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产销失衡竞争激烈 “茶旅融合”或推动行业发展
每经编辑:魏官红
第三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靳水平 摄
近年来,随着茶叶学科研究愈发深入以及健康饮茶的科学普及,中国茶产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快速增长,茶叶消费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不少地区纷纷布局茶产业,打响茶品牌,做大茶产业。
但同时,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茶产业的产销不平衡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当下,我国茶产业整体上产大于销,导致茶产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3月18日,在第三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上,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茶业发展确实面临相关问题,很多地方在探索“茶旅融合”,因此要努力提升产品附加值,适应更多消费者。
产销不平衡更加明显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茶业总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的态势,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茶园面积同比增加123万亩,增长率为2.9%。
报告指出,近年来,部分企业库存加大,全国茶产量逐年增加,产能过剩问题日益明显。此外,根据农业部门估计,2018年未开采茶园达900多万亩,未来两到三年集中进入丰产期,市场将面临压力。
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我国茶叶消费增长始终低于产量增长,茶叶库存不断增加,茶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就此,一位茶行业资深专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茶叶产量进一步加大,“产销不平衡越来越明显,要引起重视”。
江用文表示,从消费总量来看,尽管2018年较2017年有增长,但行业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产销不平衡,行业劳动力紧缺,缺乏全国性品牌。茶产业有个特点就是,如果春茶销售情况不好,农民对于夏茶、秋茶的采摘和生产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茶业依旧会有产量,但是农民卖不出去,就不一定会去采。”
在江用文看来,很多产茶区都重视茶产业的发展,重视规模的扩大,同时也应注意潜在的风险。未来的消费是会保持增长趋势的,但就目前而言,消费的速度还不足以覆盖生产的速度。
因此,江用文建议,要注重提升茶叶本身的附加值,业界和企业都应思考如何扩大饮茶消费人群。“现在很多年轻人缺乏喝茶的习惯,因此要研究他们的消费习惯,在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不少传统茶企在努力将传统茶叶制作推向更加精品化,另外还通过不断创新业态,挖掘行业发展新热点。”江用文称。
第三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开幕式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靳水平 摄
宜宾推“茶旅融合”
面对茶叶发展新形势,地方、企业该如何破局?
宜宾市有着3000多年的种茶史。2018年,宜宾茶园总面积达118.7万亩,居四川省第一,干茶总产量达7.1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165.2亿元,两者居全省第二。作为四川茶叶主产区、全国最大的早茶生产基地,宜宾早茶及宜宾茶具有一定知名度。
数据显示,2018年宜宾茶叶出口创汇突破1100万美元大关,同比增长85.5%。宜宾提出,力争到2021年,宜宾实现全市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干茶年产量10万吨,茶叶年综合产值达300亿元以上的目标。
而在《宜宾市茶产业发展十年总体规划(2016~2025)》中更明确提出,到2025年,宜宾茶叶实际投产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干茶年产量10万吨左右,茶产业年综合产值(现价)达到400亿元。
事实上,为加快茶产业快速发展,不少地方当下正探索“茶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宜宾正在探索并使用的“公司+农合+茶农+旅游”四位联动发展模式,是近几年来宜宾茶产业发展探索的新路。
在江用文看来,宜宾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确实是一条能够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这样一来就有更多的收入流到农民手中。“通过旅游,茶农不仅能够增加旅客在吃住这一块的收入,同时也能够拉动销量,价格方面比卖给企业的附加值更高。”
一位与会的行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茶叶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推出茶乡旅游路线,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切身体验茶文化,了解制作过程、加工厂区,还可以亲身采茶制茶,通过互动深化对茶产业认识,促进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