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青春片浪潮十年记:或以小博大,或套路到底,或曲高和寡

文化娱乐

2019-03-18 14:00

张猛导演的《阳台上》,以及白雪导演的《过春天》,历经多次改档之后,终于在3月15日一齐正式登陆大银幕,但票房多少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

《阳台上》距离导演张猛上一部高评电影《钢的琴》已接近十年,这一部以复仇为主线的青春题材电影在前期宣传中主打胶片拍摄宣传点,周冬雨作为出品人也自然成为一大卖点。不过相比《过春天》,《阳台上》依然显得低调一些。

《过春天》同时兼具了文艺与商业的综合属性。这部由田壮壮监制、白雪导演,聚焦深港双城生活与过境水客犯罪的青春题材电影在柏林、多伦多、平遥等众多电影节崭露头角,并且在全国开启大范围路演点映,未上映前已在豆瓣取得8分高评。

直到《过春天》喊出重新定义青春片的时候,我们才惊醒:国产青春片浪潮起落已近十年!影市十年,国产青春电影历经大起大落的野蛮生长期,直到今天混战仍未结束。

十年巨变:潮起潮落,内容牵制市场

其实,青春片并非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电影类型片,而是更多地指向影片的主题,豆瓣上把青春归为影片的一种特色。今天我们讨论的青春片,特指聚焦80后、90后等年轻群体从少年期跨入成人期、表现个体成长的电影,因年轻一代成长的重叠性,这类影片绝大多数立足于校园场景,或从校园往外部社会延伸。在近十年中,国产青春片上映数量超过60部,而更多的小体量青春电影甚至少为人知。

2012年,一部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闯入视野,胡夏演唱的主题曲《那些年》至今仍然是KTV演唱金曲;而赵薇在2013年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则确立了国产青春片创作的主要模式,推动青春题材创作进入狂热期;此后历经2016、2017年低谷,刘若英导演的《后来的我们》在2018年豪取13.6亿元票房,却又陷入疑似退票门事件。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2013年以6000万的小成本一路高歌猛进,取得7.19亿元票房,位列当年度票房季军,成为赵薇转型导演的成功之作,也因此奠定了后三年青春片创作的主要模式。同年,80后作家郭敬明也转型拿起导筒,以他创作的同名小说《小时代》拍摄了系列电影,在2013年-2015年陆续上映,最终累计票房近18亿。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剧照

2014年起,中国电影市场伴随着票补进入快速增长期,美团、大众点评等O2O平台为拉新投入大量市场补贴,包括电影这一细分市场。那年冬天,张一白导演、彭于晏倪妮主演的电影《匆匆那年》上映,电影以限价片模式发行,在使用票补需要加价兑票的情况下,依然挡不住观众的观影热情。2014年,《匆匆那年》以4000万成本博得5.89亿元票房;在此之前,周冬雨、林更新主演的《同桌的妳》则取得4.56亿元,而这部电影正是2019年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的前作,在今年《流浪地球》路演期间,郭帆曾毫不掩饰《同桌的妳》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就。

《同桌的妳》剧照

2015年,苏有朋、何炅转型导演之作依然选择青春片下手,《左耳》和《栀子花开》分别取得4.85亿元、3.79亿元票房;杨幂主演的《何以笙箫默》取得3.53亿元票房,却也获得大量低评;郭敬明的《小时代4:灵魂尽头》以4.88亿元为系列电影收官,成为当年度票房最高的青春片;台湾青春电影再次闯入大陆观众视野,《我的少女时代》在取得3.59亿元票房的同时,也为王大陆、宋芸桦敲开了大陆影市的门。

进入2016年,青春片市场急转直下、迅速跌落。同样改编自辛夷坞作品的《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取得3.37亿元,却已是当年度青春片票房天花板;《微微一笑很倾城》重蹈《何以笙箫默》覆辙,在瓜分同名剧集热度的情况下,取得2.76亿元票房及大量差评;而创造金马奖双影后的《七月与安生》仅取得1.67亿元。

2017年更加不济,当年度青春片票房首位的《闪光少女》仅取得6485.4万元票房,13部青春片合计票房2个亿,甚至不如鼎盛时期一部热门电影的吸金量。

2018年,青春片市场逐渐回温,但马太效应进一步增强。受《后来的我们》(13.6亿)、《无问西东》(7.54亿)、《快把我哥带走》(3.75亿)、《悲伤逆流成河》(3.57亿)等主力影片带动,当年度青春片总产出突破30亿元大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破亿影片仅4部,多数影片在市场上活不过首周末,目前豆瓣评分最高8.3分的青春片《狗十三》票房则止步5120万。

回顾青春片票房前十电影,有八部电影产于2013-2015年青春片鼎盛时期,而2018年青春片冠亚军则同时为前二,进一步印证了近两年青春片电影在商业表现上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的事实,青春片内容市场供应情况依然不能契合观众的观影需求。

创作套路:热门IP+明星+狗血桥段+主题曲营销

《致青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国产青春片的创作套路。热门IP+转型导演+流量明星的创作套路屡试不爽,辅之具备年代感的场景和道具进行青春怀旧情怀的贩卖,再增添打架、车祸、劈腿等狗血残酷桥段制造话题点。2016年,吴亦凡主演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甚至是在宣传海报上直言无残酷,不青春,创作思路可见一斑。

在过去近十年间,演员、作家、主持人、歌手转型做导演已然成为常事。赵薇、苏有朋、郭敬明、落落、何炅、刘若英等转型导演,一方面选择了制作门槛较低、成本可控、预期收益高的青春片进行试水,另一方面则或多或少以自身转型博取关注、成为宣传卖点。

内容创作上,热门IP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网文小说、歌曲、漫画均可取材改编,且这一类改编IP的电影在国产青春片中所占比重近半。

知名歌手献唱主题曲、片尾曲、推广曲已成为青春片不可或缺的营销环节,其本质是品牌合作与受众共享,青春片观众与当红歌手粉丝之间本身就存在重叠,能够打造共鸣点、为电影引流。据不完全统计,王菲、五月天、SHE、胡夏、陈奕迅、苏打绿、徐佳莹、郁可唯、谭维维、逃跑计划等多位歌手或团体均为国产青春片献过声。

王菲曾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无问西东》演唱过主题曲,为《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演唱过推广曲《人间》;电影《后来的我们》本身基于刘若英经典歌曲《后来》创作,同时邀请五月天献唱同名主题曲;胡夏与田馥甄的《那些年》《小幸运》则被传唱大江南北,在影片下映后依然长期保持着十足热度;火箭少女101的段奥娟、刘人语在青春片主题曲方面也有所表现。

每年毕业季,SHE的《你曾是少年》都会在各种毕业晚会、聚会KTV中被反复传唱,成为每个人的青春回忆。但又有多少人记得,这首歌曾经是电影《少年班》的主题曲呢?

多维突破:青春片题材、主创、营销之变

随着2017年国产青春片滑入谷底,原有的创作套路已不在是市场灵药,青春片市场进入转型调整期,逐渐回归理性。

在豆瓣上超过7分的国产青春片,目前仅有10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豆瓣评分8.1,评价人数超过60万,位列国产青春片评价人数之最,并领先《无问西东》15万人,足见受关注程度;《星空》则早在2011年上映,收获7.1分;除《青春派》7.4分与9万人评价不太契合外,《闪光少女》《嘉年华》等2019年以前的超7分电影,基本上保持着高关注高评价的状态;《过春天》在上映前以不超过5000人取得8分,这种现象则极为少见,3月16日评价人数超1.5万人,评分未下滑。

可以发现,近年来的青春片,多数已不再复制2013-2016年的青春片套路,在题材、主创、营销手段上都发生了转变。

1.题材之变

青春片题材更加多元融合,不再单纯以校园爱情为主。《闪光少女》融合二次元,借助民乐与西洋乐的碰撞诠释青春,在豆瓣上收获7.3分;《嘉年华》则触碰性侵幼童题材,借助第三视角隐忍地叙述敏感的社会话题,文晏也凭此摘得第54届金马奖最佳导演;《无问西东》将青春故事放置于家国历史的大背景下,构筑时代青春群像;《狗十三》聚焦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描绘了一场没有血的成长凶杀案;连郭敬明监制的《悲伤逆流成河》也高举反校园霸凌旗帜,刻意弱化矫情而狗血的片段。

《悲伤逆流成河》剧照

近几年,FIRST青年影展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青春片惊喜。《八月》融入九十年代国营工厂改革背景下的童年成长,以黑马之姿一举拿下第53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我心雀跃》虽然立足于校园场景,却在师生禁忌边缘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少女情怀;《黑处有什么》披着黑色悬疑外衣,隐晦地表达少女性启蒙的青春困惑。

国产青春动画题材也有突破。《肆式青春》中日合拍、由全国艺联专线发行,在对标日本动画《你的名字。》创作道路上仅收获282.7万元票房,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反而是《昨日青空》借助与NINE PERCENT成员尤长靖合作打开一众女粉市场,同名主题曲助推电影票房达8381.5万。

青春题材的地域向特征逐渐显现。走出校园,青春片不再单一地瞄准时代变迁下的东北或西部,而是向更沿海走去。张猛自北南下,拍摄上海老城区背景的《阳台上》;长于深圳的导演白雪,让《过春天》跨越深圳与香港;《路过未来》里的白石洲,引起深漂一族的共鸣;一部潮汕电影《爸,我一定行的》,在最高不超过2%排片的情况下拿下4706.7万元票房。

2.主创之变

国产青春片在近几年展现了更多新生力量。

以2016年为线,此前国产青春片多数由知名导演控场,主演也更多是娱乐圈的知名明星、流量明星。张一白在近十年中以制片人身份参与《匆匆那年》《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微微一笑很倾城》《后来的我们》等多部青春片创作,俨然可谓是青春片教父;赵薇、郭敬明、何炅等在转型之作的演员选择上,毫无疑问地倾向了圈内关系熟络的明星。

《后来的我们》剧照

热门IP+转型导演+流量明星,使得2013-2016年众多青春片的资金投入结构显得尤为畸形,起初趁着市场风向还能疯狂吸金,2016年多部电影纷纷遭遇滑铁卢,终于支撑不起并不健康的创作模式。

此后,青春片市场归于沉寂,直至更多新鲜面孔出现。刘紫薇、王一淳、张大磊通过FIRST青年影展首次被中国电影观众认识,文晏在金马影展中一举成名,白雪对电影的娴熟处理让人不敢相信《过春天》是她的处女作,曾国祥在《七月与安生》后又将带来《少年的你》。

新演员获得更多机会。《悲伤逆流成河》开拍的时候,便已经有观众在质疑全线启用演技生疏的新演员,是否会造成青春片的另一种极端,直到电影获得3.57亿元票房,这种声音还未能完全消散。白雪在为《过春天》选角时,力排众议采用了从中戏毕业的黄尧,后者在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节拿到费穆荣誉的最佳女演员。

《过春天》剧照

但电影作为商品,本身也需要考虑市场回报。周冬雨、董子健在近十年中变得更加忙碌,周冬雨主演了《少年班》《同桌的妳》《七月与安生》《后来的我们》《阳台上》,和易烊千玺出演的《少年的你》今年也将上映;董子健主演过《青春派》《六弄咖啡馆》《少年巴比伦》《脱单告急》,戏路则更加宽广;马思纯、彭昱畅、张子枫也是片商的心头好。

寻找风评更好、争议更少的90后年轻演员,似乎成为青春片新的创作戒尺。

3.营销之变

创作路径的改变,直接导致了营销模式的改变。

热门IP+转型导演+流量明星模式本身更适合在热门档期上映,借助大盘提振影片票房;因此在2013-2017年很长的时间里,国产青春片集中于暑期档,甚至扎堆上映。作为观影的主要群体,青年学生在暑期档拥有更自由的可支配时间和更强烈的消费欲望,为票房掘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受创作模式的改变,近几年国产青春电影在热门档期,特别是暑期档失去了较强的竞争力和先天优势。青春片上映集中度开始分散,并存在向3、4月票房淡季转移的倾向,发行商或多或少希望借助竞争性小的淡季,凭借电影口碑和质量实现以小博大。

复刻文艺片路径,出海获奖成为青春片营销新方式。欧洲三大电影节走一趟,泛亚太地区影展跑一跑,各类大小量级的电影节荣誉成为青春片宣传卖点,也是证明影片质量的一种背书方式,并且预先激发国内观众的观影欲望。

《嘉年华》跑遍威尼斯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南特三大洲电影节,金马奖、金像奖、HKIFF也不落下,《过春天》则入围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最佳影片、大阪亚洲电影节竞赛单元,成为第4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新发现单元开幕影片。实在没有,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豆瓣电影年度榜单、各大电影平台评分也可挂在海报上赚吆喝。

海报上有没有麦穗,成为了与五年前残酷青春片划清界限的符号;而麦穗的多与少,又是当代青春片互相竞争的直观表现很难说清楚,这到底是一种自信,还是一种焦虑?

代表18岁的青春片在十年中潮起潮落,直到今天,混战仍未结束。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