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应合理合法追索流失在外的非法出境文物
作为文物类研究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递交提案,呼吁国家加强对海外文物的调查、认定、研究及保护利用。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区。
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中国境外的中国文物大约有164万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海外民间收藏中国文物更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又据文化学者、文物市场类研究者吴树先生初步调查认为,近30年,走私出土文物有约6000万件左右。
“这些出自不同方面的差距很大的统计数字表明,我们迄今对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缺少国家权威部门的调查认定和研究。”贺云翱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中国作为这些流失海外文物的“母亲国”,我们有责任完成对这些文物准确情况的把握。
贺云翱分析,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我国文物普查相关工作相对来讲比较滞后。“实际上我们在前两年才完成国内博物馆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和建库工作,遑论国外。”
“可能也有一个认识方面的误区。”贺云翱告诉澎湃新闻,国内有些声音认为这些文物在外国国土上,跟国内关系相对来说不是太密切。
但“实际上这些流失在国外的文物本来就是中华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只不过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流了出去,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的命运。”贺云翱表示。
当然,海外文物分布在多个国家多个收藏单位,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在私人藏家手上,根本尚未面世展览过,因此调查追溯起来有一定难度,这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也到了该做这项工作的时候了。”贺云翱说,海外文物系统调查需要一个过程,这样庞大工作量只有国家力量才能完成。
他建议,对于近些年来经过盗掘、非法出口的文物,我们应该通过强有力资料证明,并根据国际法律法规进行强有力追索。
而对于一些已经在很多国家博物馆展览的文物,我们“只求所用,不求所有”,跟有关博物馆展开合作,请其允许收集资料、开展研究。等资料收集好了,再有主题有计划地在国外进行展览,让我国人民可以欣赏到这些文物。
同时,出版、虚拟博物馆等也将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步开展起来,从而变成而中国文物“走出去”以及中国文物来到故土展出、交流合作、研究出版的美事,“这也是促进不同国家间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保护利用人类共同文化瑰宝的事件。”贺云翱表示。
但前提是要有系统资料的收集、调查、基础性研究,否则其他工作也是无法开展的。”贺云翱对澎湃新闻说,“当然每一种工作都有难度,但只要有这个决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慢慢地总有一天能完成这样一个历史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