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怼怼群”被封,“夸夸群”凉凉,微信不好玩了!

看中国

2019-03-19 21:29


论商业互吹,我就服关羽,他秒砍颜良文丑之后,曹操夸他:“将军真神人也”,关羽说回复说这算什么,我弟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曹操大惊令人写在衣袍襟底记下。又把自己弟弟夸了一番。所以,张飞一辈子都服关羽

现代商业社会大佬,大佬之间都是相互站台和吹捧,其夸人之神,让人之舒服,是我等需要虚心学习的。例如这位:


不过这夸人的功夫,讲究的是时机和对象的,如果泛滥了,那个互夸反而没什么意思,反而显得很假。

现在的夸夸群就是这样。花式赞美群上周爽歪歪,夸的不是人而是自己的寂寞。

不过,与去年6月份被封掉的“怼怼群”相比,夸夸群是心血来潮之后的烟花易冷。二者其中的对比还是蛮有意思的,无情的喷和廉价的夸,在微信的土壤上都不能存活。那么,微信究竟是否还能点燃起激情?

此前我想不通为什么在朋友圈里没有点倒赞的设计,就像一些资讯端的快讯中有利好和利空那样。后来我想明白了,点赞是一种激励互动机制,而不是一种为了表明态度,甚至在朋友圈之中即使对一个言论态度不满,也无法进行转发,无法向微博那样形成蔚为壮观的骂战。

点倒赞的设计,往往只存在于社区之中,用户之间几乎没有所谓的社交关系链,做社交不可能有倒赞的设计按钮。


即使在公众号里,读者是否能够看到文章的差评也取决于运营者是否放出,评论上也只有赞,没有不同意的踩的标志;所以,微信在朋友圈更容易成为一种可控度较好的营销和广告工具,我们在手机上能接触到是一个自带滤镜功能的微信世界。

相对于怼怼群,夸夸群只是无伤大雅。微信之所以把互骂群聊封禁,那就是怕怼怼群引火上身,平台毕竟有监管之责。而更深层次的顾虑是,如果互怼、攻击氛围一旦起来,微信的社交关系链会被各种拉黑、屏蔽等形成阻隔,导致用户使用微信时如同戴着的枷锁一般难受,而微信里似乎有某种自发安利和治愈撕逼的功能。

尽管使90%的微信群除了被广告淹没、无法发挥实际交流、对接资源的实际功能以外,腾讯宁愿他们没有活跃度,也不能成为负能量宣泄地。这种负能量一度在微博之中较为活跃,而相应的条件反射式的点赞更多存在在明星微博主页之中粉丝,这些粉丝试着将一些负面的评价盖下去。

一般赞美确实是没有是什么传播度,愤怒才是有最有传播力的


夸夸群更像是朝着另一个极端的反弹,没有谁把这作为一个正事来办,因为人们早就在在微信里其实早已经形成了赞美和相互安利的条件反射式的动作。

比如,领导发什么动态,员工是不是都得点赞;甲方发什么动态,乙方是不是也得点赞;投资人发什么动态,创业者是不是得点赞;业内大咖发什么内容,是不是也得点赞;单身男对单身女性的点赞;学生对于老师的点赞;群主发了动态,还有群管运营自发点赞,复制内容......

这使得点赞演变为一种求生欲,互吹是门技术,对待半熟化的关系,更加需要不停安利,以确保获得存在感。曾有位兄弟跟我讲,他在一家公司里上班的时候,老板一发什么内容,总裁就跟一句回应,紧接着就有100多条一模一样的话跟下来,接着很多基础员工也在群内打卡喊口号,我那个兄弟很反感这些,问我该怎么办?我当时就想,他们这家公司怕是要完了,果然后来言中了。

夸夸群就是把这种“点赞”和安利推导到极致,变成一种后现代主义式的嘲讽,但同时由于毫无实质精神内容,只有空洞的形式,意味着连这种形式也会很快销声匿迹,不再好玩。

一条读者评论被网友顶上去了


适度的安利对于社交氛围和和谐关系是有好处的。这也是的微信朋友圈之中很容易形成商业吹捧的口碑传播、刷屏级的人物IP效益,一些商业爆文跟转,这意味着微信红利还在。

但是这种互粉、互赞、互吹一旦过了头,就有着有很强的趋同力量,排斥异类和不同的声音,只有适应这种相互安利的环境的人才能存活下来,从张小龙公布的数据有1亿人已经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这意味着很多人会逐渐失去活跃,演变成一种“沉默的螺旋”,导致很多人觉得在朋友圈里发动态连点赞数也在急剧下降,这或许是腾讯所不愿意看到的,说明微信靠着社交关系链登上顶峰时,其平台活跃度却不如从前,正在走下坡路。

我记得在多闪发布会上多闪主打就是年轻人的社交,力图去除微信社交之中“点赞之交”,而突出私信中的表情包、视频聊天、群聊等等,不过由于视频聊天的压力本身是社交之中最大的,这导致视频社交更适合直播,而不是适合短视频关系链模式。但是年轻人社交、以及让社交回归到更加自然、真实的状态,的确是接下来移动社交可能唯一的机会,能够做好的也许是QQ,以及一些细分化的社交工具和形态。

据说每天都有1亿教张小龙怎么做产品,微信已经做到足够的好,微信要做的是成为“生活方式”,没有其他产品比微信有资格讲这句话。世界再大,走不出微信的套路,要想解锁微信社群的运营,从怼怼群和夸夸群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1)适度安利,但要避免吹捧。比如多给好友、同事、老板点赞,但是也别每天都点,全部点一遍就有点打扰了,之前也有粉丝加我的微信,一个晚上把我的朋友圈动态点了40多条,此后就没有再互动过了,我已经都不记得这个好友。

(2)做一个微信群就像做一个公众号一样,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以及常态化的运营。在公众号发一条图文动态的打开率是1%,有的甚至更低,而在微信里@所有人发一条动态打开率一般是至少是30%,高了30多倍;由此可见运营微信群比运营公众号难度低。已经有很多KOL开始开设多个微信直接拉近微信群,从而留存粉丝了。而微信群保持常态化活跃应当有垂直行业以及垂直的、有价值的内容输出才行。事实上,微信群本身是突破微信个人社交关系的有效途径,事实上加群的需求比很多互动都有强烈,我在头条上发了个短视频流量比较高,留言称做一个电商行业交流群,过了半年还有人跟我私信要进群。

(3)微信群付费模式实际上是创造稀缺,我就加入过很多付费微信群,群内讲课和互动就比很多群要好,而且群员也比较优质。目前变现能力比较强还是在电商群、职业成长群、教育培训群、区块链群等等,付费微信群本身价值输出要明显比免费群要强,这与知识经济本身的逻辑是一致,并且有知识经济所不具备的社交粘性和互动频次。

奇葩或许会引来关注,但真正成就自己和别人或许还是要回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