年,《过春天》就已在大小影展亮相,并获得不俗的口碑,在平遥电影节上更是获得了最佳影片,并入围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
但高口碑并未带来高票房,《过春天》上映后一直保持着低排片的状况,上映7天票房还未过千万。
低票房并不能抹杀这部影片的价值,《过春天》已牢牢预定了年度十佳的一个名额。
在木兄看来这与《过春天》的制作班底很有关系,《过春天》是导演白雪的处女作,在此之前她没有任何的长片经验。
饰演女主佩佩的黄尧与男主角孙阳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人,这也使影片受众面比较小,无法引起较大话题。
但年轻化的班底却让电影呈现出了一种年轻化的风格,颇具城市气息的色调,毫不拖沓的剪辑,手持的摄影,伴随着贯穿全片的电子音乐,使《过春天》在保持高叙事效率的同时,充满一种生猛与凌厉。
同时影片还有着很强的现实基调。混杂着普通话与粤语的语言环境,香港与内地的走私交易链,跨境学童的现实状况,迷失在港深之间的单亲家庭,母亲隐约的“北姑”前史。
这些本不是青春片的元素一一出现在《过春天》之中,让主人公的生存困境无比真实。
同时,《过春天》并不是所谓的文艺片,它有极强的商业属性,在看电影时我多次想到了去年泰国那部高口碑青春片《天才枪手》。
《天才枪手》的优秀之处是将校园里普通的“作弊”拍出了动作片的快感,而《过春天》则吸纳了犯罪片的元素,也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过春天》就是一部犯罪题材电影。
《过春天》聚焦的并不是校园,主人公佩佩在学生的身份之外,是一名在深港之间走私的“水客”,她经常向内地走私iphone手机,因此影片就以一次次的走私来构架全片。
从最初海关夹带几天手机,到通过水路私自运输,再到将大批量的手机绑在身上。每一次的走私都各具特点,犹如过关游戏般险象环生。
走私也伴随着少女的成熟,同时也使影片有了“残酷青春”的特质。佩佩成长在单亲家庭之中,母亲是内地人终日周旋在麻将桌上,对佩佩甚少关心。
佩佩的父亲是香港人,确实底层的搬运工人,在物质上无法给予佩佩保障,无论父亲与母亲都无法给予佩佩应有的关怀,漂泊在深沪之间的她这种无根性。
家庭的缺失让佩佩更加依靠闺蜜JO,JO给予佩佩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她们俩一起上学,逃学,参加派对。
最初,在佩佩在香港走私集团中找到了家的归属,集团的领头人花姐也将她认为干女儿,而之后随着走私批量的加大,花姐竟然利诱佩佩走私枪支。
阿豪是佩佩闺蜜JO的男友,通过他的介绍她走上了水客之路,但之后她与阿豪日久生情,这也面临了她与JO友谊的破碎。
如果说家庭使她在现实中无依无靠,而友情、事业两方面的崩溃更加深了她情感上的无根性,因此少女成长之路的结尾,她只能牢牢把住与阿豪的爱情,这也不难理解她要参与阿豪危险的走私行动了。
片中暗房的一场戏广为大家称道,的确这场戏及其高级,逼仄的暗房,红色犹如少女的血色笼罩着一切,阿豪与佩佩撩开衣服把手机用胶带缠在身上,这不是床戏,却有着床戏的冲击力,这是佩佩的成人礼。
片中鲨鱼的意象可谓提纲挈领,JO与佩佩来到JO亲戚的豪宅中,巨大的鱼缸里有一条来回游动的鲨鱼,鲨鱼本属于海洋却被困在鱼缸里,这仿佛是佩佩自身的隐喻。
一个对世界有着无限向往的少女,却身处赤裸裸的现实之间。想要在大海里弄潮,但最终却遭到了现实的迎头痛击,经历了“残酷青春”的佩佩最终将鲨鱼放生,这是对这段经历的释然,更是向往生活的叹息。
《过春天》的状况也让我想起了去年的《狗十三》,少女成长,拥有现实基底与批判属性。
同样它们缺乏大明星、话题与热度,最后的结果是口碑奇高,票房平平。
好的作品取得不了好成绩,然而滥竽充数的“国产青春片”却一次次收割着票房。
希望好作品不要被埋没,希望国产青春片的“春天”快点到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