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常会制定政府部门KPI,突出简政减税降费等重点
会议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任务逐项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限,要求国务院各部门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每年全国两会结束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任务逐项分解,明确分工和责任已是惯例。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全国两会召开前,中国政府网会发布上一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落实情况,被网友戏称为政府部门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
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国常会一是强调了“要突出重点”,即各部门要紧扣深化改革开放、简政减税降费、优化公平营商环境、培育新动能等,尽快出台细化措施。
二是强调了要“结果导向”、要有反馈,即已确定的工作和政策要尽快落地、资金尽快下达,坚持结果导向,及时了解政策实施中的企业反应、群众呼声,确保工作早见效、市场主体有感受。这一点对应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我们要切实让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有明显减税降费感受,坚决兑现对企业和社会的承诺,困难再多也一定要把这件大事办成办好。
此外,市场以及市场主体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视。中国政府网对此次国常会的报道称,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部署,目的是“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市场主体信心,顶住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样的表述在过去全国两会后的国常会中并不常见。
对于任务重点之一的“减税降费”,去年虽有官方公布的1.3万亿元减税降费数据,以及一系列不断加码的减税降费政策,但在当年的前半段时间,市场普遍没有明显感受,甚至因地方国税地税合并、社保费统一由税务部门征缴等举措,中小企业更加感受到了税费压力。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以及李克强在3月15日记者会上的表态,从4月1日起将制造业等行业16%增值税率降至13%、交通运输和建筑等行业10%增值税率降至9%;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等,国常会也进一步作出部署。
会议决定,一是进一步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将旅客运输服务纳入抵扣,并把纳税人取得不动产支付的进项税由分两年抵扣改为一次性全额抵扣,增加纳税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对主营业务为邮政、电信、现代服务和生活服务业的纳税人,按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政策实施期限暂定截至2021年底。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二是对政策实施后纳税人新增的留抵税额,按有关规定予以退还。
三是相应调整部分货物服务出口退税率、购进农产品适用的扣除率等。
同时,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困难县市倾斜。
从最近一段时间看,国常会的工作部署更加强调责任落实和时间表,会议后的配套政策、举措也出台得更为及时。
例如2月20日,最近一次召开的国常会,要求制定涉企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必须听取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使政府决策更符合实际和民意。3月,国务院办公厅即印发了《关于在制定行政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的通知》。
1月30日的国常会指出,对目前已确认的多年拖欠款,力争年底前全国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清偿一半以上。中央企业要带头优先偿还对民营企业的逾期债务,年底前做到“零拖欠”。其他国有企业也要加快清欠。在2月25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央企业要应付尽付、应付快付,力争在6月底前率先完成清欠;对于有分歧、有纠纷的欠款,要积极沟通解决。与此同时,国资委还将指导中央企业建立清欠长效机制,防止前清后欠。
1月2日的国常会部署了综合保税区的升级工作,同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明确了综合保税区升级的21项主要任务和负责部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了新的任务,新一年政府工作要继续“踏石留印,抓铁有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