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旭辉遭遇业绩尴尬!
2016年,北京旭辉经历了史上最“高光”的时刻,北京区域事业部总裁孔鹏成为当年最大的大功臣。
这一年,北京旭辉以年度复合增长率64%的速度,首次冲进百亿,而在当年,旭辉集团销售额为530亿元,北京单城就贡献了近19%的销售量。
彼时,孔鹏骄傲地表示,“市场的验证表明,我们的投资策略是正确的,在低潮期进行土地储备,在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的销售高点推出所有项目,形成了良性的投资节奏,符合市场波段。”
2017年,旭辉北京实现了城市公司向区域公司的跨越,按照“一体三翼”的布局,北京为大本营,同时也拓展了石家庄、太原和济南市场。
然而在渐入寒冬的市场环境中,北京旭辉销售业绩再次跌到低谷,2017年全年销售额刚过50亿元,仅为2016年销售额的一半。
进入2018年,北京旭辉遭遇了更大的困境,整个上半年的销售额仅为3.49亿元。下半年,北京旭辉使出了“洪荒之力”,全年交出了118.4亿元的销售业绩。
但住的注意的是,当年北京旭辉业绩突破百亿,只包括北京市场。如今,北京旭辉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北京市以及一些周边省份。
在北京单个市场,据克而瑞年初发布的《2018年北京房企权益流量榜》,旭辉年度流量销售额为46.33亿元,位居第18位。而在权益榜单中,北京旭辉则排出了30名之外。
北京旭辉的尴尬还不仅于此。2018年,北京旭辉还遭遇了重大人事变动。11月中旬,当年的大功臣孔鹏宣布离职,并由集团投资中心副总经理董毅接棒。
孔鹏2013年加入旭辉后,依靠在市场低谷期逆势拿地,以及当时因限制较少而颇受青睐的商办住宅类产品,带领北京旭辉一步步成长为百亿级事业部,实现了城市公司向区域公司的跨越,并跻身北京区域市场前十名。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2017年北京“3·26”新政的出台,商办类产品不得出售给个人,使得北京商办类房屋交易受到冰封,在这类产品上重仓的北京旭辉也由此受到重创。
意识到北京市场局限性,旭辉一度希望通过走出北京向外拓展改变颓势。2018年年初孔鹏透露,要把河北大部、山东、山西和内蒙古都纳入北京市场范围,并希望能将北京市场拼到300亿规模。
当然,如今来看,这一切只能成为孔鹏“最初的梦想”了。不过,也正是依靠北京周边省份的业绩贡献,2019年北京旭辉业绩勉强突破百亿。
但是相对整个集团的销售业绩,北京旭辉占比仅为7.8%,和2016年相比,下降了56%。
2019年,对于北京旭辉来讲,很可能依旧不会太好过。由于建设周期,2019-2020年,旭辉在北京市场很可能会出现断档期。
另外,旭辉“最大旧改项目”、被认为北京旭辉展开环京布局“头号项目”太原“三给项目”也在2018年遭遇风波,所涉及的三给片区10宗地块被太原市国土局官网终止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