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价、股价齐齐疯涨!猪价还能活多久?
学习养殖技术、了解最新行情,在线咨询养殖难题和老师零距离交流,请点击右上角关注↗猪大夫在线。

我们要分析未来的生猪的价格变动,实际上看母猪、能繁育母猪的存栏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大概9到10个月左右。
我们看看整个过去的跌得比较惨的,我们2018年和2017年相比,生猪的能繁母猪的存栏,你看直线下降,甚至快跌到了谷底了,从接近四千万头,现在这个和去年同期相比的话一直在下跌。从目前母猪的、能繁育母猪的存栏数相比的话,未来的增长的空间还是有的。
另外一个影响生猪价格变动的原因就是进出口。
我们2018年和2017年相比的话,变化幅度差不多每一年,我们从最近几年,一年大概进口120万吨左右。但是2019年中国如果跟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之后,我们未来的猪肉价格有可能增加。
因为我有一个学生在美国最大的养猪公司,他告诉我,最近几年整个美国的猪肉市场价格一直是很好的,这个公司被我们国家的双汇收购了,然后说美国这几年需求量也比较好。
过去因为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争执,所以导致美国原来做得很好的准备,想进军中国的高端猪肉市场,一直没有进入来。但是一旦我们国家跟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实际上农产品的进口除了原来的大豆,可能要继续进口之外,玉米的,还有是猪肉,肉蛋奶,美国作为一个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你像它的玉米,主要是饲料,曾经占全球出口市场的80%,现在还占40%。
所以也有些人说我们干脆以后多进口美国的肉蛋奶,让它的玉米直接转化为猪肉,我们可以满足中国的高端消费的一些人群。但是美国的养猪,因为它允许瘦肉精,它是大型养殖业,我们国家不允许,所以怎么来协调这个问题,我想可能也需要时间。
但是整体来看,生产者可能面临国外美国的猪肉市场的一个进口的压力。
猪肉一个最常见的就是猪周期。
从2015年到现在,大家认为这个还是一个大的周期,这个周期,在每一个大的周期又中间各种各样的波动,每一个周期的都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图:
在大量的猪肉跌破成本价,一旦猪肉亏了,大量的养猪场就把能繁母猪淘汰了,淘汰了之后的供应量就减少了,因为能繁母猪的供应量减少,一般有9到10个月的时候,一减少之后,市场价格又出现供不应求了,然后价格开涨,一涨了之后一看有利可图,很多企业和养殖户又开始大量的补母猪存栏,成了之后供应量增加,最后供大于求,最后猪肉价格调整。
过去在小生产阶段,可能周期的暴涨暴跌非常严重。我们现在国家也试图想解决这个周期,比如通过这样一种猪肉的收储制度,来平抑这个价格。
你看我们整个国家的粮食价格一直很平稳,有一个巨大的收储制度,但是猪肉的收储面对这么多的小农户,还有一些大型企业,我们整个每年的生猪的出栏量是很大的,7亿多头,而储备的只是一小部分,所以导致我们整个猪肉周期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
当然猪肉周期变化影响最大的是这些小的养殖户,因为小的养殖户每一次暴涨暴跌的话,他们可能出来的和进去的都比较慢。大型养殖户如果它管理得很好,再进行规模的采购这些原材料,他们在猪周期的处理的比较好。
我去几个比较大的养殖公司,他们说在猪周期最艰难的时候,平均这些很多一头亏了一二百块钱,他们没问题,所以它就是成本控制很好。从这来讲,我们以后的猪周期剧烈的话,就是那些规模养殖户,传统的农民的散养以后可能慢慢就没了。
猪的养殖要往什么?粮食主产区去进行转化。我们粮食的国家整体的战略,价格是非常低的,因为国家统一的定价,一亩地然后能够赚几百块钱就不错了。
为了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所以国家希望这些养殖业的,或者是加工业就地转化。比如东北是我们国家的大粮仓,很多南方地区把玉米运过去,然后养殖了猪之后,猪肉产品又回到了东北。所以现在一个整体思路,希望东北地区是潜力增长区,然后大量上一些养殖场。
另外一个好处,因为东北地广人稀,我们知道一般的养猪场都有很大的污染,它这个地方如果建养殖区,可能污染就小一点。但是东北的养猪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什么?
它一年五、六个月都非常冷,非常冷的话,一冷猪肉就长得很慢,我们知道南方的猪,好的话两三个月,三个多月就出栏了,北方它一冷的话,停止生长,它容易长的时间长,所以它的成本就有可能高。所以说是东北地区的潜力很好,但是发展的速度并不快。
我也见过几个养猪公司。他们这个可能印证了我们过去整个国家说东北老问题的一个问题,就是:投资不过山海关。一些养殖公司,一到东北去之后发现,尤其咱们国家一个非常大的养殖公司,我去给他们老总们讲过课,他们告诉我,确实投资不过山海关,这个问题还是很严重的。
你过去了之后,因为投资环境不好,很多公司又跑回来了,东北现在他们自己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才能够把外来投资者留下来?给他们做好服务,让他们真正赚到钱,但是确实潜力是非常大的。
整个我们国家最富有的两个地区,就是长三角、珠三角的这一块的未来是一个约束区,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因为经济发展很好,然后人口密度很高,养殖业一建大的养殖场,它的污染就是臭气熏天,这些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所以他们整体的发展就是要退出、约束。
原来环上海周边,为了供应上海人吃肉,建了大量的养猪场,前几年还有一些猪从黄浦江漂流到上海的故事,所以现在就是限养、禁养。
中央希望各个地方养殖小区,把这些养殖户挪到这些养殖小区去,但是在地方,有时候他们片面地执行,直接来一个禁令,一夜就关了。所以去年,我们感受非常深,就是我们调查团队到了一批这些养殖大户去,他们给我们拿了一批的告状信,说你看现在都让我关了,我就没法活了。
不过确实是前两年,我们有些地方的大量的养殖场被关闭,然后实际上应该给他们找个出路,不能什么东西一关了之。只要把这些养殖小区建起来,把这些污染的这一套设备上完,然后再关,把他们迁移过来,这可能是一个可持续的东西。
我们国家的你看前十名的公司,整体在国家的生猪出栏的数量增长还是很迅速的,尤其在未来的发展规划得非常好。因为现在他们占的比重不是很大,我们一年7亿多头的出栏,这些大的养猪公司可能只占6%点多,但是我刚才讲了,很多公司现在都在跑马圈地,所以未来,他们也有可能上升到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多。这一波公司,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就是大型的养殖,它的生产效率很高,然后疫病管控也比较好。
我们过去有很多地方有一些传统的土猪,所以它长得很慢,但是品质很好,有很古老的传统,也有一些的口感也很好。所以也有一些公司现在逆势而上,你不是老是推广一些长得最快的猪吗?原来传统的土猪,实际上也有一个很大的市场。
这样,有些公司专门推广这种猪,然后价格高一点,消费者非常认同。因为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价格和质量相比的话,不是在纯粹地追求低价,他们希望能够品质也不错。所以从这来讲,这些大型公司可能追求生产效率,但是也有一些中小公司,你可以走另外一条路,实际上也是有活路的。
猪周期究竟见不见顶?目前来看势头还不错。因为从母猪的存栏数和整个过去生猪的周期来看,它还是有空间的。但是什么时候结束?这就很难讲了。所以来说,大家要根据自己的生产的情况,来进行比较好的决策。
整体来看,我们猪肉市场目前还是利好的消息。
来源:财经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