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上海的食品安全满意吗?这个“较真”的暗访督查有话说
今年上海 “两会”期间,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8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80.7分,是上海市民对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
有意思的是,《报告》发布之前,上海开展了一场对16个区县食品安全工作的联合暗访式督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跟随其中一路督查小组:未查见区域性系统性问题,有餐饮店在督查后歇业关闭。
1月14日,督查组到来时,虹口区市民驿站社区食堂厨师正在烹饪当晚餐食。本文图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图
80.7分,算高吗?
《报告》显示,2018年,上海各类食品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8%,市民对食品安全满意度为80.7分。80.7分,算高吗?要探讨这个问题,就要先看看上海食品安全的基数。
以消费者最直观的餐企为例。
《报告》显示,上海持证餐饮单位93695户,处于经营状态的89806户。餐厅好不好,消费者最直观的方式,是看餐厅里公示的是“笑脸”、“平脸”,还是“哭脸”。
餐饮单位动态分级评定和监督结果公示显示,这些企业中,A级企业(笑脸,良好)占37.3%、B级企业(平脸,一般)占61.4%、C级企业(哭脸,较差)占1.3%;A级企业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B级同比减少0.1个百分点,C级同比减少1.8个百分点。
除了脸谱评定,市民投诉量,也能一定程度反应问题。
《报告》列明,2018年,全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接到食品类投诉、举报和咨询122864件,同比减少6.0%。按时答复率100%,举报案件查实率32.7%。
换句话说,近9万户经营餐企,“笑脸”变多了,投诉减少了。
如果“总体满意度”的算法过于专业,《报告》则给出了更为直观的数据:80.7分,比2017年增加4.6分。同时,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认同和感受度较高,选择“很安全”“比较安全”的占93.2%,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
没有发现区域性系统性问题
2019年1月7日至1月16日,在《报告》公布之前,上海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教委、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组成4个联合督查组,对全市16个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专项督查。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委督查室获悉,这一系列督查,不打招呼、实地暗访、现场问询、检查台账,重点抽查92家学校食堂、养老机构、老年助餐、白领午餐、集体用餐配送企业、中央厨房、宴会中心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并检查部分基层市场监管所食品安全属地监管责任落实情况。
而这92个场所的筛选,则来自市相关职能部门、“12345”热线、网络舆情等方面提供的线索,受检单位多数距前一次检查时间不到一个月。
万寿斋饮食店半开放式后厨。1月14日,澎湃新闻记者跟随督查组暗访上海市虹口区部分餐饮经营场所。记者现场发现,检查人员,既有科班出身,又有外行。所有组员,除带队人之外,都是到了地点,才知道要检查哪家单位。而在后厨检查时,每个角角落落,几乎都被仔仔细细“排查”了好几遍。
在上海汉通海鲜大酒店,检查人员发现,熟食切配间无紫外灯等杀菌设施。而厨房后门外就是垃圾桶,门口风幕机无法正常使用。“夏天的时候,蚊蝇就比较容易飞进厨房。”检查人员说道。
上海汉通海鲜大酒店有限公司,食品添加剂泡打粉,未按要求明示标签、分类单独存放。
在上海潮江春餐饮有限公司,公司员工未能提供员工晨检记录。走进后厨,地面明显油腻。甚至有检查人员发现,该食品原料仓库中预包装食品“金橘油”、玉桂粉已超过保质期限。
上海潮江春餐饮有限公司仓库里,督查组发现一批金橘油等调料过期
检查结束当天,虹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就针对问题提交了详细的书面整改报告。截至记者发稿,上海潮江春餐饮有限公司已歇业关闭。
3月15日,上海市委督查室透露,此次督查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未严格落实规范化管理,存在安全隐患;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不足,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个别民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相对偏弱,存在监管“缝隙”等方面。未发现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则回复称,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各相关区市监局均立即对涉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到位。经跟踪复查,暂未发现其他食品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