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发力,全球石油市场格局将被重塑,三大趋势值得注意!
据了解,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于3月8日刊载文章称,今年下半年,在具有变革意义的页岩繁荣的推动下,美国将在石油、天然气凝析液和汽油等石油产品出口方面超过沙特。这是自上世纪50年代沙特开始向海外出口石油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
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能源市场格局会如何重塑?有三大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未来全球石油市场秩序或将突出表现为美国、沙特、俄罗斯、中国之间的“四国博弈”。近年来传统欧佩克影响力日渐式微,美国影响力正在快速上升,国际能源署预计未来五年美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预计全部石油液体产量将达到1700万桶/日,成为全球头号产油国;到2023年预计美国将增产370万桶/日,占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的60%。
从石油市场运行规律看,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加,为全球石油市场的不稳定性注入了结构性变化,使得传统石油行业预测供应、测算投资需求的模式受到根本性颠覆。《石油情报周刊》甚至认为,油市正在进入“永久性失稳状态”。
而从石油地缘政治角度看,沙特或将越来越倾向于推动欧佩克与俄罗斯联手,通过“维也纳联盟”方式,联合实施对国际油价走势的干预。但“维也纳联盟”同时又是脆弱的,俄罗斯是否选择与欧佩克合作,会考虑到叙利亚等中东局势、美俄博弈等诸多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例如近期有报道称,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总裁谢钦致信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俄罗斯与欧佩克达成的削减石油产量协议是“战略威胁”,让美国“占了便宜”)。未来全球石油供给侧或将突出表现为美国、俄罗斯和沙特三个国家间不稳定的“三角博弈”,这也意味着未来国际石油市场走势将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和预测难度将进一步增加。
在四个“千万桶俱乐部”中,中国作为“超级买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近期原油供大于求背景下,中国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全新的资源供应形势下,“买家”和“卖家”已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买家”不再像十年前那样一味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中国完全可以发挥“关键买家”的优势,推动不同国家间的资源供应竞争,谋求最优的资源价格,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第二,传统以生产国和消费国主导的能源治理秩序或将发生重大调整。当前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界限日益模糊。例如在页岩革命后,美洲国家在生产端呈现强劲上升态势,特别是在大西洋两岸的美国、加拿大、巴西、委内瑞拉、圭亚那等国,正在形成“美洲月牙形”油气供给版图。此外,部分欧佩克国家则正在发生“产销易位”,例如原欧佩克成员国印尼2003年开始从石油生产国逆转为进口国,目前已成为国际能源署的联盟国。在2018年剑桥能源周上,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再次呼吁,要改变国际能源署是消费国组织、欧佩克是产油国组织的传统认识。传统以生产国、消费国思路划分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开始出现“松动”迹象。
第三,未来争夺全球能源金融主导权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美国页岩革命的成功,美国必将依托其全球油气大国优势,全面统一国际石油、天然气交易市场及定价机制,整合“天然气美元”和“石油美元”形成“石油天然气美元”,进一步强化其全球金融的霸主地位。但其他国家和地区显然不甘接受美元霸权主导。
当前,欧盟、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推进“去美元化”,谋求能源金融的话语权。例如上海原油期货成功开市以来,2018年全年双边成交总量5026万手,成交额24.16万亿元,中国原油期货已成为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原油期货品种,成为仅次于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交易量的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为提升中国和亚洲市场在国际油气市场上的影响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做出了积极探索。
未来随着像“石油欧元” “石油卢布”“石油/天然气人民币”等更多油气货币结算形式的出现,预计大国间围绕全球能源金融主导权的竞争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