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点赞400多个留痕群合并,继续防“馒头办”转线上
作为移动端即时通讯工具,微信为基层信息的上传下达提供了方便。尤其对于非正式的政务信息沟通,微信群提高了通知传达的效率,简化了政情通报的流程,化解了点对点交流的繁琐和低效。有了微信群以后,上下级之间的纵向联系、平级之间的横向联系都得到加强,政务信息沟通也得以提速。
然而,正因为微信群的建立和使用过于“方便”,基层工作出现了微信群过多过杂的趋势。有的基层部门习惯干一件事建一个群,导致基层干部的手机上动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群。一些微信群的群成员重复度较高,有的群在相关工作任务和项目结束以后就弃置不用,存在重复群、交叉群、僵尸群的问题。基层干部却要花费大量精力关注群信息、回复群消息,原本方便信息沟通的工具,成了生产冗余信息的机器。
从本质上看,微信群过多过滥,是形式主义泛滥、行政效率低下的表现。这跟传统环境中,为了某项特定工作专门建立一个办公室,成立大量重复性的办事机构是同一个问题。过多过滥的微信群,仿佛是把过去各类临时性行政办事机构搬到了线上。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郑州设立“馒头办”的陈年往事引发热议。“馒头办”等机构尾大不掉,暴露出行政权力扩张、行政效能低下的问题。当时,由于市、区两级“馒头办”的执法权限不明确,演化为一场“馒头大战”,“馒头办”反而阻碍了人民群众吃馒头。随着时代进步,各级政府简政放权,类似“馒头办”这样的机构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绝不能改头换面,以微信群的形式卷土重来。
有事就建群,还折射出权力的乖张。有的基层干部借着完成一个任务、执行一项政策的由头,想方设法在微信群里耍官威、秀存在感。他们眼里缺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敬畏感,只想玩弄手里的一点权力,满足于群成员回复“收到”“明白”的语言愉悦。对于这样的基层干部,必须严肃开展批评教育;对于这样的微信群,更要坚定不移地予以取缔。
最近,“互夸群”引发舆论关注。其实,有的政务微信群在溜须拍马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小小的事务性工作,成了个别基层干部互相吹捧的资本。大量无效群信息刷屏,让某些干部沉浸在言语的快感之中,不仅损害官场风气,影响基层政治生态,还可能裹挟那些干实事、真作为的干部,使真正反映政情民意的信息显得“格格不入”,让有为者流汗又寒心。
精简整治基层政务微信群,不是拒绝新的沟通方式,更不能回到动辄打报告、写公文的低效办事环境,而是为了匡正基层政治生态,提高行政效能。经过整治以后,无意义的微信群不再挤占基层干部宝贵的精力和时间,有价值的微信群依然能够承担政务信息上传下达的职能。戳破基层政务微信群的泡沫,基层干部的手机也将轻装上阵、有的放矢,在基层治理“互联网+”的伟大改革中扮演好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