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英军攻陷美国首都,一把火烧掉白宫和国会大厦

军事

2019-03-18 12:16

1814年8月24日(第二次美英战争期间),一支英国军队在主将罗伯特·罗斯带领下攻陷美国首都华盛顿后,对华盛顿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报复性纵火行动,史称“华盛顿大火”。他们烧毁了大量公共建筑,其中包括美国国会大厦和在当时被称作“总统大宅”的白宫。该行动是对事件发生不久前美军洗劫多佛港的报复。这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首都遭外国军队攻占的记录

事件起因

1812年,美国刚对加拿大宣战时,正与法国拿破仑政权交战的英国政府为避免顾此失彼,在加拿大实行的是防御性策略。英国在加拿大征调各路当地部队和民兵支援在加拿大的英国军队,但没有及时从本土向加拿大派遣增援部队。可是,在拿破仑于1814年4月战败并遭流放后,英国已能够腾出本国部队和战船找美国算账。

1814年,柯池莱尼受命成为北美与西印第安地区的海军指挥官,统领百慕大和哈利法克斯的皇家海军。为将战火带上美国本土,他策划了针对弗吉尼亚州和新奥尔良的袭击。海军少将乔治·科伯恩在此前曾率领海军中队在切萨皮克湾活动。他致信柯池莱尼,强调该处的防御薄弱,并感觉该地附近的几座大城市容易得手。柯池莱尼提议进攻巴尔的摩、华盛顿特区和费城。7月17日,科伯恩推荐华盛顿城作为目标,理由是难度较低和“能产生重大政治效应”。

1814年5月,约翰·坎贝尔率领的一支美军于伊利湖北岸恶意劫掠与破坏了加拿大人私人财产,对此事复仇成为英军攻打华盛顿特区的另一个附带借口。1814年6月2日,加拿大总督乔治·普荷沃致信在百慕大的柯池莱尼,称美国人对私人财产的破坏违反战争法,需要发动一场对美国的报复行动。这一切使得1814年8月24日的华盛顿的夜晚格外不平静。

事件经过

英军在布莱登斯堡之战大胜后,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等美方诸位高级军政要员均闻风撤离华盛顿城。为躲避英军的锋芒,他们一直逃到位于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的溪镇。溪镇也因此获得了“美国一日之都”的外号。麦迪逊总统曾在当地居民卡列布·本特莱家中借住过一晚,该屋一直保存至今,人称“麦迪逊之屋”。

英军工程师在队长布兰沙德的带领下,被指派在华盛顿对主要建筑进行纵火行动。据一些路过的旅行者讲述,当时(被毁前)的国会大厦是华盛顿城唯一一座“值得一提”的建筑。因此,兼具美学与象征价值的它成了入侵者们首当其冲的目标。在洗劫过该建筑后,英军发现用火不容易将这座大石头疙瘩烧燃。士兵们将家具都搬到一起,堆成小山,然后加入火药,最后才成功引燃这座建筑物。大火使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3000多卷图书遭毁。周边另有若干建筑物也被引燃。战后,托马斯·杰斐逊将自己的个人藏书馆卖给政府,以偿个人欠债,同时也援助了国会图书馆的重建。

火烧国会大厦后,英军沿宾夕法尼亚大道向西北方向的白宫行进。在美国总统及政府官员纷纷逃走后,第一夫人多莉·麦迪逊收到其丈夫催促其尽快准备离开华盛顿城的信。麦迪逊夫人组织奴隶杰宁等人和员工们拯救有价值的物品,以防它们落入敌手。2009年,时任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办了一场仪式,以纪念杰宁等人救下了包括吉尔伯特·斯图尔特的画作在内的众多珍贵物品。

“风暴拯救美国”

纵火开始后不到一天,一阵突如其来的大型雷暴(有可能是飓风)吹灭了大火。随之而起的另一股龙卷风穿过了市中心,然后逗留在宪法大道。龙卷风抬起2座大炮,将其抛出若干米远,造成英军与美国民众死伤。风暴过后,英军回船,但发现其中部分船只受损严重。风暴在英军占领华盛顿期间产生的影响尚存在一些争议。有一些人断言称正是风暴最终让英军被迫撤军的。但从英军在风暴来临之前大干破坏与纵火之事,以及他们的长官柯池莱尼也书面下达了“毁灭,只留下废墟”的命令来看,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英军只是来夷平这座城市的,而不是打算长时间占据。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英军最终只在该城占据了约26小时。此后“风暴拯救美国”的说法不胫而走。但也有相反的说法流传,因为大雨也毁坏了一些英军没有打算破坏的建筑。风暴可能使已破损不堪的华盛顿特区雪上加霜。被毁的国会大厦(含参议院厅和众议院厅)、军械库、船坞、财库、战况办公室、总统宅邸、波托马克河上大桥、一艘巡防舰、一艘单桅纵帆船连同各种军需总值估计达365,000英镑。11月1日,麦迪逊总统率领政府官员返回华盛顿城。

事件后果

当时绝大多数的美国政评者(包括反战的联邦派人士)都谴责对公共建筑的大量破坏是并无必要的羞辱性行为。众多英国民众对华盛顿城的浩劫感到震惊;这种行为也为绝大多数欧洲大陆国家元首所唾弃。根据英国《年度纪事》的说法,这场大火“为英国人士带来了一片强烈的谴责”,而且一部分英国国会议员(如非建制派的萨缪尔·维布莱德)也加入了批评的大潮。

多数来自英国的观点认为这场火烧得心安理得,其破坏程度恰到好处,合乎美国入侵加拿大应付的代价。此外,他们指出美国是入侵方,是美国先挑起战端的。若干评论人士将其损失视为对美国1813年破坏上加拿大首府约克镇公共建筑的正义报复。曾任约克镇教区长并目睹美军所作所为的牧师约翰·斯崇给托马斯·杰佛逊写信称华盛顿城的损失“是对美军拒绝补偿损失的一次小报复,美军在加拿大的纵火和劫掠行为可是不分对象的,私人财产也要遭殃”。

重建

白宫和国会大厦的砂岩结构幸免于大火的破坏,但表面留有烟熏与焦灼的痕迹。当时国会中有不少北方人议员强烈建议迁都至梅森-迪克森线以北的某座城市。费城很快成为临时首都的候选地。乔治镇镇长托马斯·柯克然则提议将乔治镇学院提供给政府作为国会临时办公场所。最后,迁都的提案遭否决,华盛顿仍为美国政府所在地。为抵制支持迁都的呼声,华盛顿城的商人们资助了华盛顿城老砖墙国会楼的建立。白宫的重建始于1815年,完工于1817年,正好赶在了下一任总统詹姆斯·门罗的就职日期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