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深观察丨斩断医疗垃圾产业链,并非关掉黑作坊这么简单

观点

2019-03-16 18:1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了医疗垃圾黑色产业,医疗废物塑料经过简单加工变成再生颗粒,又被加工成塑料蔬菜网袋、篮子,甚至是各式儿童玩具。

目前,被曝光的黑心企业已经被关闭,相关责任人也被警方控制。但是处理卫生医疗垃圾的问题,并不只是关掉一两个黑作坊这么简单。

塑料医疗废物是个“宝”,一般由上好的聚乙烯、聚丙烯材料做成,颗粒出产率高达到70%,是极具竞争力的再生塑料原料。由于塑料医疗废物的收购价相对于传统的废旧塑料更为低廉,收购、转卖、加工、再销售塑料医疗废物黑色产业链形成已久。

医疗废物诱发的健康风险包括:潜在有害的微生物感染患者、医疗工作者以及普通民众,导致具有耐药性微生物从医疗设施传入环境,因释放药物产品导致的中毒和污染,利器致伤等。因此,斩断医疗废物黑色产业链,是人命关天的严肃问题。

但我国医疗废物处置的现状却十分令人担忧。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披露,仅2017年,环境保护部门就会同卫生计生部门,就废弃物处理立案查处医疗机构1.5万家。

同时,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研究报告,在医疗活动产生的废物总量中,约85%属于一般无害废弃物,其余15%被认为可能属于传染性、化学性或放射性的危险物质。高收入国家平均每天、每张病床产生的有害废物为0.5千克,而低收入国家平均为0.2千克。

按照上述研究结论推算,2017年我国仅因住院产生的有害医疗废物量应在57.6万吨至144.9万吨,因住院产生的医疗废物总量应在384万吨至960万吨!这还没有算上我国数量庞大的未设置床位的诊所、村卫生室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而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17年全国废物经营性单位实际处置量仅为91万吨。

就是说,全国处理的固体污染物的总量,仅仅相当于因住院产生的医疗废物的一个零头!怎么会产生这种情况的呢?

第一,未区分医疗有害废物医疗无害废物。如前所述,在医疗活动产生的废物总量中,约85%属于一般无害废弃物。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未对有害性废物和无害性废物划出界限。

这种不加区分致使实际的医疗有害废物数量剧增,不仅增加了处置医疗废物的成本和工作难度,而且不利于无害医疗废物的再生利用,不利于调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积极性。

第二,监管存在漏洞。一如前述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中所指出的:卫生、环保等职能部门在医疗废物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盲区”,难以做到监管无缝衔接和全过程监管,医疗废物非法倒卖案件多发。

第三,违法成本低。医疗废物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列明危险废物,但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未取得经营许可证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针对此类违法行为的处罚,也仅仅是违法所得的三倍。

医疗废物的管理需要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努力改进,问题本身已经包含着答案。世卫组织已经编制全球性综合指导文件《安全管理医疗活动的废物》,包括监管框架、规划议题、尽量减少废物废物的回收、搬运、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的方法以及培训,并研制了一系列关于医疗废物管理的良好做法的培训模块。

当下中国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垃圾分类也成为当下“最时尚”的事情。医疗废物的处理,也同样是一个绿色议题,要从源头减量、正确分类、依法回收处理的全产业链做起,并不是摧毁一两个村头黑窝点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