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梅新育: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风波启示金融市场

观点

2019-03-18 17:53

一、“按闹分配”思维和“羊群行为”闹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风波

与很多人想象的完全不同,轰动全国的重大舆情事件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猪食”风波彻底反转,有关调查组新闻发布会和“红星新闻”的报道把经过、时间点都讲得很清楚了。

还有些人在质疑“时间不对”、“黄曲霉素”、“大规模学生患病”等问题,其实,把这篇报道和官方新闻发布会报道认真读一遍,就能明白这些“质疑”有无意义了,基本上在发布会和报道都讲清楚了。还是应该先读了公开报道再去“质疑”。

怎么会闹出这样的事情?从四川省政府部门处了解的,当地政府部门一开始都套进去了,以为食堂真有问题,准备严查;结果请家长代表与政府座谈时,才知道他们的真正诉求。他们说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2023年合同到期,不能用七中的名义了,交了高价学费的家长不满,学校老师工资低也不满,想闹出大事,以此要挟政府接管,成为真七中,……

从这看来,这是有些家长“按闹分配”思维,结果闹过界了;这类民办高价学校的家长因为支付了高额学费,可能往往比一般平价学校学生家长更敏感,也更容易冲动。冲动是魔鬼;都关心爱护自己孩子,但还是应该有话好好说,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行事,不要用违法行为去“维权”:

这件事情,家长闯库房,已经是问题行为了;

照片造假并传播,恐怕已经够刑事处理了;

堵路,性质变了,不是一般问题了;

据说还有人跑去找了美国领事馆?那性质严重突破界线了;

……

有些家长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足为他人殷鉴。七中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已经重新回去上学了,我们其他人没必要对此挖苦讥笑,因为这些孩子们没有义务牺牲自己学业仅仅用来满足“吃瓜群众”品头评足的话语口舌之欲,正常的家长即使抱有“按闹分配”思维,应该也不愿意闹得自己孩子连续多日无法正常上学。

二、顺势而为管理金融市场非理性“羊群行为”特征

所有各方满盘皆输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风波已经告一段落,由此暴露出来的非理性“羊群行为”问题却有着长久的启示。在这场风波中,当事家长和学生们、众多舆论受众们表现出了浓烈的“羊群行为”特征,如不少学生自述有腹痛等症状并引得大批网民相信、传播一事,卫生部门提供了明确、详实的说明:

“针对3月13日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以自述腹痛等症状就诊的36名学生,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开展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临床检验结果正常,肛拭病原学检验和留样食品检验结果均为阴性,结合就诊学生的饮食史、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排除食源性疾病暴发。”

“截至3月16日12时,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已有905人到华西第二医院、省人民医院、市妇儿中心医院等6家医院就诊体检,其中,就诊76人,体检829人。就诊学生中,1人因急性阑尾炎住院手术治疗,恢复良好;1人因慢性胃炎入院治疗,情况良好;1人因急性胃肠炎留观输液治疗后离院;1人自述腹痛要求住院检查,目前一般情况好。其余就诊和体检学生均无明显异常。”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事件发生后,学生激素超标、咳血、肾衰竭等消息在网上大量传播。从目前就诊和体检情况来看,我们未接到七中实验学校学生在医院检查中出现上述情况的报告。检查中也发现有一些青少年常见症状,比如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

当初做博士后研究《国际游资与国际金融体系》(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时,我花了许多精力研究非理性“羊群行为”,看到此次风波中不少学生自述有腹痛等症状并得到广泛传播时,我不太相信这些当事学生是蓄意撒谎,而是感到了熟悉的“羊群行为”气味。

恐惧是人内心最深刻的感情,一旦出现危机或其它危险迹象(这种迹象可能是客观的,也可能是当事人自认为的)并认为其他人也发现了这些迹象,新的危机或危险“迹象”就会不断在群体成员的脑海中制造出来并迅速扩散,使得群体成员的恐惧感迅速加深,最终成为群体成员的共同“逃生”行为。发达的现代传媒业、特别是网络社交媒体加快了这一进程。这种群体性心理现象表现在各个国家和生活的各个领域。2001年5月发生在印度新德里的“人猴”事件就是出于恐惧的群体性妄想症案例典型;在中国,一度使民间惶惶不安的四川南充“屠杀”事件、天津“扎针”事件、九江连锁投毒案件、2003年北京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的抢购风潮、……直到这次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风波,也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看到了这种出于恐惧的群体性妄想症传染力何其惊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网民和微信、微博等全世界最大的社交媒体,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但无形之中也大大提升了上述出于恐惧的群体性妄想症传染力。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这种非理性“羊群行为”,这种出于恐惧的群体性妄想症冲击力绝不仅仅局限于社会治安等事务,而且充分体现在特别需要理性的金融市场,需要我们针对这一特征,有的放矢,趋利避害。

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通常假定市场参与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然而这一前提假设与事实多有出入。在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乌合之众》和查理斯·麦基《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两本开创性著作的启迪之下,基于群体心理现象的行为金融学理论逐渐兴起,为我们分析金融市场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投资者在危机时撤离的速度超过繁荣时进入的速度,这种行为特点具有深刻的心理根源,即上述恐惧是人内心最深刻的感情。正因为如此,投资者的风险厌恶者特征始终高于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特征。

这两年,整个世界经济政治的不确定性都比较高,惊弓之鸟般的市场参与者群体中格外容易爆发出于恐惧的群体性妄想症,并光速传染。去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当日,我就在《中国应当与特朗普打一场史诗级贸易战》一文中格外提出了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也在去年目睹见证了中美各国股市形形色色的流言、市场参与者们的惶恐、以及市场的剧烈震荡。今年,中国股市已经强力反弹,问题是美股还能延续2009年以来已经持续近10年的牛市吗?对此,我们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美国逃不脱周期性危机的约束,我们需要对外部金融危机跨国传染的冲击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当然,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未来的外部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不尽都是冲击,也会包括机会,这需要我们把握。须知,在一定程度上,正因为投资者的风险厌恶者特征始终高于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特征,旨在互利的国际货币合作进展基本上从来就不如旨在避免危机的国际货币合作,国际货币合作通常要在中等烈度危机压力下才能取得显著突破。这样,倘若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今年下半年出事,那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来源:微信公众号“梅新育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