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Bar】孔老师说,不要乱强迫女生喝酒啊
子曰:唯酒无量,不及乱。
大意是说,酒可以无限度喝,但不能失礼,不能乱来。
若在今日,面对琳琅满目之美酒佳肴,尤其是“数盏醺、半瓶醉”的高度酒,子或曰:君子有酒,饮之有道,勿怪力乱神噫!
一天,孔老师准备出差,拜访知名人士老子,开展学术调研。
彼时,百家学派争鸣,社会上学术讨论十分热烈。身为儒学创始人的孔老师并没有门户之见,他对道学掌门人老子十分感兴趣,决定前去开展深入调研。
根据计划,孔老师带上几个优秀的学生,一起出差。学生们相当于实习。
孔老师认为,实践出真知。最优秀的论文来源于真实的调研,学术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像北京电影学院“学霸”翟天临这样的学生,在自己的微博上号称裹着伤脚写论文,赢得粉丝一片称赞,事实上却不知知网为何物。这样的学生,在孔老师的团队里,是绝对呆不下去的。
《明代孔子圣迹图之退修诗书》 来源:中国曲阜网
话说孔老师一行千里迢迢地从山东曲阜,驱马车向老子的故乡河南进发。
大家赶到河南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县城时,已是傍晚。
根据计划,要在当天赶到老子家。
途经县城边一个名叫枣子集的乡镇时,村里弥漫的酒香让他们停下了脚步。
眼看天色将晚,一行人饥肠辘辘,在村口一家民宿酒店住了下来。
顺着酒香来到村口小店,众人开怀畅饮。
酒桌上一向十分节制的孔老师,这次也放开了肚量。恰好,几个学生也都酒量不错,就连平时咋咋呼呼但酒品极差的子路,此次也喝了不少。
师生们一直喝到夜色沉沉,个个酩酊大醉。
第二天当孔老师醒来时,发现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而学生们还都在酣睡。眼看调研的日程被耽误了一天,孔老师赶紧叫醒大家上路。
他带着几分感叹几分自嘲说,这酒啊,真是好东西,但以后还是别喝醉了,醉酒容易误事啊!
据说,后来,孔老师很少喝醉过,也不提倡学生喝酒。另外,孔老师多次强调“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说,喝了酒也不能乱来,即使喝多了也绝不能乱摸女学生,不能乱打男学生。想必,孔老师更不会强迫女学生喝酒了。
“学霸”翟天临自曝自己一口气干了一斤六两白酒醉倒,被同学抬回宿舍。这样爱醉酒的学生,想必不会受到孔老师的赞许。
《论语》里,对孔子的酒量没有具体记载。最早记载孔子酒量的是《孔丛子·儒服》。赵平原君劝孔子的第六代子孙喝酒时说:“昔有遗谚:‘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
觚是古代的酒器,一觚的容量约为现在的两升。即使是古代的低度水酒,百觚的量也是相当大的。这话可能有几分夸张,但也说明孔子的酒量也是不错的。
虽然喝多误了行程,孔子酒醉枣子集一事,还是成为了历史佳话。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喜欢带学生“游学”的孔老师,调研列国却未到过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
彼时的秦国,君安臣静民稳,没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倘若孔老师知道秦都雍州(今陕西省凤翔县)盛产的秦饮醇香芬芳,没准会“闻香而往”到秦一游。
雍州,乃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唐代取“凤鸣于岐,翔于雍”之祥瑞,更名“凤翔”,素称“西府凤翔”。
据《史记·秦本记》载,秦都雍城以西18里处柳林,有一神泉,泉水清洌如玉、甘洌爽口,用此泉水所酿之酒醇香典雅,堪称绝世佳酿,与秦国骏马同视为“秦之国宝”。
殷商之秦饮,唐之柳林酒,今之西凤酒,悠悠3000余载。
古人“知味停车,闻香下马”,善饮的孔老师必不愿错过此等佳酿。
孔老师见了老子后,两人夜以继日地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
彼时,老子是高级公务员、知名人士,业余经常为一些去世的重要人士主持殡葬仪式。
学术讨论之余,孔老师虚心向老子求教,后来还陪老子去主持葬礼。再后来,这也成为了孔老师的一项技能。
《孔子问礼于老子》 范曾作品
50岁以前,孔老师主要以主持丧礼为收入来源。
孔老师非常注重职业道德。在主持仪式期间,为照顾对方家属感受,喝酒一律点到为止,绝不多饮,更不过量,深受客户欢迎。
孔老师带学生们周游列国期间,生活开支数目不小。彼时,孔老师已处于下岗失业状态,除了偶尔会收到别人的捐款,其收入主要来自于主持丧礼。
孔老师的团队在周游列国的同时,就相当于一家流动的殡仪公司。这种经营收入,保证团队实现了对多个国家的考察调研。
正是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孔老师才可以安心地办学,招收大量学生,还几乎不收学费,同时免收学生们的住宿费、学杂费。
19岁那年,孔老师娶了老婆。他在国外出差十多年间,妻子就在家含辛茹苦地养儿育女。不像现在有的艺术院校教授,不但娶自己的年轻学生,利用学校的电影制片厂请老婆当主角拍电影,还不忘帮老婆拿奖。
孔老师虽然忙于事业,经常出差各地,但对生活品质还是很讲究的。
不过,毕竟他生活的时代经济极不发达,国家GDP长期低下,孔老师只能利用有限的物质条件,设法提高妻子生活水平。
公元前500年,孔老师52岁。这一年,他迎来了事业发展的黄金期,被任命为鲁国的司法部长(司寇),掌管全国司法工作。一时实权在握,成为赫赫有名的大员。
这个时期,孔老师也终于有条件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了,他成为了一个讲究生活品质的“吃货”。比如,孔老师再也不喝从街上买来的散装酒;也不吃从菜市场上买来的熟肉食,他嫌不干净。
当时,消费者反映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勾兑的伪劣假酒,也有人投诉市场上卖的熟肉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逐渐突出。
孔老师提倡喝自家酿的酒。由于造酒工艺并不复杂,一般的家庭都能自行酿酒。这种酒不但安全,还有利于克服盲目攀比的奢侈风气。逢年过节,学生们来看望孝敬老师时,也可以节省一笔开支。
《论语·乡党》记载:“沽酒市脯,不食”。说的就是孔老师不喝从街上买的散装酒,也不吃从菜市场买的熟肉食。
资深“吃货”孔老师若得西凤酒之秘藏增香法,必能为自酿家酒增色不少。
“酒海秘藏”是西凤酒酿造工艺之精髓,“凤香型”白酒香味之关键所在。西凤酒储存酒器“酒海”,由秦岭藤条编织而成,直径约2.5米,高约3米,并以鸡蛋清、猪血等合成粘结剂,选用上等白棉布裹糊内壁,自然干透后再以麻纸进行百层裱糊,最后以菜籽油、蜂蜡等打光涂封。新酒在酒海内经历“春开坛,夏制曲,秋立窖,冬封藏”的洗礼,秘藏3年方装瓶出厂。
此酒“开坛香十里”,且“不上头,不干喉,回味悠长”,讲究喝酒“不及乱”的孔老师自不必担心再发生枣子集酒醉一幕。
生活中的孔老师,经常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一起喝酒,一起唱歌,春天里,大家一起下河去游泳。
不过,在学业上,孔老师对学生们一点也不含糊,可以说是很严格。
72个事业有成的学生中,大部分人被孔老师批评过,其中被骂得最扎心的当属宰予了。
其实,宰予也没犯什么大错,原因只是他爱睡懒觉。
宰予被孔老师骂的这几句话可不一般,后来成为了千古名言:“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被骂得最严重的是冉求,他甚至被孔老师直接开除学籍封杀了。
冉求其实是很有才干的一个人,他受到权贵季康子的重用,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一次,季康子准备征收田赋时,派冉求来征求孔老师的意见。
孔老师明确表示反对。但是,冉求没有听从孔老师的意见对季康子进行劝阻,而是帮助季康子成功征收了田赋,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孔老师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将冉求逐出了师门。
孔老师愤怒地对学生们说:冉求不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
这极有可能是孔老师的气话,但这对一向温和守礼的教育界道德楷模孔老师来说,也是极为少见的。
《明代孔子行教像》(局部) 来源:中国曲阜网
遇到品行不端的学生,可能是最让老师头疼的事。这种事,古今都有。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北京电影学院出了一个数学19分、不知道知网是何物的“小鲜肉”翟天临博士。
被网络曝光后,北京电影学院以“涉嫌学术不端”理由,撤销了翟天临的博士学位,并取消了他导师陈某的博导资格。
孔老师教导我们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告诉学生们切莫卖“学霸”人设。
试想,如果翟天临遇到的导师是孔子,他根本就毕不了业,更别说博士学位了,就是本科毕业证恐怕都拿不到手。要么“本转专”,要么肄业退学了事。
而孔老师如果看见陈某这样的导师,只怕也会投去鄙视的目光。
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老师,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最有名的72人,有很多成为国家栋梁。
学生中,虽然也有冉求这样“三观不正”而被开除的,但却没有出现像翟天临这样“不知知网为何物”的学生。
近日,一度登上“热搜”话题的“山东组建孔子大学”一事又有最新进展。教育部也有了明确表态。孔子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大IP,又在他的故乡山东大放异彩。
孔老师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正常人,也是一个业务精进、不知疲倦的“事业狂”。
孔老师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彼时,孔老师已带领学生们周游列国多年,吃尽苦头,处处碰壁,却仍然乐观向上。
孔老师的精神,就像一坛千年陈酿,至今仍在熏陶、滋养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