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看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

文化娱乐

2019-03-13 16:50

1963 年长影拍摄的一部惊险故事片,说的是1951 年夏在新疆萨里尔山一带 , 解放军团结民族兄弟剿匪的故事。这部影片我比较喜欢,以前看过多次。上星期天又看了一次。感想大凡一部艺术作品能够获得成功,总有它吸引人的独到之处。本片也有其特色。比如影片把声画元素与故事作了精彩结合。影片将雪山高原作为一个形象,一种修辞手段来表现,给人以神秘、惊险、壮观、奇伟的感觉。影片开头,阿米尔路遇迎亲队伍,冰山雪原拍得极其壮观,使人一进入故事就产生一种寥廓的情绪。当杨排长发现一班长和阿米尔在匪徒袭击哨所和暴风雪来临,战友们因故无法救援情况下被冻僵时,他热泪横流,一面激动地喊着:“一定把他们救活!” 一面连开三枪,枪声中四周冰山为之崩裂。还有结尾,战斗胜利,杨排长向天空发射三颗照明弹以悼念牺牲的三位战友,照明弹在空中划出长长的线落入晶莹剔透的冰山雪峰中,有效地强化了气氛,表现了特定的悲壮情绪。

人物形象突破了常见的脸谱化倾向。正面人物中,一班长是个有缺点的“好人”,负伤后英勇牺牲。侦察员卡拉本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侦察员,却因正直多情而遭人暗算。尼牙孜老汉慷慨豪爽又顾全大局,儿子因闹情绪误了给哨位送御寒大衣,并无意中泄露了哨位位置,致使阿米尔险些冻死。这样处理 “英雄人物” 比那种单色彩、单侧面的 “英难”性格更复杂、更丰满,也更具艺术感染力。反面人物,马陋夫扮演的阿曼巴依,外形上很像一个善良敦厚老者,又处处保护真古兰丹姆,而实际是特务头目“真神”。片中,既有边防战士与匪徒的斗勇,又有与暗藏的敌人斗智,无论是敌人身边的我方侦察员,还是我方身边的敌人暗探,都具有双重身份,又都有失误,这就增加了人物的扑朔迷离。还有惊和险的有机结合。如结尾时三班长以高超的技术引开敌人的戏就是弄险,但这种弄险符合规定的情境,增加了影片的魅力。

感觉影片序幕戏似乎存在着疏漏。假古兰丹姆混在被土匪处决的人群中没死,大概影片一是制造悬念给观众看,一是与片名切题而设计吧。但感觉这个细节的“针眼”不扎实。 其他人都死了,而且那地方荒无人烟,谁来证明女特务是逃出土匪手掌的幸运良家女呢?从倒叙的一段情节看,阿米尔与古兰丹姆两人当年象征 友谊有具体内容,如那朵花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声等。女特务是想借纠缠阿米尔之机,行侦察我方哨位之实,杨排长通过唱歌手段将其识破,使她露了马脚。识破手段虽巧妙,但仅凭一首歌来确定特务身份就有些简单化处理了,因为女特务能说出两人当年“青梅竹马”之事,连起码的联系方式都不知道?还有场“一班长冻死”戏,也有点“编”的味道。尼牙孜老汉得知风暴要来了,本可立马向杨排长通报的,却偏要回到家,让正在“吃醋生气”的儿子去说,儿子又不愿意去,无巧不成书那般让假货去说,正中女特务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