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被撞沉战舰终于打捞成功,被水泡过后竟还打算修复?
【军武次位面】:FriedrichLau
近日,打捞人员将2018年11月8日因与一艘悬挂马耳他旗帜的油轮碰撞而沉没的南森级宙斯盾舰英斯塔号(Helge Ingstad)完全打捞出水。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是被油轮撞沉的"
根据打捞队公布的视频显示,战舰在打捞船的帮助下缓缓从水下浮出水面。船身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锈蚀情况,不过从公布的视频画面来看,舱内的情况还可以。打捞人员随后进入舱内开始逐一检查舱室情况,并开始对进水的舱室进行排水处理,并进行评估。尽管战舰已经被打捞上来,但是重新修复的耗资肯定不是个小数目,挪威海军最后有可能抛弃这艘战舰,也有可能愿意花大价钱去修它。
▲看舱内的情况,锈蚀情况并不是很严重
▲工作人员在对进水的舱室进行放水
为什么挪威军方愿意花大价钱去修一艘"泡水舰",而不是再造一艘呢?近年来,我国海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吨位,强火力的水面舰只就像"下饺子"一样不断入役,但是对于挪威海军来说,损失一艘护卫舰产生的影响可就比较大了,南森级护卫舰可是他们的宝贝疙瘩,目前只有五艘在编。此次事故使得挪威海军的护卫舰力量一下就减少了20%。
▲沉没前,沉没后
2018年11月8日,在参加完北约"三叉戟2018"多边联合军事演习后,英斯塔号和一艘排水量约62000吨的名为"索拉TS"(Sola TS)号的油轮相撞,这次碰撞将战舰舰身撕开了一个十米长的大口子,随后战舰快速下沉。随后为了避免完全沉没,该舰舰长快速将船开向浅滩并使其搁浅,但是英斯塔号还是不可避免地沉没了,只有雷达露在水面上。这次事件中共有8名挪威水兵受了轻伤,好在没有出现重伤或死亡事故。
▲大致的打捞计划图
150天后,根据挪威国内最大的报社《挪威晚邮报》(Aftenposten)的报道,经过300余名救援人员的努力,在150多天后,英斯塔号护卫舰在中国造的拉姆比茨(Rambiz)号及格列佛(Gulliver)号大型浮吊船的帮助下于3月2日被成功打捞出水。说到这两艘起重船,咱们就可以骄傲的说道说道了,虽然这两艘船隶属于比利时的一家打捞公司,但是她们都是正儿八经的"中国制造"。她俩在江苏启东生产,并在厦门完成设备安装,可在深水和浅滩执行打捞任务,执行任务的灵活性非常强。拉姆比茨号的两台起重机起重能力可达1700吨和1600吨,而"妹妹"格列弗号装备的两台起重机可达4000吨,是名副其实的大力士。这样的设计让两艘船轻松打捞起排水量5900吨的南森级护卫舰。随后战舰被放在同为中国制造的半潜船Boa-Barge 33号(南京武家嘴造船厂制造)的平台上运至挪威海军的哈肯斯沃恩(Haakonsvern)港军事基地。在定制的修补材料运抵军港并开始修补工作之前,这艘船将会在这里一直存放下去。谈及维修情况,挪威海军表现出了乐观,希望它能在5-6周内修补完成。
▲骄傲!从我国走出去的重型装备(图源:视觉中国)
▲Boa-Barge 33号运送英斯塔号前往哈肯斯沃恩港的图示
通过《挪威晚邮报》的报道,这次打捞行动共花费了6亿4千万挪威克朗,约合7800万美元。一名挪威海军官员表示在战舰沉没前他们已经快速转移了许多重要零部件,但是经过海水的浸泡后,战舰上仍有2500余个零部件需要更换。尽管舰上的反潜鱼雷在之前已经被拆下并销毁,但是仍有许多未处理的武器弹药(比如MK41垂发系统)散落在舰上等待移除。
▲再皮实的战舰也经不起这样"泡"
挪威海军发言人随后表示将"进行对英斯塔号的性能进行一次完整的评估,随后再决定她的未来命运"。尽管在战舰沉没时,包括枪支弹药,发动机,电器元件等都被密闭舱室封存起来,在被腐蚀性的海水浸泡了四个多月后许多重要零部件可能还能正常工作,这艘战舰也很难再次服役。挪威人很清楚,修一艘船比造一艘更划算,当然,当作训练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