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不着|“西部蛮荒故事集”
编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着”,欢迎继续阅读。这里或许有个文艺片,这里或许有个惊悚片。不知道你会闷到睡着,还是吓得更睡不着。
注意:本文有剧透
翻开豆瓣电影2018年度总结,在冷门电影榜的首位,你会看到这部标题不知所谓的影片:《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The Ballad of Buster Scruggs)。大约有4万多人投票,也算是冷门中的热门了。
这是大名鼎鼎的科恩兄弟的作品。1996年科恩兄弟就凭借《冰血暴》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2008年凭借《老无所依》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等多项荣誉。然而其后的十年间,除了翻拍自西部片的《大地惊雷》和民谣片《醉乡民谣》之外,两兄弟的作品大都反响平平。
事实上这部《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在国际影坛上也无甚影响。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了最佳剧本,其他影展上基本是颗粒无收。这是奈飞Netfilx公司四处投资文化产品扩展的产物,我甚至怀疑因为奈飞公司没有那么严格的制片控制体制,导致科恩兄弟更自由地玩了一把创意——对于导演们来说,想到有趣的创意就去拍,能不能赚钱或评奖,那些事都丢给制片人即可。
——可以想见科恩兄弟希望拍点风格不同的短片练练手,但时长又凑不起标准的剧情电影,那么就随便拼了一些段子,整体时间差不多了就算一部影片吧。大体就这么回事。
片名《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就是很随意地取自第一段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觉得自己唱歌又好,枪法又狠的西部枪手,一路杀杀杀,最后强中自有强中手,决斗中终于死掉了。
如果要理解整部影片,恐怕要有些美国文化积淀。对于美国人来说,西部片是专门演变了几十年的类型电影,有其独特的叙事主题和结构。比如和印第安人的斗争、手枪决斗、淘金热、银行劫匪和大盗,这些每部西部片中都有的形象和情节构成了所有对于西部世界的,充满刺激的想象。
这大约相当于我们的武侠片。义士、遗孤、神秘侠女、世外老头,还有朝廷的凶狠鹰犬以及对江湖权力虎视眈眈的伪君子们,每部作品中都反复出现。有时作家会戏谑性地对这些元素给予反拨,故意写些不符合传统的人物现象。比如金庸先生在某些小说中所写看似身世神秘惹不起的市井高人,其实只是武功平平的骗徒而已。
如果把科恩兄弟这部新片理解为一部《武林外传》,那么更能欣赏其中的戏谑趣味。不同的是,大量草原荒野实景的精良制作是《武林外传》不能相比的,而除了幽默夸张无厘头以外,科恩兄弟一贯喜欢的残忍元素,也在影片所有小故事中出现——除了最后一则《遗体》,每部片中都在死人。而《遗体》中所有旅客在驿马车中谈笑,但最后都将步入死神的客栈,也是一样阴冷的暗示。
真正的西部世界,与西部类型片中激动人心的冒险肯定相差甚远。有文章专门描写过生活在西部世界的人们,期望寿命不过五十多岁。而长期流浪或是靠追杀匪徒讨生活的赏金猎人们,更是要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变化与疾病、卫生、营养不良等恶劣条件,大部分都死在了三十多岁上。在短片中我们看到了风雪严寒的环境展示,以及不少看了演出却不掏钱的观众,也说不清最后老头扔下残疾小伙,是恶意还是生活所迫。然而这样短小极端的片段,确实让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监管驿队的小伙,突然提出“不如和我结婚“的请求。两人在援手中展开的情愫,以及州法律对新婚夫妇给予土地的法令,都可以提供最好的归宿——从此不再漂泊,是西部片最浪漫的情节。
然而好心的姑娘为了照顾小狗,意外脱离大队,一群印第安人眼看就要袭来。关键时刻,一直一言不发的监管老汉,突然展现出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与英勇过人的胆识,一人以枪对搏十数骑,终于把印第安匪徒们击退!
这像极了传统西部片的英雄情节,一场酣畅淋漓的枪战,塑造出了真正硕大无朋的西部孤胆英雄形象。
——可惜,美中不足的是:惊慌失措的姑娘,以为要打输了,害怕被印第安人残杀,于是很干脆地往自己脑袋上开了一枪……
老汉回到马车队伍中,也不知该怎么跟小伙说了……
说是无厘头也好,说是荒诞的黑色幽默也好,配上依旧青青的草地和蓝天,漫长的驿队缓缓前行在草原上的优美画面……平静得就像什么屁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不要被影片精致优美的画面,或是鲜亮丰满的色调所欺骗,也不要被科恩兄弟独有的冷幽默感所迷惑,这就是一部风格怪异,内容残酷的“西部蛮荒故事集”。也许因为外在形式的荒诞,会让人觉得有形式的落差与创意,然而主题上的过于随性,导致了影片相当另类。也就当做冷门欣赏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