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军中的LSM型中型坦克登陆舰
本型军舰属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量建造的中型登陆舰LSM,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与LST一起大量援助给国民党海军,因采取带有“美”字的词组命名,称为“美”字舰。另有大批LSM作为剩余物资被中国的招商局、民生公司等航运商购得,改造为商船。
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解放上海后,获得第一批本型军舰,即随第二舰队一部起义的原国民党海军“美盛”号和原属轮船招商局的“万忠”“万福”号,后编入华东军区海军,以中国著名河流的名称命名为“淮河”“运河”。此后,通过调拨各航运公司拥有的本型军舰,以及从香港设法购买,人民解放军海军共获得10余艘本型军舰,1950年4月23日均使用河流名称为这批军舰命名,俗称“河”字舰,计有“黄河”(原“美盛”)“辽河”“沽河”“汾河”“滦河”等,统称为“黄河”型登陆舰,部分没有被人民海军接收的LSM舰仍被用作民用货轮服役至二十世纪末,至今仍有数艘报废的LSM船体停泊在重庆江段。
“黄河”舰,原起义的国民党海军“美盛”舰。列编于华东海军第五舰队第一大队,曾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役,华东海军改编为东海舰队后,该舰列入东海舰队登陆舰支队十四大队,1980年后退役。
“淮河”舰,原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水运大队“万忠”轮。起先列在华东海军第一、第二舰大队,1950年4月23日正式命名后被编入第五舰队,1955年编制调整为东海舰队登陆舰五支队十三大队,舷号“302”,后改为“932”,1980年后退役。
“运河”舰,原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水运大队“万福”轮。起先列在华东海军第一、第二舰大队,1950年4月23日正式命名后被编入第五舰队,1955年编制调整为东海舰队登陆舰五支队十三大队,舷号“303”。1955年参加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50年代中期参加搜索美机残骸,70年代支援国家三线建设,在小孤山海域抢救过东方红客轮。后改舷号“933”1986年退役。
“汾河”舰,原招商局“华201”轮,最初隶属华东海军,1954年调入青岛基地练习舰队,后改为布雷舰,舷号“810”。1980年被用作水雷抗爆试验,之后退役。
“滦河”舰、“辽河”舰 “分别原为招商局 “华212”轮和“华209”轮。在人民海军中舷号分别先为“304”、“305”,后改为“934”、“935”,1980年后陆续退役。
“沽河”舰原为在香港购入的“益丰”轮。加入华东海军后服役记录不详,推测和姊妹舰类似。
另中南军区海军/南海舰队中的“举振”号布雷舰也属LSM。推测为从香港购买。
1950年左右的“淮河”号机械化登陆舰。该舰采用了美国海军迷彩。该舰的武备为美制37毫米或日制47毫米战防炮一座,日制96式25毫米单管高射炮四门。
1950年左右的“运河”号机械化登陆舰。该舰采用了标准的美国海军军舰涂装。该舰的武备为美制37毫米或日制47毫米战防炮一座,日制96式25毫米单管高射炮四门。
1950年左右的“黄河”号机械化登陆舰。该舰的前身是于1949年随海防第二舰队起义的美盛号。加入华东军区海军后该舰采用了醒目的斑马纹迷彩。此时该舰的武备为美制37毫米或日制47毫米战防炮一座,日制96式25毫米单管高射炮四门。
五十年代的“黄河”号机械化登陆舰。已经改涂人民海军标准的深海蓝灰涂装,尚未获得舷号。
六十年代的“黄河”号机械化登陆舰。已获得舷号“301”。武备换成苏制70K型37毫米单管高射机关炮一门,72K型25毫米单管高射机关炮四门。
七十年代的“黄河”号机械化登陆舰。舷号改为“931”。武备再度调整为国产61式双联装37毫米高射机关炮三座,61式双联装25毫米高射机关炮两座。
七十年代的“汾河”号练习/布雷舰。舷号为“810”。武备为苏制70K型单管37毫米高射机关炮一门,国产61式双联装25毫米高射机关炮两座。
民生公司所属“岷江”轮,原招商局“华113”轮。1949年12月8日解放军曾搭乘该轮解放万县。
重庆长航公司所属“人民二号”货轮。原招商局“华202”轮。保留了原招商局的维多利亚式涂装。船首两舷刷有白色船名。
舰 种:中型登陆舰
排 水 量:520/1095吨(轻载/满载)
主 尺 度:62米×10.5米×2.51米(全长、宽、满载吃水)
动 力:2座GM型柴油机,双轴,2880马力
航 速:1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