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互联网+金融,新周期开启!

财经

2019-03-17 20:00

去年底,贯穿互联网+金融的无外乎几个关键词:爆雷、监管、腰斩、转型。尽管监管日趋严厉,但让从业者盼了许久的P2P备案还是没有如期落地。备案的推迟,再加上金融去杠杆、宏观经济发展趋缓等因素,大部分上市的互金公司股价都跌去大半,数家已经递交招股书的公司,甚至默默没了下文。2019年可能是互联网+金融中勇者的春天。


01 小巨头继续加码金融

巨头在2019年加码金融业务是一个必然趋势,其变现效率高于广告,甚至游戏。而小巨头们都有各自的营收和盈利压力,即便是今日头条,它需要更陡峭的增长支撑自己的估值。

巨头们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直接做平台,也就是金融端的业务由正规持牌机构来完成,自己只做连接,充分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和数据、技术优势。

支付等基础设施和小信贷业务模型被“过来人”搭建完善,小巨头选择了一条直接收割的路——通过自身庞大的流量获客,通过自有的数据对用户做过滤和转化,剩下的业务模块交给“专业的人”做。而不涉及基础设施层面的投入,也意味着缺乏坚固的壁垒,小巨头最大的壁垒就是流量和数据。

02 新周期开启:to C式微,to B当道

无论规模大小,所有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在由自营金融业务向开放平台、技术服务过渡,也就是从toC向to B战略转型。这个趋势在2019年将得到全面强化。

to B服务的形态也在发生进化:最初,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仅限于为后者做一套系统,其角色更像技术外包商;后来,科技公司开始提供数据以及可迭代的数据模型,帮助后者更好的完善风控环节。

到2019年,金融科技领域的to B服务也将进化到第三个阶段:Fintech公司输出具体的业务能力,为金融机构设计并运营一套端到端、全业务流程的解决方案。

例如,不少传统金融机构做零售金融业务很吃力——几千块一笔的借款要做到盈利的状态,需要一套与他们以往完全不同的逻辑和系统,那么金融科技公司所能提供的就是一套从贷前获客、反欺诈到贷中信用审核再到贷后催收的全流程系统。

03 互联网保险爆发

将AI应用到一些金融服务场景中,做出增量,比如个性化的保险产品、信贷产品等。

互联网保险的风刮起来是2018年,得益于两款爆款产品:2018年底支付宝推出相互保,这之前腾讯微保也推出一系列低价的保险产品,被称之为“普惠保险”——价格更低、条款更亲民。普惠保险恰恰是保险这个难卖的产品能普及起来的关键。

2019年,拥有流量优势的巨头会在toC保险产品上继续探索新形态的产品,例如京东单独成立了一个保险集团。创业公司则会在细分场景中做to B的保险产品,这样可能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生态。

04 消费金融获得自上而下的动能

由于属于被强监管的在线借贷业务的一个分支,消费金融在2018年经历了一个低迷期,但到了2019年,这个细分领域会迎来一次自上而下的激活。

宏观层面,为驱动经济增长,拉动消费的需求显得日益旺盛;货币层面,市场上的流动性正变得逐渐宽松起来;微观的创新层面,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市场会继续涌现,会成为消费金融回暖的原动力:如社交电商这样新的消费模式、下沉市场这样新的消费市场,都还没有被金融服务覆盖,都有新的机会。


05 P2P行业迎来史上最彻底的一次洗牌

2018年的雷潮之后,被一再推迟的P2P备案工作开始提速。据《财新》报道,P2P领域清理整顿完成时间延长至2019年6月。

拿到备案的平台正式被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内,并且将在未来收获越来越强的头部效应,而没有拿到备案的平台则不可避免的面临淘汰,这个比例会超过现有P2P平台的一半。

P2P行业大洗牌可能在2019年引发信用风险事件——借新还旧的链条无法持续下去,导致信用风险逐级向头部平台传递,引发共债危机。监管机构如何引导无法通过备案的平台提前完成良性退出,将考验相关政府机构的能力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