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丨投资者教育从娃娃抓起,才不会当“韭菜”
此举被网友戏称为“炒股要从娃娃抓起”,甚至有人说这是“提供新鲜韭菜”。其实,在2011年时,上海浦东的116所中小学的课堂率就曾经开设金融教育课程《金融与理财》。2015年广州市30多所中小学也曾开设金融理财课。
从娃娃抓起的显然不止是炒股,金融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我们现在的投资者教育显然只着眼于成人,多为着重于亡羊补牢,受制于投入资源的制约,国内的投资者教育活动往往缺乏持续性,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认识到财商教育从小抓起的重要性,显然是事半功倍的开始。对于很多国人,再苦再累,赚钱从来都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除了零花钱,平常没有与钱接触的机会,非特殊情况,更不会让孩子打工吃苦。
在英法美日等国度,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借钱和让钱增值为主要内容的理财知识,已经融入少年儿童整个教育之中,使孩子生活在一种具有强烈理财意识的环境氛围之中,让他们逐渐形成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同时学会如何在日常消费中维持个人信用,树立对信用的珍视。而当孩子18岁的时候,父母已经可以和他们探讨上大学的费用问题了。这也为培养造就大批的优秀经济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对于国内部分投资者来说,财商教育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前几年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型网络终端诈骗、非法集资的冲击,将问题仅归结于客户自身贪婪或“智商税”,显失公平。
要求从未接触过银行以外的任何金融机构,知识构成中缺失经济学板块的客户,能够一眼看出一些投资骗局的不合理之处,未免过于苛刻。他们犯错就和我们大多数人在家里短路的电器面前一筹莫展一样正常。特别是其中一些公司善于躲避多年来的监管沉淀,喜好打擦边球,用极少部分的“真”来掩盖绝大部分的“假”,包装出眼花缭乱的衍生品。对于支付宝可能都没有开通的中老年客户来说,的确难以招架。但从底层资产的收益率与期限,识破他们庞氏骗局的本质,也并不难,这就需要理财教育成为通识教育。
因而,与其指责事后追悔莫及的中老年客户,不如事先做好青少年的投资者教育,这有如足球少年队,青年队做好基础工作,社会理财认知才能大面积提升,上当才不会那么容易。接触不到正规金融知识,才会被伪金融机构骗子所糊弄。越接近财经知识的本质,越对其高大上的外表无感。
当然,理财教育当中家长的上心是最要紧的,尤其是那些买一管牙膏可以跑两个超市比较价格,却押上大部分家庭财富买一只小道消息听来的股票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