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了,我的家》:看似小众的家风节目,为何唤起大众共情?
导读:《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的播出已近尾声,复盘开播以来的收获,这档节目不仅创造了无数令人动容的家风“瞬间”,更收获了包括主流媒体、社交媒体以及海内外观众的广泛好评。
文 | 霓星
在这档看似“小众”的家风节目里,也许就是一幕场景、一组对话、甚至一个眼神,一瞬间戳中你内心的柔软,让人想要奔往家的方向。《谢谢了,我的家》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化“无形”为“有质”,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这堂别开生面的家风公开课里真切体察到关于“家”的无限能量。
陶行知孙女陶铮
一百年前,在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一位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归来的高材生脱掉西装、穿上布鞋,走到乡间地头教农民识字,他是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为中国教育的探索之路倾注心血、备受敬仰,而对于自己的后辈,更是重视品德的教育和培养。
“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追求真理做真人”,陶行知信中的一句话不仅影响了儿子陶晓光的一生,也成为了陶家的家训。“他总是说,私德是立身之本,公德是服务社会之本”,孙女陶铮回忆起祖父时说,平易近人的陶行知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姑息自己的孩子。
这是第二季《谢谢了,我的家》12期节目里五十余个家风故事当中的一个,却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图景的一角,这样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
张伯苓之孙张元龙、曾孙张弥
《谢谢了,我的家》第一季自2018年初开播便备受好评,成为观众规模最大、收视率最高的家风类节目,并成功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18年第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重回荧屏的第二季节目,在更高的起点、以极高的水准和品质延续这一份荧屏上的火热之姿,动情也动人。
相关数据显示,这一季《谢谢了,我的家》播出期间微博播放、讨论表现不俗,多次位居实时综艺榜榜首。关于节目话题的讨论不断在社交网络中发酵,#忆周恩来##抗非典英雄终南山##徐悲鸿#等话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相关短视频播放量高达7000余万次。
这样一档看似“小众”的家风节目,何以勾起海内外华人的情感共鸣,成为家风类节目的标杆?在收官之际,对这档节目的复盘或许有助于我们对此管窥一二。
累计三次位列综艺榜榜首
深描细节
家风之义存于鲜活的人事之中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次第涌现、热潮不断。但在井喷式繁荣的背后,文化类节目也遭遇着普遍的瓶颈效应——如何在节目的再创作中让人耳目一新成为赢得观众青睐的关键。
《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在上一季有口皆碑的经验基础上重回荧屏,不仅在电视端传播有强势表现,更在新媒体渠道中收割了不俗的注意力。
数据显示,节目创下虎牙平台专题总播放量突破1400万,弹幕量6万条的傲人成绩,这样的表现很难让人联想到是一档家风节目所创造的。
一路走来,节目不变的是以“家风”为底色,变的则是从“家风”这一脉络中找到了更多全新破题点,无论在内容表达或是传播手法层面,都进一步助推表达中国自信、书写中国生活、诠释中国文化、传达中国精神。
为契合“家风”主题下更温暖、更厚重、更悠远的气质,节目弃置了各种花哨技法,回归最传统的访谈形式,通过家庭成员之口追溯、描摹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烙下的印记。但访谈节目由于自身形式、场景的限制难免流于单调,为了让节目“活”起来,让抽象的家风可感可触,主创下了不少苦功夫。
任何访谈节目要想抓住观众首先必须要能充分发掘语言的魅力。在《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中,担纲主持人的鞠萍姐姐功底老到,开场通过家庭生活中嘉宾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引导其迅速进入情境,再巧妙地帮助观众挖掘深层信息,带动谈话气氛。
因为诉说的都是自己生命中最深切的记忆,嘉宾们从不喊空洞的口号,也没有过分的煽情,情感流露得既自然又真挚,在平凡的小事和朴实的话语中,让无形的家风润物无声地化到实处,渗入每个观众的内心深处。
“只有五星红旗随海风飘扬,小岛就有了颜色,我们守住的一切才有了意义。”多么纯粹质朴的话语,多么坚定执着的信念,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为岛屿守了30年,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缺席了女儿的童年。
同样地,也许一碗炸酱面微不足道,但毛豆、黄瓜、青菜、鸡蛋,其中的每一样食材背后都凝结着秦沛对儿女力所能及的爱。在儿子姜文杰、女儿姜丽文看来,父亲的炸酱面、奶奶的牛油炒蛋、四叔的红烧肉,每道菜都是家庭里的亲情符号,而做饭这件平淡无奇的小事,也总会在某天蓦然回首时变得光彩与伟大。
演员秦沛及其儿女姜文杰、姜丽文
较之第一季,节目第二季在故事化叙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出细节的丰富性,在单一的演播室环境之外开辟第二现场,带领观众走进嘉宾的工作生活领域。这样多样的访谈场景不仅丰富了画面内容,还营造了轻松的访谈氛围,更有利于加深观众对采访对象的了解。
“互动”元素的巧妙运用也是节目的一大亮点。一方面,为了不打断嘉宾的回忆气氛,节目中主持人、嘉宾与观众的互动在亲密的同时也增添了几分克制,而此时大屏就承担了极为重要的功用,除了作为介绍人物的窗口外,还是“家庭相册”,甚至有时化身日历,为观众展示重要信息。
例如在华罗庚的女儿华密介绍起家庭往事时,大屏幕上滚动放出华罗庚在美访学、积劳成疾、在东京作报告以及生前最后一张站在讲台上的照片,带观众走进这位把近20年光阴都用在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的“人民数学家”华罗庚的“数学王国”。央视新闻发布的微博#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的转评量已达7000,观众及网友无不被他顽强的毅力与不屈的精神感染。
再如,中国花样滑冰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冰雪伉俪申雪、赵宏博来到《谢谢了,我的家》,面对冰场回忆26年来的职业生涯。更值得一提的是,都说“虎父无犬子”,如今他们的冰雪传奇将在女儿小小雪的身上续写,而作为母亲,申雪坦言自己希望孩子拥有跨越困难的勇气,就像母女将冰面上的摔跤作为游戏一样,希望女儿学会“跌倒了,站起来继续前行”。
引领共情
高“硬件”配置凸显家风传承仪式感
《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之所以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光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多次报道与盖章肯定,累计覆盖人群达20亿人次,不仅是由于节目对于内容的深耕细作、对家风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更离不开在舞美设计和流程设置等一系列“硬件”配置的细节处见功力。
节目一开场,如同客厅一般的演播厅总能凭借温馨恬淡迅速俘获观众的心,以至于许多观众直呼“这个节目,看得让人想回家了”。
一张连贯的长沙发,拉近了主持人与嘉宾的距离;头顶金色的大吊灯洒下暖黄微醺;蓝色的布景片恍若江南夜色中的一座座小屋,光影错落间闪烁着万家灯火;舞台左侧立着一棵大树,像家门口的那棵树,又像心底的那个“家”一样安稳温柔,枝叶间金色的灯光像星星又像硕果累累;大树前是一个巨大的玻璃瓶“时光瓶”,里面收藏的纸卷里封存的是穿越时光的谆谆教诲,切切期盼……
这个“家庭客厅”的进入和步出同样是看似简单却极富巧思。与上一季穿过珠帘进场不同,本季中嘉宾进场需要穿过一条名为“家足迹”的通道,在行进的过程中,通道两侧的LED屏上缓缓划过记录着嘉宾家族时代印记的照片,这些图像汇成一个家族一路走过的脚印,形成历史发展的鲜活印记。
数十年的时光在短短几十秒中倏尔而过,交织在嘉宾心中的感触为接下来的访谈奠定了情绪基础,也不动声色地将观众带入一种追忆、念家的氛围之中。
当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畅聊之后,主持人会在最后环节说:“你有什么寄语想要留给你的家人,就把它留在我们的时光瓶中。”实际上,被放入时光瓶的不仅仅是对先人的感念、对后人美好的期待与祝福,更是将漂流到每位观众心间的理想与信念。
由此,一个家的品性气质将从上一代漂向下一代,也将从一个家漂向电视机前千千万万个家。
而当嘉宾抚上瓶身,“家足迹”中的图像记忆也随着光影在整个演播厅中缓缓流转,将嘉宾在访谈过程中酝酿的情感推到极致。
随后,嘉宾将步入名为“家风馆”的功能区,此时,嘉宾访谈过程中的一个非常经典的瞬间,将被画笔永远凝固,投射到“家风馆”的一块吊装LED大屏上,喻示着节目对优良家风的记录。
记录足迹的隧道,倾吐内心的客厅,凝聚时光的“家庭相册”,收藏家风的“家风馆”,传承家风的“时光瓶”……没有复杂的特效,没有华丽的布景,却处处弥漫着家的味道,呼应着家的意象,《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以颇具匠心的意象符号表达着我们对家人、对家庭的依恋,对家风、对家教的感恩。
截至目前,#谢谢了我的家#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近8亿,讨论数60余万,这些诚意都源自于细节,也都能被观众所感知到,让“小众”节目真正走向“大众”。
以家写国
在温度、深度、广度里探寻中华文化基因
家风的“家”,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优秀的家风不仅能惠及一家一族,更能传递温暖人心的正能量,为社会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在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打破年龄、地域、圈层的限制,在最广阔的范围内唤起最深切的共鸣,以温暖人心的家风公开课,重塑精神文化之根,彰显中华家国底色。
挖掘和传承厚重的家风文化,夯实华夏文明的根基,《谢谢了,我的家》有温度。梅兰芳的曾孙梅玮最终选择站在研究的角度去传承流派,源于他内心迫切的召唤,从年少懵懂到逐渐长大,时至今日,他对儿时说出的一句“姓梅真好”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样地,在儿媳屠珍眼中,梅兰芳也是一位好父亲、好丈夫、好长辈。
“梅”这个姓,不止代表着他们对于梅派文化的研究、发扬与继承,更是对背后的精神与责任的求索。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是每个人出发的地方,《谢谢了,我的家》又对此开掘出了深度。周恩来侄女周秉宜从未享受过所谓的特殊待遇,反而被更加严格地要求励精图治、勤勉做人;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之子钱思进跟随父亲的脚步走上科研道路,致力于粒子物理的研究;“华人船王”赵锡成带领孩子们从小参与劳动,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吴祖光与新凤霞之女吴霜、复圣颜子第七十八代孙颜廷淦、田汉的侄女田伟、詹天佑之孙詹同伟、闻一多长孙闻黎明、陶行知的孙女陶铮等都讲述了作为长辈的伟人们如何言传身教,用勤俭的生活方式、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乐观态度,感动着儿女和后辈,激励着他们或追寻前辈的足迹、继续取得卓越的成就,或严守家训、克己奉公。
家庭的力量让他们收获坚毅、勤俭、勇敢、律己、乐观的品质,最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凡之路。
《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持续热议,得到《海峡两岸》《共同关注》《文化十分》等栏目相继报道,足以体现节目的传播广度。
为了收藏和保护大量文物几乎散尽毕生家财的张伯驹夫妇,他们在1956年选择将收藏品全部捐献给国家,可谓撑起了故宫顶级书画的“半壁江山”。对于张伯驹夫妇而言,留给子女的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无价的亲情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小家”何以到“大家”?这个故事足以说明状况。“家国情怀”从来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二者构成息息相通、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
新一季《谢谢了,我的家》中的“家”,也并作“地域”之解,节目以更超脱的视野瞄准了更为核心的精神内核——“认同”。
在50位嘉宾中,尽可能涵盖了不同身份背景、覆盖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的全球华人。法国出生的“敦煌少女”常沙娜、“香港皮革大王”田庆先、16岁起独自去美国求学的靳羽西……中华的家庭、家风文化都在他们的身上沉淀下记忆,奏出生生不息的篇章。
又一季故事落下帷幕,这些感动、感触和感怀,却依然在人们心里回响。据悉,《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已被选送至法国戛纳春季电视节,作为优秀的中国原创节目模式代表之一登上MIPTV的舞台。
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同时,《谢谢了,我的家》这一次有意义的探路,是国产综艺模式的一次积极实践,将引导中国综艺节目打出更多更好的“原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