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陪餐制,如何避免流于形式?
校园陪餐制的推出,是为了缓解家长们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但如何避免流于形式,未来仍有待有关部门制定更规范的执行机制。
2019年3月19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等三部委共同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简称《规定》),明确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
《规定》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家长陪餐制度,对陪餐家长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研究反馈。
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公众高度关注后,有关部门及时出台学校食品安全新规,凸显了这一问题面临的紧迫性。
界面新闻注意到,此前在2018年1月份,教育部曾发布一份《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当时的征求意见稿虽然也明确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但是在陪餐制方面并未作出相关规定。
教育部没有说明如今出台的《规定》就是去年征求意见稿修改而来,但是最新的文件显然是在去年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征求意见稿曾提出,中小学食堂原则上应当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但是这一表述在最新的《规定》里已不见踪影。
事实上,陪餐制度并非一项新制度。早在2012年,在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中就提到供餐模式应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为确保食品,学校负责人应陪餐,餐费自理。
在地方执行层面,2013年邢台市教育局、邢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在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学校陆续实施陪餐制;后来广东省、安徽省、湖南省、山东省等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也开始推行校园陪餐制。就在最近,北京市教委也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安排学校相关负责人每顿饭与学生一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供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学校从几年前就开始安排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陪伴学生用餐,并且要求食堂负责人必须获得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证书。湖南省株洲市外国语学校校长周亚娟告诉界面新闻,实行陪餐制度以后,学校行政值班领导每天、每餐都到食堂陪餐,对食堂采购、物品储存、加工生产、食品发放等诸多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并及时记录、反馈。
同时,我们还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生陪餐。 对学生营养餐计划的实施确实起到了督促落实作用,周亚娟称。
不过,尽管校园陪餐制得到家长们的欢迎,但是《规定》提出的是中小学幼儿园应当而不是必须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这种字眼上的差别也让外界担忧陪餐制度并不能得到完全地执行。而且学校相关负责人的模糊称谓也可能会给想投机取巧的学校打开方便之门。
陪餐制度的确有一定意义,但是再好的制度需要付诸行动才有价值。江西省南康市第三小学教导主任温庆红认为陪餐制容易流于形式,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关部门究竟该如何监督学校负责人是否餐餐陪吃,又该如何保证校长陪吃。制度强调负责人每餐必须做好登记工作,但让学校自己做登记,如何保证不会出现作弊行为?
如何才能保障校园陪餐制度不再流于形式?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凌宗伟曾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他着重强调了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在没有法律保障下,校园用餐难题不好解决。如何确保资金的专项专用,如何让权力的运行公开公正公平,如何在多项环节中不出纰漏,对学校,对校长,包括对政府来说都是难题。
凌宗伟表示,按照现有规定,学校相关负责人是营养餐实施的负责人,又成了营养餐质量的监督人,运动员同时又成了裁判员。学校和校长就有可能成为家长、社会对学校用餐实施过程中所有问题的指责对象。
此前在全国两会上,已有多位政协委员建议尽快为校园餐立法,明确规定责任主体与负面清单制度。其中,全国政协委员何伟公开表示 ,学生食品安全问题还需要借助两方面的合力 ,一是家长的力量,建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对供应商的选择,以及对食品安全、质量的监督,这可以促进整个供给过程公开透明,也能保障营养真正进到学生的饭碗。二是民间的力量,引入民间力量参与管理和监督。比如,招募志愿者观察员,跟踪食品的选择、制作和配送。
实际上,对于监督机制,《规定》也提出,学校应当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制度,利用公共信息平台等方式及时向师生家长公开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组织师生家长代表参与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管理和监督。
此外,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应当以适当方式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学校应当畅通食品安全投诉渠道,听取师生家长对食堂、外购食品以及其他有关食品安全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