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降三成,重组后的大悦城仍面临诸多挑战
过去一年完成重组重任的大悦城地产(00207.HK),业绩上也出现了诸多波动。
3月19日公布的年报显示,过去一年,大悦城实现88.93亿元的签约额,同比上升8.9%。但由于受到销售物业面积减少,以及交付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平均单价较低等原因,使得大悦城2018年的营收仅为81.8亿元,较上年出现30.3%的降幅。
不过从利润来看,大悦城还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水平,其中净利润31.13亿元,同比上升20.9%;股东应占净利润则达到21亿元,同比增加22%;净利率达到38.3%,较2017年上升16.2个百分点。
从收入结构来看,过去一年大悦城也发生了较大调整,物业和土地开发的收入占比下降,物业租金、管理输出等运营收入则在上升。其中,物业和土地开发收入35.7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49.9%,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也从2017年的61.2%,下降到去年的44%。投资物业租金及相关物业管理收入则增长5.8%,达到36.32亿元,在总收入占比也重回54.8%的较高比例,比前年29.4%的占比高出25个百分点。
另外,管理输出项目收入同比上升62.2%,达到7.58亿元,甚至高于大悦城传统的酒店业务。早前由于大悦城对酒店业务板块进行调整,出售了北京长安街W酒店,并对西单大悦城酒店进行改造,过去一年酒店营收同比出现23.7%的降幅,仅为7.32亿元。
不难看出,这家以商业运营而知名的地产商,对于商业运营、管理输出和投资租金的收入倚重正在回归。
2018年也是大悦城新增项目最多的一年,新开了西安大悦城、杭州大悦城、上海长风大悦城和昆明大悦城共4个项目,大悦城总项目数量达到12个。
同时,在已开业的项目上,朝阳、沈阳、烟台、上海静安、成都大悦城租金增涨幅均超过两位数。这一基础上,去年大悦城购物中心租金收入达到26.03亿元,同比增长11.4%。
对此,大悦城地产董事长周政显得很兴奋:大悦城地产商业部实现了租金持续增长,开业三年以上的项目单月回报8.8%,这样的商业模式难道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吗?
今年大悦城有可能将迎来第二产品线春风里。大悦城高管在业绩会上透露,除了现有的12个大悦城项目,还外加有11个城市将落地春风里和大悦城项目,并表达对一二线城市的看好,特别提到郑州和合肥两个城市是今明两年关注的重点。
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大悦城的土地储备为634万平方米,主要分布于北方、长三角、西部、三亚及南方等五大区域14个一二线城市。
而在今年2月刚刚完成的定价交易,意味着大悦城和中粮地产历时一年半的重组完成,中粮地产随即公告未来即将更名为大悦城控股,这也意味着中粮体系内对大悦城品牌位置的确认和提升。
对于两家公司的重组,周政认为,有利于品牌的聚焦,以及大悦城发展的提速,一方面由于中粮已经进入的26个城市,对于大悦城的布局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中粮本身也有一些大悦城项目,整合之后能够更快进行开发,为大悦城数量的增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以大悦城的商业品牌知名度进入城市,更容易获得地方的信任,所以持有和销售整合进 一家,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去年由于新增多个综合性地块,以及发行多笔融资,大悦城的净负债率从2017年的28%攀升至45%,融资成本较之前高了0.11个百分点。重组之后,在资本方上的获益,或许更加实际一些。
大悦城高层认为,大悦城控股未来是红筹大型地产的股东,大悦城在销售业务上更加清晰,整体大悦城在融资端能获得更好的优势:可以通过A股和港股两个平台挑选融资成本低的去融资,境内多更多采用发债和贷款,香港的境外平台也不会放弃,会在控制负债率的情况下根据发展筹集资金。
按照早前的计划,除了早前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20座大悦城的计划外,还要实现5年50家,10年100家春风里的布局,这对于大悦城现有的规模来看,仍然存在一定压力。
由于重组中存在对赌计划,大悦城地产控股股东明毅公司承诺在2019年实施完毕,则2019年至2021年承诺累计净利润为18.94亿元,否则需明毅公司作出补偿。在规模和利润两端都承压的情况下,大悦城如何平衡,将是未来3年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