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大战略层面重新定义二战中法国速亡的原因
现今不少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或著作中,法国部分显然已被大家视为不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受到过分的漠视。这主要是因为法国表现实在是差劲,只用了六个星期,法国就屈服于德国的军事强权之下。法国的失败固已为不争之事实,但其原因安在,以及其所能提供的教训是什么,却很少有人研究。即使你问一下非常有历史功底的人为什么法国在二战会速败,他会回答你一些关键词,例如:马其诺防线、装甲坦克的落后等。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法国的失败是因为军事思想上的落后。
今天小编就要从国家战略层面重新定义一下法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并进一步指出有哪些教训是值得特别注意的。从历史上看,人类似乎非常健忘,重蹈前人覆辙的例证真可谓不胜枚举。因此,法兰西悲剧虽早已落幕,但其教训却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法国的经济情形,概括地说来是相当好的,比之任何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的优势。在1918到1928这十年里,法国经济迅速恢复到战前水平。战时被破坏的工业区都完成了重建工作,同时德国的战败让法国在对外贸易上少了一个重要的竞争对手。1929年世界发生了重大的经济危机,但法国是个例外,其受到的冲击最小也是最快走出危机的国家。到1932年法国的经济又继续增长和繁荣,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国在经济方面还是相当的安定,其人民也过着富庶安乐的生活。
而当德国在次崛起不断重建军事,但是当时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财阀和金融家们却不原意在次发生战争,所以在军事上的投资少之又少,不少厂家甚至无法完成国防部交给的生产任务。所以当时法国的投资都在贸易和方面,在战争上没有作充分的准备
因此从国家战略的观点来看,经济固然是立国之本,但立国之本却又不仅限于经济一项。国家权力的基础是多方面的,仅凭经济增长,不但不足以确保国家的安全,甚至也不一定能免于危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法国就是一个很具有启示性的例证。
与法国的经济良好局面相比,其政治情况就应该说是恶劣不堪。当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特点是内阁变换频繁,国会争吵不休,操守不佳的政客为了自己政党的利益各自为战。同时共和国的宪法有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国会可以倒戈内阁而内阁却不能解散国会。其结果是内阁对国会毫无办法,议员一当选就是4年,在此期间他可以作威作福,无所顾忌。在这种情况下内阁的基础极为脆弱,只能过一天算一天,当然不可能有任何作为。
在1936年,多数左派政党组成“人民阵线”准备政治改革和社会立法。不幸同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因为在是否要介入西班牙内战的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分歧,“人民阵线”再次分裂,他们所提倡的社会改革也就不了了之。
当德国重新武装,并进军莱茵非军事区的时候,由于国内的分裂和政治的瘫痪,所有的问题都是一拖再拖,让法国错过了许多可以控制事态的机会。
诚如战前的一位作家所言:“法兰西是一个标准的垂死民族。这个民族已无目的或价值。其人民早已丧失其传统的荣誉和精神。大可听其自生自灭,而不必予以重视。”1940年的迅速崩溃也就证明了这种看法是一点都没有错。
第三是法国主管军事的国防部门的无能
政治的瘫痪自然使国防受到直接的影响。法国政府与人民并非不重视国防,但是由于精神萎靡,惰性太强,所以一切的努力不是效率太差,就是有名无实。只要略举数例即可令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建筑马其诺防线的决定在1928年即已作出。到1932年,只有少许的工程已经接近完成;到1936年,其所应装置的武器均未完成。一直等到1938年,那已经是10年之后,这道要塞防线才算是照原定计划完工。至于向比利时方向的延伸线段则是在设计与建设的问题上仍存在争议。
1924年,法国陆军决定采用一种新型轻机枪,并同时决定统一步兵所用的枪弹。少量部队已经开始使用,但设计一种能用同样枪弹的步枪直到1936年还没有定案。只到战争开始的1939年,这样的新步枪也只完成了10万枝,而法国陆军却有一百多万人。
法国空军在1930年取得独立军种的资格,并立即拟定了一个1000架飞机的建军计划。但是只到1936年才正式生产第一架飞机,而此时的飞机已经发现此种设计有很大的缺陷。于是才又决定仿效其他国家的快速飞机。到1940年,这又是4年之后,而且战争也已经进行了6个月,法国仍只有500架战斗机和90架轰炸机可以算是真正符合近代化的标准:再反观德国空军,它是在1932年开始建军,到1936年才加速发展,但到此时却已经可以集中7000架第一线飞机。
以上所云不过是聊举数例而已,事实上,在所有部门,情况都差不多,包括重炮、战防炮、高射炮、重机枪、战车等在内。最荒谬可笑的事情是在1939年,当法国当局决定把装甲单位的数量增加一倍时,实际上却只是把原有的一个单位分割成为两个单位而已!
这并非由于缺乏经费,虽然军事预算并不宽裕,但自1936年以来,法国国会对于它总是照案通过,不加削减,甚至连讨论都免了。所以真正的问题是整个政府的瘫痪无能,军队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法国人虽然有极光荣的军事传统,可是到了近代,其军事思想真是令人不敢恭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人由于受到普法战争失败的刺激,决心向敌人学习。但是却对敌人的思想作了错误的解释,尤其是克劳塞维茨的思想。这让当时的法国人沉醉在“攻势至上”的思想之中。“攻势至上”的思想让法国在一战的头一年里损失惨重,几乎丢失巴黎,以后虽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加入,让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终于获得了胜利,但其付出的成本仍然是高得可怕。
而到了战后,其军事思想领域作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把“攻势至上”变成“守势至上”。之后的战争证明,转变后的战术思想之害甚过前者。
从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法国即开始在欧洲设计一套新的安全体系以防止德国再起,其成果即所谓“小协约国”,其中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在内。当德国如果侵略东欧的小国时,法国必须有一支攻势兵力,能够于必要时立即越过其国界向德国发动猛烈的攻击,这样始能收东西两面相互应援之效。
但是当时的法国既没有攻击的工具,更是缺乏攻击的意志,于是法国的东欧同盟国也就自然人散约解。
第五是法国国防动员制度的僵化
法国军人的头脑为什么会这样僵化?自我陶醉是其主因。一战的胜利培养了他们的骄气,使他们大有不可一世之感,于是一切的思想都是以1918年的胜利为基础,而忘记了时间和潮流都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尽管青年军官中不乏有识之士,例如戴高乐,但他们都官卑职小,对于国家的战略和高层的思想根本不能产生任何影响作用。
一战的经验带来了战争是由预备役人员组成的大军所赢得的观念。于是动员也就成为国防的惟一基础。基于此种观念,平时的陆军根本就不是军队而只是训练预备人员的学校。这种观念虽非完全错误,但若执行得太彻底则国家在平时就会毫无军事权力可言。一旦国际危机发生就会毫无应变能力。
当1937年希特勒进兵莱茵地区时,法国政府威胁说要采取军事行动,但参谋总长甘末林和他手下的专家们会商之后,所获的结论是法国必须首先动员,召集约100万名预备役人员,并征发车辆,否则就无法组成一支派遣兵力。这让法国政府深感骇异,要求参谋本部研究一种比较有限的动员方式。但是后者的回答是“不可能”。其理由是:如果法国出兵则情况的发展无法预测,所以法国不能用拼凑应急的方式来调动兵力,否则整个动员计划都将受到破坏,也就无以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因此惟一合理的行动就是照计划动员100万人。法国政府因此而犹豫不决,一拖又是几天,德军早已在莱茵河地区完成了他们的部署而让法国人去面对既成事实。
从1936年到1939年,法国的军事思想和制度并无任何改进。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9月1日爆发时,从表面上看,法国似乎具有充分的优势足以压倒西线上的德军,一直冲过莱茵河。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原因是受到落伍的动员制度的限制。尤其是法军统帅部坚持其古老的战术思想,认为必须有重炮始能发动攻势,但重炮都在仓库里,必须加以维护然后方可使用,这些手续要到动员后第三周才能完成。
第六则是具体的战术原因
法国人既已决定采取守势战略,则建立一道要塞防线作为此种战略的基础,实乃合于逻辑的引申,而且依据当时的情况,对此也无可非议。法国人力仅及德国的一半,所以在全面战争中必须用要塞防线封锁法德两国的边界,然后始能把陆军的主力集中在比利时的国界上以应付决定性的会战。
真正的错误是法国人不曾将其装甲兵力集中在法比两国的边界地区中。法国人并非没有战车,但他们却不曾将其组成完整的单位,主要原因是其高层的军事思想落后了20年。以数量和技术而论,法国的战车比德国的还占有相当优势。其中有许多体形较大,装甲较厚,虽然速度可能较慢。但法国高级指挥当局却用1918年的眼光来看战车,把战车当做支援步兵的工具,又或用做搜索工具以补骑兵之不足。在此种旧思想束缚之下,他们对于战车的用法也就和德国人完全不一样。德国人把他们所有的战车都集中编成装甲师和装甲军,而法国人却把绝大部分战车都分散在步兵师中,到战争爆发时甚至连一个可用的装甲师都还没有。至于有关装甲战的理论和思想,德国方面在古德里安倡导之下,已经发展成为相当完整的体系,而在法国方面则可以说是几乎完全不存在,尽管这种理论和思想本来就是发源于西方。仅凭这一点即可解释法军惨败的原因。
地面部队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弱点又因为空军支援的缺乏而变得更为严重。法国并不缺乏工业基础,其空军的落后不能以此为借口。主要原因是陆军在国防体系中具有支配地位,所以在军事预算的分配上,空军所应得的部分都被陆军强占了。那些思想落伍的陆军将领们根本不明了空权在近代战争中的重要性。总而言之,马其诺防线对法国的失败并不负有任何责任,而真正应该负责的却是比马其诺防线还要僵化的法国军人的头脑。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崩溃是20世纪的一件大事,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小编只是分析了其中几个最重要的因素而已。但综合言之,有两点教训是最具有启示性和最值得注意的:(1)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政治因素是第一重要的,其他因素都不足以与其比拟,尤其对于经济的重要性不宜作太高的估计。政治制度必须健全,行政效率必须高,政治家不分党派都必须尊重国家利益,公而忘私,整个民族必须有发奋图强、不惜牺牲的意志。(2)军事思想(包括战略和战术在内)必须能够适应时代精神,军人的头脑尤其不可僵化,战略必须与政策配合,一切制度不可以变成行动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