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海滩上的那些水泥堆到底有啥用?二战“龙牙”反坦克桩秘史
在上世纪30年代或者二战期间的各大防线上,无论是德国的齐格菲防线还是、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或者隆美尔主持修建的大西洋防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防线前都有大量的整齐排列的几何状水泥块。这些奇怪的水泥方块,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它们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齐格菲防线的航拍图可见有大量的整齐排列的几何状的水泥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堑壕战作战方式,原有的防范步兵的铁丝网无法挡住这些钢铁怪兽,也就意味着大量修建的防线会被坦克轻而易举的突破,必须找到一种可以阻挡敌方坦克前进的方法。对于这个问题,在1923年瑞士人找到了解决方法,瑞士人研发了一种名叫“龙牙”的反坦克桩——约1米高用铁轨钢打造的几何体来阻碍敌方坦克。由于早期的坦克底盘较矮,会被龙牙高高顶起,然后被二排第三排有高度差异并且相互交错的龙牙卡住,无法前进。但是在上世纪30年代,坦克不断的增大和增高,于是德国人在30年代年首先对龙牙进行了创新。
▲德国在1938年也开始研发了以钢筋混凝土作为材料的龙齿工事,因坦克的吨位不断的增大,所以体积也开始变大
在防线上的因为龙牙以多排一组的方式布置,每排相互交错的阵形,所以坦克的履带就算可以越过第一排的“龙牙”,或者第二排,但是由于“龙牙”反坦克桩的不规则的位置和高度的相互错开,坦克到第三排就会被彻底卡住,无法前进,便会成为防线上的火炮的活靶子。为了防范步兵穿越防线,在两颗“龙牙”之间会埋上地雷,然后在更深处的防御工事中,沿“龙牙”而建成带刺铁丝网和纵深拦阻坦克的反坦克拒马,来构成第二道防线,或者故意开放缺口,让坦克沿着开放的通道通过,引到埋伏圈将其歼灭。
通常来讲,为了防范敌军炸药爆破,由于需要挖设2-3米的地基,打造工事是在防线设置现场浇灌钢筋混凝土完成,钢筋混凝土密度为一立方米2.4吨(t /m³)。
▲齐格菲防线上的龙牙反坦克阵形,它们绵延数公里,看起来非常壮观
▲瑞士人在1941年模仿德国人对原有龙牙进行改进,制成了三角形混凝土块,瑞士人称它们为三角巧克力
▲英军为了防范德国人的“海狮计划”,也在1940年到1941年在英国的海岸线上设置了大量的“龙牙”反坦克桩,不过可以看出英军的龙牙略有不同,是时一种不带倾斜角度的长方体龙牙
▲盟军的装甲部队正在通过齐格菲防线上的“龙牙”反坦克阵,这些“龙牙”的确给盟军装甲部队在突破齐格菲防线时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龙牙在一些方面并不实用,一方面需要耗费大量混凝土原料和时间,己方装甲部队在机动时遇到自己的龙牙也会遇到麻烦。而在防范龙牙上,龙牙只是用混凝土浇筑制造的,普通的炮弹就可以将其毁掉,所以龙牙在某种方面来说仅仅也只是延缓敌方的进攻时间而已,在二战后除了瑞士将其以军事目的保留,目前的龙牙已作为观光用途。
▲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防线的另一种风格的“龙牙”,通常每个国家的“龙牙”各有不同的设计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馒头。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更多精彩一战、二战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筑垒地域:zhulei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