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没有奋斗者:文化与人力资源才是宝洁衰落的根源
关注“瑶台心镜”,与格局对话
摘要:宝洁成立于1837年,刚开始只是一家蜡烛与肥皂制造商,经过了近两百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知名快速消费品牌。但宝洁近些年却陷入了增长停滞:2012年宝洁收入842亿美元,而如今却只有651亿美元,下降22%。宝洁花了7年时间来宣布自己的衰败并宣布退市。而与此同时,成立了只有二十年的阿里巴巴2012年营收44亿美元,2018年是318亿美元,增长725%。而如果我们把增长停滞归因于宝洁规模庞大,那么,同样是大规模的华为,2012年营收是353亿美元,2018年是1085亿美元,增长300%。这作何解释?宝洁衰落的根源是什么?
1.宝洁崛起于先进的管理与人力资源
事实上,百年宝洁有自己深厚的文化与管理沉淀。宝洁以”黄埔军校”著称,向来是清北复交等一流高校学生的最佳雇主。曾经出现过清华学生挤破头就争抢一个岗位,这在中国是公务员考试才有的待遇。凭心而论,说宝洁人才培养失败是有失偏颇的,宝洁的人曾深受广大雇主欢迎,他们激情活力,多数是恰当的职业经理人选。宝洁为中国乃至全球输出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力资源是宝洁过去成功的重要助力。但为什么瑶台却认为文化与人力资源才是宝洁衰败的根源?我们从外部因素出发,就能知道宝洁内部的文化为什么腐朽。
2.宝洁衰落的外部因素是跟不上时代发展
首先是整个消费品行业本身的瓶颈:消费品是第二刚性消费需求,在过去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人们物质水平逐步上升。从解决了刚开始的生存消费(主要是吃饭问题),到逐渐对消费质量有所要求,趋势上升,这是宝洁增长的基本市场动力。打个比方,以前饭都吃不起的时候,拿肥皂都可以洗头,甚至不洗头。但生活水平上去了,要不要去屑,有没有硅油,这些细化的需求就逐步出现。宝洁等企业正是抓住了这个百年历史机遇崛起,而放在动乱的战国,是根本没有宝洁成长的土壤的。
但这个市场已经进一步发展,宝洁的传统风口已经过去。传统消费品市场饱和,人们对消费品的欲望已被WIFI、5G甚至更先进的技术衍生行业产品替代。快消品何去何从?这是宝洁不能认知到的问题,所以他只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去挣扎。比如砍掉非核心品牌、渠道进一步下沉、试图升级老套的电视广告策略。但如果做的事情是不正确的,无论做什么努力,都是在浪费时间,不是吗?
宝洁宣布退市
3.宝洁的人力资源腐朽软弱、缺乏力量
事实上,华为也有类似的经历。2017年击败了爱立信之后,华为成功在电信领域登顶全球。但华为的下一步何去何从?任正非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固守第一是守不住的,要想保持优势,就必须时刻打破自己的边界。(参考瑶台早前文章《任正非:失败的那天一定会到来,华为要抛弃自己的既得利益》有关于任正非理念的论述)。所以华为发力手机终端、又因为怕被产业链卡脖子,进一步发力手机CPU,现在又成立华为云BG。直到现在,我们都很难断言:原本做电信设备的华为,他成长边界到底在哪里?
华为击败爱立信
一个如此规模的企业还能保持高速增长是不容易的,秘诀就在于华为强大的文化与人力资源体系。华为是全体奋斗者持股的,要保证全体奋斗者的利益,那么华为就必须进行扩张。不是说今天任正非今天心情不好,给自己放假一天,整个华为就休息一天。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与利益,大家都需要奋斗。华为的员工,主要都是一群渴望奋斗的穷光蛋,哪里有钱赚就去哪里。国内饱和了就去国外,欧美赚钱少就去非洲赚,电信领域赚不到钱了就去手机行业赚。华为的人力资源本身,自内而外,就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去驱使华为进一步扩张。
而反观宝洁呢?他们大多是常春藤等名校的高材生,去非洲这种苦差事绝不是他们愿意的。从CEO到基层,全体宝洁的员工本质上都是打工的。也许他们可能对宝洁心存感激,也愿意努力工作。但究其实质,他们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简历是否好看,周边接触的人能否更加高大上,以此增加自己的光鲜。
所以我们能理解,为什么宝洁没有强烈突破自己的行业格局的欲望?如果宝洁的CEO想这么做,他必须要冒着被开掉的风险去游说股东与做出承诺。同时因为新的业务,失败率与成功时间都太长了,甚至退休了都未必能成,成了也给人作嫁衣裳。那么,为什么不拖着等到自己离职?只要在这段时间,保证主要的财务指标增长,履历光鲜,对自己只有好处。至于宝洁的未来,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同样能理解宝洁这些年在财务指标上做的努力。自上而下,都在做对宝洁的未来徒劳无功,而对自己短期光鲜度有益的事情。
宝洁一直在财务指标改善方面做努力
另外,宝洁就算迈出改革的的步伐,也缺乏基因。宝洁向来提倡招聘管培生与内部晋升,来保证文化的单纯性。但造成的实质问题,就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螺丝钉。他们是为传统消费品模式做的准备。他们既没有超越行业的格局知识,也没有对应的权限、动力、思想、能力去突破消费品行业的限制。难道,这些年跨行业跳槽失败的宝洁员工还少吗?靠这些人,如何能成事?
瑶台认为,宝洁的文化与人力资源已渐渐不适应这个时代了。并非说宝洁过去做得不够优秀,而是这本身就是个相对封闭而缺乏凝聚力的文化系统。面对外部的危机,宝洁内部并非没有真正的动力去应对。随着时间推移与市场进一步发展,宝洁将如他的品牌本身,曾经完美,却逐渐老化腐朽了。
关注“瑶台心镜”,与格局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