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人们要居住在城市里
在讨论城市的好处之前,我们先回忆一本书。托马斯·弗里德曼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叫《世界是平的》,他认为在全球化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不同地区间的差距缩小,世界正在被抹平。这个看法并不新鲜,交通方式的进步,电话和网络的发明,都曾让人觉得技术可以克服一切距离。那么距离是不是就真的不重要了呢?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
《城市的胜利》告诉我们,世界并不是平的。从人口密度来看,大部分地方是乡村,是平坦的,少部分地方是城市,是高耸的,城市和乡村的基本差异之一就在于人口密度。这些高耸的城市区域,虽然地方小,但聚集了大多数的人口,绝大多数的经济活动,以及几乎全部的知识和创新。人口密度高不仅是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城市让人类的生活变的更美好、更富裕的关键。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本书告诉我们,高人口密度通过三种机制对城市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三种机制分别是:共享、匹配和交流。
我们都知道,大型建筑是城市的标志物之一,其中就包括很多公共建筑,比如歌剧院、博物馆等。它们的建设、运营成本都很高,这就需要吸引大量人流,才可能分摊成本,达到盈亏平衡。举办大型活动同样如此,比如办一场明星的演唱会,它的成本也非常高,需要召集很多观众才能弥补成本。所以,只有在城市里,甚至只有在常住人口非常多的大城市里,才有可能建造这些设施、举办这些大型活动。
不仅如此,共享对个人的专业发展也大有好处。城市里,因为人特别多,每个人可以专注于特别窄的职业,并获得很高的收入。一名专业的眼科医生,要接受多年的专业培训,才能开始从医,成本很高。假设他在人口密度很小的乡村,能诊治的病人有限,遇到的疑难杂症也不会太多,不仅个人赚不到多少钱,也浪费了人才。因此,眼科医生的专业要到大城市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样,职业的厨师和职业的调酒师都只能在城市里出现,城市把这些原本属于少数私人才能享受的技艺变成了大众都能享受到的服务,而拥有这些技能的个人,也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专业得到了精进。
除了共享,城市的好处也来源于它的匹配机制。举个例子,单身青年经常会到城市里的酒吧喝酒,喝酒只是酒吧生活的一小部分,提供浪漫邂逅的机会才是酒吧的主营业务。对单身人士来说,城市有吸引力,部分原因是城市的人口密度高,增加了他们找到心灵伴侣的机会。换句话说,城市里的单身人士多了,总体而言,找到对象的机会就会增加,找的对象的质量也可能更高。
在城市里我们不仅更容易找到另一半,我们也能接触到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有一些人有奇怪的、罕见的兴趣,比方说,只有千分之一的人会喜欢 cosplay,在一个有1000万人的城市里,会有1万人有同样的兴趣,他们可以支撑起一个产业。但如果城市只有1万人,那么就只有10个人有同样的兴趣,他们就什么都做不了,喜欢 cosplay 的人,甚至会隐瞒自己的喜好,不敢说出来。
最后一种机制是学习。城市为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和知识更新提供了有效的场所。比如,在纽约华尔街,两个写字楼可以容纳上百家公司,不同公司的员工在楼下咖啡馆碰个头喝杯咖啡,就可以交换看法,碰撞出新的火花,这种交流是网络、电话无法替代的。其原因在于,一次充分的观点交流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结合神态、举止来洞察对方的心理,从而理解和感受他真实的所思所想,建立信任,减少隔空传播导致的误会,这些都是远程交流难以实现的。因此,在跨文化、跨种族、跨学科等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思维惯性的人群之间,面对面的沟通极为重要。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信息技术的进步没有替代面对面的沟通,相反,技术越发达,这个世界的信息就越密集,传播越复杂,面对面的沟通就显得愈加重要。这是个人获得讯息和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社会的观念及知识不断更新的基础。充分的交流更有助于产生有价值的思想和观念,也有助于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而城市为不同人群间的面对面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城市以“共享”的方式,让我们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也让专业人士找到适合他们的工作;高密度的人口,让我们更容易找到挚友和真爱;城市也让我们通过面对面的碰撞和学习实现了创新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