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代表委员访谈】国瓷材料司留启:扶持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给创新型企业“加油”
国瓷材料最初踏足市场的那一刻,竞争对手已“卡位”于金字塔尖。几经拼搏,国瓷材料从追赶到超越,成为国内少有的创新型新材料平台公司。
深谙创新型企业成长之难,全国人大代表、国瓷材料副总经理司留启将他的建议锁定在“培育壮大中小企业发展新动能”。
“对标国际竞争者,首先就要积极加大研发投入,且要加快研发与市场之间的对接速度,但很多创新型企业往往因初创期的巨大研发投入而难以为继,这非常可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司留启向上证报记者表示,政府有必要大力推动以创新创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服务平台的发展,构建完善的双创企业研发共享平台。
建言扶持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众所周知,大量科研从业人员不敢全心投身创新创业,一个重要原因是初创企业难以获得创投基金的青睐;其次是难以享受到政策性红利,如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的税收政策;其三是靠自身积蓄进行创业的初创期企业,难以承受高昂的仪器、设备等成本,经济压力抑制了创业热情。
司留启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在调研中,我看到很多潜力很大的创新型企业,往往承受不了初创期的巨大研发投入而难以为继,这非常可惜。目前创业创新中的诸多痛点、难点、堵点仍未解决。”司留启说。
现状是,很多地区建设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更多还是落到了大型企业、科研高校的身上。“企业会存在技术泄密等方面的顾虑,科研高校也主要优先考虑自身科研需求,开放能力有限,中小创新型企业往往难以在这些平台上满足其研发需求。”司留启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发展完善公共检测研发服务平台,特别是要加强市场化的公共检测平台来服务实体企业发展。
司留启提出,应大力鼓励支持市场化运作的共享技术服务平台的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化、专业化(或行业)的公共检测、研发服务平台,共享平台的设立聚焦服务于某一专业或行业,以提高平台的共享效率,同时设立政府专项引导基金,对市场化运作的平台企业进行引导性股权投资。
外部资本对公共平台不敢投入,主要原因是平台的盈利模式不清晰。在司留启看来,只有平台具备“自我造血”的盈利能力,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他表示,要鼓励支持公共平台运作、管理、盈利模式创新的探索,加大针对平台服务能力、商业模式的深入研究,鼓励检验检测、认证、研发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大对已实现盈利的平台的宣传支持力度,使得平台与政府“双招双引”工作相互促进。
另外,司留启建议国家出台政策,鼓励资金向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平台投资;在土地供应、公共设施配套、参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制定专门的税收扶持政策,如免交企业所得税;对公共创新平台进行运行补贴;对利用创新共享平台的企业用户进行补贴;对研发、检测仪器进口给予税收优惠支持。
司留启还提出,政府对“双创”企业提供的研发补贴等财政资金,由直接向企业发放,转变为企业向研发平台购买服务、财政补贴资金直接代为支付的模式,确保政府给予的研发补贴切实用于企业研发,同时也起到引导企业在共享平台开展研发的作用。
自主研发推动高速发展
国瓷材料主营的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在国内市场一枝独秀,公司生产的锂电池隔膜用高纯超细氧化铝材料、高端陶瓷牙用纳米氧化锆、建筑陶瓷墨水等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均排名第一。
随着战略新兴产业应用领域兴起,加之消费电子、智能穿戴、5G通讯及各种无源器件及陶瓷背板的兴起,国瓷材料的纳米级钛酸钡和纳米级复合氧化锆以及微波介质材料产品获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司留启看来,国瓷材料的飞速发展应归功于自主创新。“国瓷每年研发费用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积极加大研发投入,且要加快研发与市场之间的对接速度。”
持久的自主研发与公司的高速成长构成了正向反馈。数据显示,国瓷材料自2012年上市至2018年底,净利润由6600万元增长至5.43亿元,营业收入由2亿元左右增长至近18亿元。
如今,国瓷材料的生产工艺水平领先同行,产品稳定性高,已很难被模仿和取代。司留启告诉记者,“即便工艺被模仿,后期的控制难度也非常大。”
对于当地的营商环境,司留启坦言近年来改善了不少,“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希望今后政府对企业的一些政策能更加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