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军爱民 民拥军 砖壁军民一家亲

独家观点

2019-03-13 20:42

砖壁,这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太行山小村庄因为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在此驻扎而闻名。八路军总部在砖壁先后驻扎了14个月,军民相处得亲如一家,情同鱼水。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一箩筐。

家家户户做军鞋

手工布鞋因为舒适、耐穿被很多北方人(尤其是务农的庄稼人和步行多的人)所钟爱。手工布鞋的做工复杂,工序繁复,难度大,耗时长。每双鞋的制作都要经过剪裁底样、填制千层底、纳底、剪裁鞋帮、纳鞋、楦鞋、检验等多道工序,制作一双鞋往往要花上七八天的工夫。但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广大农村妇女却积极为八路军义务做军鞋,支援前线的八路军子弟兵,小小的军鞋为八路军行军打仗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也得到了将士们的夸赞。八路军总部首长杨立三在砖壁时亲眼看过村里上交的军鞋,他曾多次夸奖:“砖壁村做的军鞋就是好!”

1937年11月,八路军第129师和地方党组织开辟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日军不断地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八路军则采取游击战,到处打击日军。由于部队作战频繁,又在山区,特别费鞋。快入冬了,有的战士还穿着草鞋,有的战士的鞋破得厉害时,就用绳子穿住绑在脚上。为了支援八路军作战,太行区党组织不断组织根据地的妇女做军鞋。做军鞋的事一般是村党支部下任务,村妇救会组织落实。

刚开始时,由于山区群众大都很穷,拿不出好点的布,只好用自家染的布或一般布料来做。鞋样一般都是尖口的(后来逐步做成方口),底子也不太厚,大都是两三层衬子,基本上和自家穿的鞋差不多。后来,在地方党组织的发动下,群众觉悟迅速提高,军民关系越来越好,军鞋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到了1943年底,太行根据地人民生活开始好转后,群众给八路军做的军鞋质量更高。就拿砖壁村来说,每次任务下来,一般是有能力的一家一双。自报完成的时间,大都是7天到10天完成。要求是:全用布,布要洗净。底子都要是“千层底”(一般指四五层衬子),要纳得密实,用妇女们的话说,就是要“纳的底子赛芝麻”。鞋面最外层必须是厚点的新布,如果用一般的布,则还要在鞋尖、鞋跟处再加上一小块布,用线横竖再纳几道。

妇救会收军鞋时验收很严格,用眼看、手掰、耳听的办法检查质量,不合格的要退回重做。为了给八路军做最好的鞋,砖壁村的妇女们都拿出家里最好的布和麻绳,有的还托人从外边捎点好洋布做鞋面。每次军鞋做完后,许多妇女手上都勒出了深深的血印,有的还要脱几层皮。砖壁村当年有120余户居民,约500口人,上交的军鞋累计达360余双。

一双双方口、黑面,鞋口、鞋帮锁口包边,底子厚实、硬邦邦的军鞋承载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抗日战争的支援和对八路军的拥护、爱戴!

左权开荒小松山

土豆在山西也叫山药蛋,现在的人们把它当做一种蔬菜来食用。但在战争年代,老百姓因为战乱,再加上靠天吃饭,粮食歉收或口粮紧张时山药蛋就成了主要的口粮。

1940年,日军疯狂扫荡华北,敌占区人民不能安居生产。日军频繁地扫荡根据地,杀人放火,扰乱了人民的生产,加上天旱,军民生活非常困难。八路军为减轻人民负担,度过荒年,开展了生产自救运动。左权副参谋长领导八路军官兵,在砖壁村小松山后的佛则背、祖移凹和老坟边,开垦荒地20多亩。由于种粮时令已过,八路军官兵在当地老农的指导下全部种上了山药蛋。初垦的荒地,肥沃的黑土,山药蛋长得特别茂盛。秋天,亩产1000多公斤,20多亩地共刨山药蛋2万余公斤,除供部队官兵食用外,还按家庭的贫富、人口的多寡,公平合理地分给砖壁村民5000多公斤。当时,由于部队战士全部投人“百团大战”,到12月总部迁驻辽县时,还剩下将近5000公斤山药蛋埋在老坟边的地里。村民们盼望着总部官兵回来时能再吃上山药蛋,从无一人去偷拿一颗山药蛋。

一颗颗山药蛋承载了八路军官兵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精神,承载了八路军官兵对人民的爱护!

杨志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