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32年前获1000元资助 如今他"还"给恩人1000万

看中国

2019-03-19 20:30

原标题:32年前获1000元资助,如今他“还”给恩人1000万

“那1000元不是借的,真是张大哥无偿援助我的!你知道吗,那是他全年的收入。”孙胜荣说。

这几天,一篇“32年前借1000元如今还1000万元”的文章在网络上爆红,孙胜荣正是文中的主角。

47岁孙胜荣,是欧洲华人商会副会长、西班牙中西百货协会主席团主席,籍贯浙江丽水青田县温溪镇港头村。

他所说的张大哥,是57岁的张爱民,江苏徐州人。前不久,张爱民刚刚被评选为2月份“江苏好人”。

日前,笔者联系上两位当事人,他们口述了事情的原委……

初遇,理发店遇到一个瘦小男孩

两人平生第一次见面,是在32年前徐州街头一个不起眼的理发店里。

“在我家附近,十多平方米,剪个头8毛钱,连剪带洗2元钱,我常去。”张爱民记得很清楚——

那是1986年夏天,店里人都叫他阿云,我剪完头,帮我洗头的是个小男孩,10多岁,身材瘦小,一问是浙江青田人,我很惊奇,就问店主,这么小的孩子,就出来打工了?

店主说,家里8个兄弟姐妹,困难啊,没办法。当时,他还是学徒,不会剪发,只能帮客人洗头,孩子很认真,帮我洗了好几遍。

我对他印象蛮好,后来再到理发店,就找他帮忙洗,我俩就熟了,常聊。

他说他是家中的老幺,家在青田的山沟沟里,正上初一。家里太困难了,就趁着暑假跑出来打工,再没回去过。

后来再去理发店,我觉得他老洗头,学不出什么手艺,就鼓励他,来,帮哥来理发,我做你的试验品。

几个月工夫,他的理发技艺越来越好。可惜,有一天,他突然不见了,我去理发店,不知怎么关门了。

巧遇,大哥说要帮我开个理发店

再次相遇,是在浙江温州的一条步行街上,时间已是隆冬。

孙胜荣回忆当年的情景——

离开理发店后,我就回到温州,在朋友介绍下,到一家眼镜厂打工。那时,我主要的工作是打磨镜片,一天差不多挣两块钱。

一天,在街上游逛,身后突然有人叫,“阿云”,我一惊,在温州没人知道我的小名。

回头一看,是张大哥,正笑眯眯地看着我。

不知道怎么回事,再见到他有些想哭,在我印象里,他一直是个好人。

他说他来温州出差,没想到巧遇了。

我那天刚从车间里出来,蓬头垢面,身上的工服油腻漆黑。张大哥没有嫌弃我,带我回到酒店,让我洗了澡,还带我吃了饭。

他问了我的近况,想了一会儿,认真对我说,“你有手艺,要学会养活自己。你来徐州吧,我愿意帮你,帮你开一个理发店。”

几天后,回到徐州的张爱民,突然接到门卫的电话,“有人找你”。

出了厂门,他一眼看到了孙胜荣:提着行李,正眼巴巴地望着他。

当天,张爱民请了假,骑着自行车,带着孙胜荣满街跑,选店址。

店址选好后,张爱民从家里拿出1000元来,塞到孙胜荣手里。

“张大哥很认真地说,这笔钱是赞助我的。那时,他的月工资,大概是90块钱。这样,我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理发店。”孙胜荣说,“上世纪80年代,有人愿意拿出1000元无私帮助人,这是真的,我就遇到这样的好人。”

因为没钱雇人,刚开的理发店里,只有孙胜荣一个人忙里忙外,老板工人双重角色。

忙起来,他经常没时间做饭。张爱民就从厂里的食堂给他带饭,有时候,也买菜赶到店里做饭。

重逢,民警被他的执着打动了

1991年,孙胜荣年满18岁,去当兵。他给张爱民所在的工厂写过信,但阴差阳错,这些信,都没有收到。

因为通讯不便,两人从此失联。

1993年,孙胜荣只身前往西班牙,投奔在那里创业的哥哥。在异国,他换过不少工作:端盘子、做菜、摆小摊。

一路拼搏下来,他成为中西百货协会主席团主席和欧洲华人商会副会长,成为西班牙知名侨领。

“我经历过很多人和事,但一直惦记一个人,就是张爱民大哥。”2008年,孙胜荣回国,专门去徐州找人,但理发店所在周边,已物是人非。

“我发誓,一定要找到张大哥。知恩图报,我的心才能安宁。”茫茫人海,孙胜荣一找就是5年时间。每次回国,徐州是他必到的地方。

他曾一条街一条街去找,一户人家一户人家去问,均一无所获后,2012年7月,他向派出所寻求帮助。

时任徐州市云龙湖派出所所长的王腾碧警官,被孙胜荣的执着感动了。

王警官在户籍数据库里检索,结果一下子跳出一百多个“张爱民”。

每联系到一个“张爱民”,王警官会按照孙胜荣的建议,小心翼翼地问对方,“你认识阿云吗?”

终于,有个人回应了,“认识。”

孙胜荣清楚地记得那天是7月23日,他正买好了回程机票准备次日返回西班牙,接到了王警官的电话,“你赶快到酒店门口来一下!”

他急忙下了楼,在酒店门口10米外的地方,就认出了张爱民大哥。

他老了,但样子没改变,“我抱住他大哭,哥,我是孙胜荣,我找你找得好苦啊。”

张大哥也哭了。

把一对儿女,寄养在大哥身边学做人

张爱民离开徐州阀门厂后,开过一家复印店,后来又开了个书画社,收入不多,但他说,“很知足”。

“20多年过去,张大哥还住在一套老房子里。”孙胜荣说,“我到他家里看了看,那套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单位分配的,才60平方米大。”

他当面提出,要为张大哥买套大房子,但遭到其强烈反对,“当年,我是把你当作亲弟弟,才照顾你的。”张爱民说。

孙胜荣再三考虑,决定投资1000万元,在徐州开办红酒庄,由张爱民当董事长,全权打理。

这个想法,终于得到张爱民的认可:“他的想法打动了我,我能够凭自己努力,一起合作干好这个项目”。

据中国侨网报道,酒庄的所有权,孙胜荣悄悄改至张爱民名下。对此,得知真相后的张爱民至今坚定表示:“酒庄永远是孙总的,我只是代为管理,早晚是要还回去。”

酒庄一共有6个员工,家里条件都比较困难,比如小徐考上大学,想打工挣点学费,张爱民得知后,拒绝了其他条件更优秀的竞聘者,给了小徐一个机会。

酒庄已经开了好几年,孙胜荣说,他没有想过靠这个酒庄赚钱,“这只是我和张大哥兄弟两人沟通交流的纽带。”

孙胜荣还把一对儿女从西班牙带回国,寄养在张爱民的身边,“我希望孩子待在张大哥身边,从小就学会做人的道理。”↑孙胜荣(左)把一对儿女托付给张爱民大哥。都市快报 图

提到这对小孩,张爱民很是开心,“女孩14岁,男孩13岁,男孩是个学霸,年年考试全年级第一。”

一天,他带两个孩子去洗澡。帮男孩搓背时,男孩回过头说:“大伯,等你老了,我也开车接你,给你搓背。”

张爱民说,那一刻,他心头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