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共享充电宝:赚钱、纷争与即将到来的收购潮
2015年共享行业兴起之时,所有人都在算一笔网络效应的账。共享单车和充电宝因租借模式类似,常被拿来比较,两者最终走向了不同故事结局。
人们注目共享单车,其被资本热捧,一路高歌;而彼时,共享充电宝却饱受争议,投资人质疑需求、模式延续性。多数项目的融资停留在2017年底,行业仿佛进入野蛮生长黑暗期,其再被媒体提起,多与恶性竞争、打砸机器,专利纷争诉讼等话题有关。
经过三年多的市场更迭,共享单车行业戏剧性中落,而共享充电宝行业却活了下来,且被证明是共享行业里,优先能实现盈亏平衡的市场。
多数人对共享充电宝的认知还停留在两年前,资本和舆论的追捧和冷落,遮蔽了这个行业真正的发展轨迹 。
不同于多数烧钱的共享项目,这是一笔好生意。腾讯创业曾测算,每个充电宝机柜实际利润在1020-1380元/月,4个月便可回本。街电COO何顺对《财经》记者表示,头部的玩家基本都是盈利的。
到了2019年,头部玩家局面已基本形成,根据一位来电高管人士提供的数据,街电市场份额最大,约占40%,小电、怪兽各占20%左右,来电稍落后。
《财经》采访的共享充电宝公司均认为,2019年是关键年份,行业将出现规模化的收购兼并,目标只有一个以更大的市场份额进攻下半场。
共享充电宝行业极具特殊性:相比如汽车、服饰、单车等共享行业,其对渠道能力和软硬件要求极高,更类似传统3C产业;而相比传统3C行业更看重规模效应,其随借随还,对财务模型网络效应的要求较高。此外,共享充电宝作为巨大流量入口和智能设备,其数据和智能化空间还在探索。
此时此刻复盘充电宝行业,可以更理性地重视资本和舆论的风潮,理解行业变迁传统硬件、渠道生意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
野蛮淘汰赛
偷藏、砸抢柜机等新闻和数起诉讼诸见报端,逐渐构成外界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竞争认识的轮廓这一个暴力争夺的市场,其野蛮生长的面貌,比多数互联网创业项目更贴近原始丛林法则。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意味着这是一个高速增长和竞争集中的市场。何顺对《财经》记者表示,共享充电行业的月营收规模预计能达到5亿左右,年营收达到60亿元左右,能诞生百亿元估值的公司,一定会跑出一家独角兽。
一位业内高管告诉《财经》记者,在热门商场的周末,一个充电宝仓道平均4-6单,一单流水4-5元。这为市场竞争提供了第一动力。
从用户角度来说,其产品差异化不明显、对渠道依赖较重。多数用户只关心能不能随手借到充电宝。因此对于公司来说,攻下甚至独占商场、餐厅、洗浴等泛娱乐高频场景,是频繁出现行业恶性竞争的原因。
其流水高,不意味着利润空间大,良好的运维能力,硬件续航能力等,是除了渠道能力、对财务模型最为关键的一点这是多数中小玩家被淘汰出局的主要原因。
对于运营效率高的项目,何顺对《财经》记者表示,其利润率能达到20%以上(扣除15%-20% 的工资成本、30%-50%的商家成本 、20-30%的折扣成本及其他管理费用后)。这为行业格局划出了分水岭2017年几十上百家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中,四个运营效率较高的头部玩家从中杀出。
尤其是2018年渠道成本飞速上升。经历了2017年的市场教育,用户需求已经被验证,渠道从免费进入到要求高价入场费或分成比例,个别热门场景,如洗浴、酒吧等要求50%以上的分成,这对现金流不稳健和运营效率低的公司来说打击巨大。头部公司能够对抗与高速增长的市场同步飞增的成本,获取稳定的利润。
这个逻辑,仿佛重演了当年的O2O战争拼渠道、拼效率,最终拼的还是市场份额。
同时,类似一些O2O项目提供的非标品化服务,这是一款技术产品,其硬件对场景匹配度要求较高,需根据不同场景匹配技术解决方案。比如商场的机型和餐厅的机型不同,续航时间、充电速度、补货速度的优化,能够在不同场景发挥不同的价值。
这要求硬件迭代速度很快,且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配大中小不同的设备多数中小玩家是ODM通用版本的技术解决方案,能做到灵活变化产品的OEM公司是少数。更不用说充电宝作为有燃烧和爆炸风险的电池,更涉及产品的安全性风险。
小电表示,共享充电宝行业是资金、技术、运营、产品能力等综合能力的竞争,用户对企业硬件场景匹配度、运营效率、技术更迭、产品安全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些方面能力有缺乏的玩家都被淘汰了,共享充电企业仅仅依靠专利是走不远的,首先还要保证自己先活下去。
2018年年底,中小玩家被淘汰,行业格局初显,市场的野蛮争夺告一段落。此时,故事的走向才有了新意。
洗牌背后的手
在资本市场沉寂已久的的共享充电宝行业或将再次成为讨论焦点。一位来电高层人士对《财经》表示,2019年将出现行业收购、兼并,或会有更多资本进入。
不同于O2O,这不是一个需要巨额补贴、烧钱前行的行业,也就意味着收购兼并不会被资本推着走。街电方面对《财经》表示,行业资源将进一步集中,随着对市场的深耕和对新模式的探索,行业的独角兽将得以诞生。关键变量首先是市场的占领,只有领袖企业,才能夺得市场第一。
关于市场份额,各家公司说法不一,目前并无客观第三方行业数据,且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情况。小电传播中心总监刘彬对《财经》记者表示,小电在全国核心城市占有率第一,在北上广深杭等城市市场份额和渗透率最高,用户超过8000万,怪兽方面对《财经》记者表示,截止2018年底,怪兽进驻800座城市,服务用户超过1亿人。街电则表示,截至年初,其整体体量达到行业第一,市场份额是其他几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总和,用户量已经突破1亿+。
市场份额说法纷争,是行业数据和竞争秩序尚定的表现并没有人愿意被吞并,也都希望成为扭转行业局势的关键力量。
但决定成为收购发起者的因素是什么?
一方面可能是专利。上述来电高层人士表示,来电手握行业专利,将是行业整合的关键变量。据《财经》记者获悉,作为行业的较早入局者,截至2019年3月1日,来电共申请专利150余项,其中91项已获得授权,与街电、小电、怪兽都打过专利官司。
去年底,街电在专利诉讼案中败诉,被判赔偿来电200万元。今年1月,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因侵犯相关专利,街电向来电赔偿经济损失共计3000万元。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研究知识产权的朱宝律师表示,这个案子形式上是在原有法律体系下保护产品的发明创造等知识产权,实质上保护的是共享商业模式,初创企业对标发展过程中要更重视自己的知识产权问题,罚款对公司不是最重要的,产品被判侵权对公司才是实质性的伤害。专利纷争的风险在于,一旦败诉,存在技术停止使用的风险,也就意味着一大批投放的机器将不能再使用。
但街电方面对《财经》记者表示,针对来电专利的问题,街电产品已经升级并全面解决,共享充电行业没有底层核心专利,是可替代性的专利,因此很容易解决。小电传播中心总监刘彬表示,街电通过产品和技术升级方式规避来电专利,可见专利目前并未对行业整合等变化发挥关键作用和影响,一旦企业跨了,专利还有什么意义?
另一方面,智能化的未来也成为各家布局的重点。
街电表示,新的一年将继续开拓共享充电宝作为巨大流量入口的商业价值,如共享充电机柜的平台化,可以与多种消费场景的业态相关联,为用户增加WIFI服务,增设充电产品以及与其他相关产品的跨界合作等。同时,街电将充电作为最小的单元模块化嵌入到其他零售体系中,比如与无人货柜、自动售卖机的深度合作等。 同时,来电也将商场智能导航与充电宝融合,为商场输出服务价值。
但上述两点因素还没能对这个市场带来冲击性的影响。这场持续没有资本进入的争夺赛走到尾声,或许最关键的还是上半场沉淀的竞争力运营效率。
2017年,街电曾是这个行业遥遥领先的玩家。据一位来电高层数据,街电彼时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0%。街电最大的优势是资本创始人陈欧领衔的多轮融资和发债,给街电沉淀了数亿人民币的弹药因此在市场发展早期,街电可以用资本推动渠道的快速渗透,占有市场。
但是2018年结束,街电市场份额下降,小电、怪兽、来电追了上来一是源于渠道成本纷纷上升,渠道占领的早期先发优势下降;二是源于各家运营效率的提升,使得资本量较小的项目也能靠优化运营追赶。
现在看来,每家头部共享充电宝公司现金流都比较充足,暂时没有资金链断裂的可能。在短期内没有资本加注的情况下,影响未来市场份额变化的关键因素还是落在运营效率上以更有优势的成本利润结构和现金流攻下市场。
街电与后三者的差距在缩小,当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一二名时,才是讨论兼并与被兼并者角色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