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乱象影响社会公平正义,杨帆代表建议大力整治
以“小升初”为例,由于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稀缺,呈现出竞争不断加剧的局面,成为一场没有统一考试的人生大考,导致家长高价购买学区房、学生争抢名校指标、学校变相掐尖招生等现象层出不穷、乱象丛生,背离了中央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本质,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杨帆提到,当前“小升初”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招生政策执行走样。教育部和省级教育部门都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要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规范公平等原则,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三对口”划片入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依据户籍在对口学校就读。但一些地区划片就近入学的学生仅占60%左右,另外40%的学生均被优质初中提前录取;有些学校,划片入读的几个学校优劣不同,就让家长抓阄,抓到哪个是哪个。
尽管文件要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但一些优质民办初中仍然通过隐形和变相的考试、面试来招录学生,或者与某某培训班相勾连,以培训班的名义组织摸底考试,采取“掐尖”、“刷题”等方式,将成绩好的学生招录进去,有些家长为了实现考试真题全覆盖,让孩子同期参加几个刷题班,苦不堪言;尽管这两年奥数成绩、推优取消了,但事实上考奥数、推优等方式仍然大有市场,反而多出了很多新的花样,影响政策严肃性和执行效果。
二是辅导培训乱象林立。为了能上一所好的初中,很多孩子一到五年级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学奥数上课外辅导班,晚上还要熬夜做作业。现在教育部取消了小升初入学考试,但事实上奥数的考试是愈演愈烈、标准越来越高,甚至有的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奥数,而且又滋生了其他辅导班门类,比如,面试辅导班、英语辅导班,等等。有的除了上辅导班,还有专门的“刷题班(通过大量做题)”、“蹲坑班(提前交钱占位子)”,以便提高孩子进入优质初中的概率。
现在的小升初面试辅导班分门别类,从仪表仪态,到口才演讲,还有英语口语、数学、语文等综合文化培训,甚至还有如何即兴临场发挥,锻炼胆量等等课程。很多家长都明白,这是要让孩子在面试老师面前学会逢场作戏、假笑应酬,完全背离了孩子的天性和教育的本意。更有甚者,将面试公务员的考题拿来面试小学生,引来家长纷纷吐槽。
三是学生招录不透明。在学生招录方面,按照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但民办学校包括一部分重点优质学校还要先组织考试,再通过电脑派位、面试等方式招收新生,在此期间,如何获得考试的资格进而获得面试的资格,由何人面试、面试人员的资质如何认定、如何保证面试环节公平公正不得而知,面试的程序、评判标准也不尽统一、规范、透明,有的凭关系、托门子进入,暗箱操作、人为干预的空间很大。
四是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民间俗称“名校=民校”,当前,很多优质初中学校都是民办的,按照规定,小升初不允许私自组织考试,必须统一电脑派号+面试,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名校暗中组织考试或联合有关培训机构组织考试,暗中联系成绩好的学生家长,让带孩子到某某地方考试,变相的掐尖子生,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杨帆认为,“小升初”乱象的主要危害有损害了孩子身心健康、让家长跟着受苦受累、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而背后原因则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被“私立化”、监管不力。
杨帆强调,“小升初”存在的问题如此之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计、为子孙后代计、为祖国和民族未来计,我强烈呼吁相关部门要以极大的决心和勇气,下大力纠治“小升初”乱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公平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切实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规划建设力度。建议教育部及教育主管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义务教育实际情况,对义务教育进行科学规划,将义务教育特别是培育优质小学、初中作为当地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是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建议教育部及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免试入学、就近入学等招生政策,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加大对辖区内小学生流失率的考核力度,形成杠杆效应。各小学负责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本校学生向少量名校过度集中,防止优质生源过度流失。
三是调整教学课程设置。建议教育部不仅仅把关注点放在对学校布置家庭作业的时间规定,而应该更加实时求是,去优化学校课程设置。比如,开设与同年级奥数要求基本同步的数学思维课程,让孩子在学校尽量循序渐进多学一些知识,而不是简单的一句学校不允许教奥数,结果却形成了”学校不让教、考试又要考、只能去培训”的怪相;还有些学校甚至为了按要求让孩子轻松学习,在学校让孩子看电视,结果回到家孩子还要花时间做作业或者去培训班学习,很多家长都觉得匪夷所思、无法理解。
四是抓好督促检查。希望教育部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设立举报电话,对利用培训机构组织考试、掐尖等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加大追责力度,采取诫勉谈话、调整岗位、降职、除名等措施,对相关主管部门的责任人员和相关学校负责人严肃问责,共同推动义务教育健康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