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宁凌代表:重科研轻教学不可取,建议实行高校教师按岗评聘

财经

2019-03-14 15:41

 “教学工作理所当然应成为高校的中心工作,但现实中,高校 ‘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日益严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广东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宁凌提交了《关于改进高校"重科研教学"问题的建议》。宁凌认为,高校及教师兼有“教学”与“科研”两项职能,不能偏颇。他建议在考评体系里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尽快完善对高校教师实行分类设岗与按岗评聘的政策及方案,将每四年评审一次的国家教学成果奖调整为每年评审一次。

宁凌提出,高校尤其是应用型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现象却日益严重,科研也早已越过教学并一再成为广大高校快速赢得社会声誉和办学资源的首要方法与路径。

他认为,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

首先,高校分类建设与办学评估不协调。其次,高校教师岗位的设置过于单一化。再者,评定教学成果奖的频次间隔太长。同时,师德师风的建设与监管有待加强。

宁凌认为,高校及教师兼有“教学”与“科研”两项职能,不能偏颇,特提出以下四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修订完善对高校实行分类办学与评估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

一是结合国家“放管服”精神,积极建构全新的高校分类管理与评价体系。主要按其培养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原有的高校分类调整为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并对其建设重点与考评要求明显区别开来,分别施以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对各类高校评价时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使之各有侧重,也使考核评价日趋多元化。

二是积极深化教学业绩与人才培养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进一步明确高校教学业绩与教学成果的内涵、标准与评定程序;既将教学业绩奖与人才培养质量、同行评议与学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都纳入各类高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也把关于科研的各项指标也纳入其中,并在考评体系里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积极消除科研优先或学术为重的办学评价之弊端,引导各类高校相应协调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完善对高校教师实行分类设岗与按岗评聘的政策及方案。

一是结合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高校工作实际,积极建构全新的高校教师分类评聘与管理体系。明确高校对广大教师实行分类设岗和按岗评聘,分类管理和多元评价;将教师岗位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等类别,强调不同类型岗位的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针对不同类型教师岗位,相应设置各有侧重的职称评聘与考评标准,多维度考评不同类型岗位教师的教学规范、教学运行、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获奖等教学工作实绩,从根本上改变对教师的评价不再“唯学术”或“唯科研”论。

二是科学明确各类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岗位评聘标准,确定教学为主类与教学科研类岗位为教师主体岗。结合人才培养需求与高校教学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教学成果或教学业绩的内涵与范畴及其认定标准和程序等;对于各类教师尤其是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型教师,主要将其上课工作量与授课效果、主持的精品课程与教研教改课题、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学科竞赛的情况、同行评议与学生评价等作为其职称与岗位评聘的基本指标;在设置岗位时,确定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型教师应占教师岗位数的八成以上。

(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每四年才评一次的国家教学成果奖,调整为每年评审一次。

将每四年评审一次的国家教学成果奖,调整为与国家科学技术奖一样每年评审一次,各省级教学成果奖与校级教学成果奖也做相应调整;合理地大幅度增加教学成果奖评审频次,及时肯定和宣传教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加大对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的表彰与奖励力度,积极激励和促进广大高校与教师更加重视教学工作。

(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师德师风纳入对教育行政机构和高校领导及教师个人的年度考核重点范畴。

一是着力强化主管部门与领导的高度关切,将师德师风纳入对教育行政机构和高校领导的年度考核重点范畴。以此强化各级领导对师德师风的重视和关切,不断健全和落实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确保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职称与岗位评聘的刚性标准真正及时落实到位,促进高校及教师更加重视教学工作。

二是着力强化领导与同行及学生之综合评价,将师德师风的日常具体行为纳入对教师个人的年度考核重点范畴。着力全员实施全方位与全过程考察的师德师风综合评价,改变当前抓师德师风基本停留于泛泛而谈和点到即止的状况,切实增强广大教师坚定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教师自身更加重视落实好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