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山东制造:循高质量发展之路迈向国家制造高地

财经

2019-03-21 17:37

文/ 徐博雅

导语:“两个走在前列”嘱托记在心,“一个全面开创新局面”使命扛在肩。山东挑大梁、趟新路,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制造大省“自我革命”如火如荼。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殷嘱托与深切厚望,也是新时代山东的光荣使命与责任担当。

如何在增长惯性逐渐放缓、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找寻新机遇?如何下好新旧动能转换这盘大棋,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奋力趟出一条路子来”?

“如果说我们曾在发展规模和速度上赢得了过去,那么我们必须也只能依靠发展质量和效益赢得未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响亮地给出了答案。成为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一年以来,山东蹄疾步稳、落子有声,增量崛起、存量变革,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把嘱托记在心间,把使命扛在肩上。山东挑大梁、打头阵、趟新路,一场传统经济大省的产业重塑“自我革命”正如火如荼。

敢趟:挖掘“十强”“四新”产业新动能,让“大象”轻起来

山东扼守我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既有南方省份领先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也面临北方转型发展的难题和困惑。山东制造新旧动能转换勇破题、趟新路,关系未来,关系全国。

动能转换,产业先行。山东排出“十强”产业作战图,其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等五个新兴产业。

“要推动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刘家义认为,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要“敢趟”,解开“裹脚布”、迈开大步子,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切实为山东经济“减重”。

全球范围内技术含量最高的万华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集聚13个海洋科研院所的国家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项目、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的“蓝鲸1号”(由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中国首个原创生物新药独角兽企业杰华生物医药生产基地、神威E级超算原型机系统正式启用、浪潮集团服务器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前三……放眼齐鲁,新兴产业项目、核心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新兴产业将成为带动工业增长、促进转型升级的骨干支撑。

为支撑产业布局落地,山东同步提出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四化”发展,努力把“十强”产业个个做成万亿级体量、全国一流、具备世界影响力的现代优势产业集群。

如今,山东“四新”“四化”发展正在渐入佳境:40 个项目入围国家智能制造专项,3 件产品荣获2018 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海尔COSMOPlat、浪潮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八大平台……

由海尔自主研发的的COSMOPlat 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变,采用“人单合一”模式,让用户全流程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迭代升级等环节,融员工价值与客户利益为一体,也把跨行业企业集聚在一起。这种创新并非单纯的生产范式革新,而是基于生产制造的管理变革,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

2018 年,基于COSMOPlat 打造的海尔互联工厂从全球1000 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首批9家先进“灯塔工厂”之一。作为唯一一家入选的中国企业,海尔为全国企业转型树立了新的标杆,也给升级之路并不平坦的全球工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快趟:改造升级传统动能“老树”,质效双提升

传统产业是山东经济的压舱石,推进产业智慧化, 再创传统产业新辉煌,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战场。

“必须从理念到模式来一个彻底的变革。”刘家义强调,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要“快趟”,行动越快,难度越小;动作越慢,代价越大。

传统动能脱胎换骨改造等不起。山东把绿色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等五个传统改造升级潜力巨大的优势产业列入“十强”产业名单,确立用技术改革和模式创新为传统产业赋能的升级路径,推动传统动能提质增效,实现“老树发新芽”。

快速启动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对钢铁、地炼、电解铝、轮胎、焦化、化肥、氯碱等行业实施大布局、大优化、大调整……

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康平纳“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为依托,山东在全域试点建设“1+7”区域共享工厂体系,探索“绿色、智能、共享”的新模式。“1+7”是指,1 个智能绿色印染云平台和布局7 个分布式智能绿色印染共享工厂。

相较传统印染加工模式,利用该技术印染每吨纱线可节约用工80%、用水70%、用电45%、蒸汽58%, 减少污水排放68%,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据估算,“1+7”体系将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220亿元、利润21亿元、利税40亿元;节水6800万吨、节电80000万度,节约蒸汽410 万吨,减排污水6400万吨,带动山东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增加收入1000亿元以上。

2018 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6%,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2%。山东率先全国制定绿色制造地方标准,主导编制循环经济两项国家标准,绿色制造、能效“领跑者”入选国家队数量居全国前列。技改升级、绿色转型正成为新风尚。

趟开:向创新链高处攀升,向大科学、瞪羚、独角兽要动力

“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刘家义坚信,聚焦科技供给重拳出击,向创新链更高处攀升,是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华丽转身的“关键一招”。

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上下功夫——实施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平台、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规划,如30项国家级、省级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举办全球创新动能大会、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与国内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统筹用好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组织重大科研项目研发攻坚。

在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集聚15名院士、投资70亿元的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落户青岛;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形成产业转化大载体平台的步伐加快;成立全国首个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委员会;全力争取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入列。高标准建设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在广聚人才上下功夫——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省委、省政府出台“人才新政20条”, 不断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泰山、齐鲁等系列人才工程,引进培育了一大批各领域领军人才;打造青岛院士港,累计引进国际知名院士108名,已有32个院士项目落地,实现销售收入百亿元;实施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持续抓好企业家精准培训,全年培训2000人;实施青年科技人才竞争力提升计划,建成省企业家网络学院和青年企业家培育中心,注册企业家突破1.5 万人;启动“进万企服务年”活动,结对服务1万余户企业。

在培育创新型企业上下功夫——实施瞪羚企业培育和奖励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全国首个由省级政府部门开展瞪羚企业培育工作的省份;成立山东省瞪羚企业发展促进会,搭建管理咨询、技术创新、投融资、上市培育及产学研、对外合作等资源对接平台;认定并发布两批瞪羚企业200 家,推荐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企业20家,培育“隐形冠军”企业198家、创新企业1248家,自2017年公布首批名单以来,在工信部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公布的390个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中,山东以76个单项冠军位居全国之首;加快构建瞪羚- 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研究制定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扶持政策,建立瞪羚企业创新发展智库,建设山东瞪羚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发起设立10亿元新旧动能转换瞪羚基金,创建山东瞪羚企业知名品牌。

趟开:向广处拓展大开放格局,开门经营“朋友圈”

2018年6月,山东迎来了多年未有的国家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上合青岛峰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在随后对山东的视察过程中,总书记又提出了提高开放水平,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要求。

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省份之一,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区,山东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朋友圈为抓手,“丝路精神”融合辉映“上海精神”,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水平上挖掘开放潜力,以更大魄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山东9市开通“欧亚班列”,形成东连日韩、西接中亚及欧洲的国际海陆大通道;中德生态园、中韩(烟台、威海)产业园示范区层次提升工作快速推进;高标准建设青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推动设立上合组织融资机构和地方经贸合作基金;打造13家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为共建共赢典范,其中9家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家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园区,累计完成投资362 亿元,居全国首位。

走出去坚定自信,引进来力度空前。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8、儒商大会2018……一系列向世界推介山东的大动作,不断将全球视线吸引到山东

玲珑轮胎已通过几乎所有全球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产品广销至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青岛港的管理团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全面负责缅甸马德岛原油码头操作运营管理,成为中国沿海港口向海外输出管理的首个案例。

山东不断深化与世界500 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合作,以引进项目、外资为介质,把全球最先进的理念、技术、管理模式、业态、渠道等宝贵资源请进来,为我所用。

惠普斥资10.5亿美元收购三星打印业务,在威海建设全球“产能第一、技术第一”的打印机生产基地;思科公司与浪潮集团共同投资,设立思科在美国本土之外的首家合资公司。

自1987年德国汉高作为第一家世界500强进入山东以来,共有213家世界500强企业扎根山东,投资覆盖17市、设立726家企业,推动形成了重型卡车、高速动车、轿车、工程机械、造船、信息技术产业聚集,对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山东正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各地朋友。让我们一起精诚合作、共赢天下。” 在儒商大会2018 开幕式上,刘家义掷地有声地向世界宣告,新时代,新山东,融入世界的胸怀将更加宽广,脚步将愈加豪迈。

趟开:擦亮“诚信山东”品牌,“扑下身子”搞服务抓落实

2019 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山东第一时间召开“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刘家义在讲话中反复重申,下定决心转作风,扑下身子抓落实。

主政山东后,刘家义率先向积存多年的思想作风沉疴痼疾开刀,让改革势能扫清创新发展的阻碍、疏通市场活力的堵点。他认为,思想解放、扭转作风,将“好客山东”“诚信山东”的金字招牌擦亮,是山东改革的首要之义。在刘家义的带领下,山东“软”“硬”配套都逐渐焕发新颜。

“各级各部门对民营企业家要多一些关心,真正了解民营企业家的所思所想和发展愿望,当前最重要的是营造提升企业家信心的环境。”刘家义说。

急企业之急,帮企业之困,解企业之难。2018 年,山东开始实施领导干部联系帮包企业制度,由省委常委带头,每名省领导至少联系一个重大项目、帮包一个重点企业,一级带一级,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出“政商直通车”,公布从乡镇到省级领导的服务电话和信箱,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建立快捷高效帮办机制。

山东以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为统领,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已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山东正在积极布局做好四件事:一是对标世界银行“企业营商环境指标”,对各地市开展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倒逼营商环境改善;二是营造尊商重商的社会环境,破除“官本位”思想,在全社会培育创新创造、尊重企业家的土壤;三是把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四是探索建立政商关系“亲”和“清”的机制,由省纪委监委牵头,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划清“安全区”,鼓励干部大胆服务企业、与企业家正常交往。

一手抓“软”环境,一手抓“硬”设施。针对基础设施短板,山东陆续编制了综合交通网、民用机场布局、高速铁路网调整等规划方案。

济南、青岛、烟台、菏泽等机场新(改扩)建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港口一体化运营进入实质性阶段;济郑、鲁南等6 条高铁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四横六纵三环”现代化高铁网络徐徐铺展;实施“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高速路网规划,18 条高速公路规划建设顺利实施,全面拉开基础设施框架;5G 组网、物联网建设步伐也在加快……

预计到2022 年, 山东全省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总投资将达到1.3 万亿元。到2035 年,山东计划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届时世界最先进的时速500公里磁悬浮将快速驰骋于齐鲁大地,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经脉”,为山东制造开创新局面注入强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