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饭局,竟成为了日本“失落十年”的导火索
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成为了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在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比重32%,在1982-1984年间,日本对美贸易盈余约634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签署广场协议
美国为了打压日本经济的发展,增加美国相对全球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和增长注入经济动力,于1985年9月22日,美联合英法德日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签订著名的《广场协议》。
在签署广场协议时,日本肯定也不情愿,但迫于压力及自身第二大经济体的面子,日本也没有其他选择。在协议签订后,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日元大幅升值。
日本的愚昧
日本最初误判日本经济形势一片利好,错把泡沫当基石,身处险境而不自知,最终被迷之自信坑死。
当日本政府意识到情况不对时,就开始进行改革:扩大内需、产业转型、加大开放、金融改革、深化合作。而改革的核心是消费、资本。从原本的内外需并举的驱动方式向以内需为主的结构转型。依靠资本输出更多的控制海外企业与资源,把单纯的日美双边贸易顺差变为多渠道对美贸易顺差,绕开美国的制裁。
看似完美的改革,却存在很大的漏洞。许多日本企业受惠于宽松的金融环境进行莫名其妙的投资;日本民众盲目乐观,整天做着“总有一天超越美国”的白日梦,过着奢侈的生活。
虽然广场协议对日本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日元升值大大提高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助力日本客服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制约;使日本的海外纯资产迅速增长,以及提高了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等。但是,该来的终究会来。
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使日本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全面太高,进出口价格降低,甚至引起了国际投机资本的兴趣,使日元成为了投资资本的炒作对象,而且迅速增长的货币供应无法被产业吸收。
同时,日本政府的改革方案,让大量的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股价和地价每年分别以30%和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长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
虽然现在还有人说日本后来的“失落十年”都是《广场协议》的错,但是主要还是因为流动陷阱,而《广场协议》的签署只是一根导火索罢了。
历史不可能重演,但历史却会惊人的相似,如今我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要避免签订类似《广场协议》式的国际性文件,要让汇率始终能够反映经济基本面。当然,汇率不仅仅是经济可承受性问题,也是政治可承受性问题,在这方面,要在战略上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立场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要避免过分依赖于宏观经济政策作为回应冲击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