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难在哪?怎么做?找准这5大发力点→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苏波为您权威解读。
嘉宾简介
苏波,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国务院大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原成员兼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工业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产业政策和规划制定,投资管理等重要工作。参与工业转型、航空工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信息产业等多个国家级重要规划的制定实施。
如何才能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该如何发力?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苏波围绕落实中央提出的推进制造业强国建设,梳理了具体的举措。
1、积极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们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高端供给不足,高技术的产品、高端装备、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中国整个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这是我们供给侧一个重大的问题。
一大批过剩的产能不能退出市场,影响到整个资源的使用效率。我们一些产品的质量,资源使用的效率、效益比较低,想要投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高水平和最大的产出,我们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不断地推进制造业的结构性调整,培养发展一批优强的大企业,在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方面,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然后利用各个产业各自的优势,不断地提高集群发展的效能。
“一带一路”是我们国内大量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最好的平台和机遇。还有大湾区的建设、长江经济带、京津冀这些大区的建设。因为在这些大区的建设里面,核心是以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为主的,这个产业里面既有服务业,也有制造业。因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比率大家有疑虑,说我们制造业比重在不断降低,服务业不断地上升。
美国现在的服务业的占比大概是80%多,而制造业降到了占国内生产总值11.6%。2017年,中国制造业降到了占国内生产总值28.57%。我记得在2012年、2013年,美国发布了再制造业规划,那时候制造业占比是12.5%。
过去我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时,建立了好多跟国外的工作机制,包括中欧、中国跟巴西、中国跟法国这些共同的机制。一年在他们国家谈,一年在国内来谈,这个工作机制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我们谈过两次。欧盟的再工业化战略就是:整个欧盟2013年左右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为15%,到2020年要把制造业占比提升到20%。但是很可惜,实现不了,没有实现。所以,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比重,不体现我们整个制造业的最终的水平,我们还是要提高制造业的最终的竞争力。
2、提高创新能力
要不断地提升我们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要建立我们联合创新的机制。
对于一些重大关键工程,要使用国家的专项去推动和引导;
对于一些我们企业为主体去开发的项目,要不断地推进去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这种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对于我们大量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要进行所有权的改革,允许个人持股甚至作价出售,去推动它的产业化;
再一个,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跟踪世界新技术发展,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当中占领先机。
3、优化人才供给
提高制造业协同发展水平,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包括产融结合,包括产业与科技的协同结合,还有制造业人才供给体系。
我觉得,制造业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各种条件,但是最重要的是人才。美国最近刚刚发布的制造业《先进制造业领导战略》三大任务里面,有一个培养和培训适应高技术发展的劳动力,因为最终的创新还是要靠人,我们在这一方面的需求量非常大。
我们高端的制造业人才需求很旺,但是我们学校的培养的步伐跟不上。
三个层次的人才:
第一个,是企业家资质人才的再培养,有一套政策;
第二个,就是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一定要适应新时期的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第三个,加强技术学院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蓝领工人,要把一千多所大学里面的普通大学、学院改成技术学院,专门从事高等级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
这些措施都是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
4、扩大对外开放
中国主动地采取了许多大开放的政策,包括扩大放开准入,包括有一些税的调整,包括保护知识产权。在这一方面,我相信中国未来会越来越开放,在全球化当中,中国是维护全球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全球化的战略不能够自我封闭,不能够破坏全球的经济发展的秩序。
5、完善制度环境
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非常重要。政府的职能要怎么去正确地履行?是过度地、深入地参与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参与具体资源的配置呢?还是说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外部环境?我觉得肯定是后者。
僵尸企业,该倒闭的企业为什么不倒闭呢?地方政府过度干预,这个企业不能倒闭,你倒闭以后银行受不了。当地这个企业5万人,要是倒闭了以后,那当地就业就成了问题,政府给你贴一点钱你也别倒闭。然后跟银行一起来讲这个企业的好,你给我贷新还旧,在银行的账上来体现,我这块资源是健康的、优质的,实际上是一个呆坏账。有的还债转股,这个债务有两百亿元、三百亿元债务,一百亿元债务我给你投一点,另外一百亿元债转股,转成银行的股份,但是它已经不是优质资源了,它是风险。
我觉得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去研究:以什么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如何能够使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有一定的决策权?
转自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