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团队打造的《老中医》,也落入年代悬浮剧的窠臼?
一线导读:“戏骨”云集、高满堂编剧的《老中医》在豆瓣口碑意外的接近跌破及格线。从剧集本身看,剪辑混乱的问题首当其中;而从市场看,目前国产医疗剧缺乏专业度的问题或许也是导致作品低口碑的原因之一。
文丨于帅
高满堂编剧,陈宝国、冯远征、许晴、倪大红等老戏骨主演。如果说近期的国产影视剧市场有哪部作品具备高口碑的潜质,那么央视播出的《老中医》绝对是首屈一指。
然而在播出近半后,《老中医》口碑却略有下滑。虽然作品的收视逐渐稳定到了1.5%以上,但豆瓣口碑下滑至6.1分的境况,成为了这部主创阵容优异、题材也较为契合当下观众审美作品的瑕疵。
一方面,几位主演的演技丝毫没有令人失望,有些对手戏更可以达到教科书级别。另一方面,为了加快故事节奏而大刀阔斧的剪辑(其中有删除翟天临戏份的元素)与讲述中医本身情节的缺乏、人物没有成长的主线,成为了剧集被热议的主要元素。
剪辑混乱,缺乏中医常识
《老中医》成年代悬浮剧?
《老中医》的第一个问题,就出在了剪辑上。
从官方给出的数字看,《老中医》共45集,算是较大体量的作品。然而参考同一团队的《老农民》(60集)与同样年代跨度极大的《闯关东》(52集),《老农民》在敲定央视播出后必然经过了一定的删减。加之受到之前翟天临事件的影响,《老中医》只好删去了他全部的戏份。因此,最终呈现在剧情上,《老中医》虽然表现出了较快的节奏,但剪辑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连贯现象。
例如在第三集中,翁泉海因葆秀为了吸引病人而采取“看诊倒贴诊费”的策略,指责其“这样做是心术不正”后,在几秒内葆秀一脸委屈却一言不发,而就在观众等待葆秀解释时,镜头却再度切换到入到了另一条故事线中,剧情与对话似乎都只进行了一半。
类似的剪辑问题在《老中医》并不在少数,对于过往曾经拍摄过《我们的父亲》《平凡的世界》等诸多高口碑现实题材剧目的导演毛卫宁而言,出现如此之大的剪辑问题恐怕与客观因素息息相关,但最终落实到剧情的不连贯上,对于追剧的观众而言还是会降低体验感。
参考同期播出的《芝麻胡同》,其在剪辑上发挥出了较高水平,非但没有因为55集的体量陷入拖沓的剧情中,在剪辑上也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除了“客观因素”导致的剪辑问题外,《老中医》作为高满堂编剧的作品,在剧本方面相比《闯关东》《老农民》等剧作也稍有欠缺。
首先是在中医领域,虽然主创团队曾专程到常州孟河采风,高满堂也表示希望通过电视剧“为中医行业正本清源,促使人们用科学态度正确看待中医”。但从结果看,作品依旧没有作好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例如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单凭一项诊治不能完全确定身体状况。但剧中几位大夫看病时却完全不遵守诊病步骤,依然是着重并夸大脉诊,往往只把脉就能查出病情,非但没有做好科普,反倒给观众一种可信度不高的感觉。
其次是《老中医》对铃医的曲解,剧中油嘴滑舌、不走正道的高小朴,非但没有什么真本事,甚至为了生存还会卖假药,这与历史中铃医的形象极为不符。
实际上,铃医又称亦称“走乡医”、“串医”或“走乡药郎”,游走江湖,奔走乡间,以摇铃招徕患者,固而得名。通俗地说,他们就是古代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始终恪守着“扬仁义之德,怀济世之志”的教诲,妙术施治,求取薄利,屡化沉疴恶疾,深受老百姓的信赖。
铃医高小朴
而纵贯全片,从沽名钓誉的吴雪初,到受徒弟蒙骗的赵闵堂。除了一路开挂的男主,各位中医都未能在剧中展示出高超的医术与品格,这对于高满堂老师希望的传承中医文化,似乎有些南辕北辙。
同样是对比高满堂编剧、几乎相同团队制作的《老农民》,剧作将视角聚焦在上世纪动乱后的中国小乡村,主角牛大胆继承了穷苦农民敢做敢当的劲头,在经历土地改革与改革开放时为了守住脚下的土地,不仅敢于顶撞各种权贵,甚至不惜挑战稍不留神就会掉脑袋的土地政策。
人物在主线剧情中不断寻求应对的方法,凸显了普通人在历史进程中为了生存不惜拼尽全力的奋斗史。其中的普通与真实才是能够打动观众的原因。
《老农民》
国产医疗剧依旧缺乏专业度
其实金牌团队制作的《老中医》之所以遭遇口碑下滑,与近些年国产医疗剧不够专业的现状不无关系。
2014年《产科男医生》对于妇产科没有丝毫关注,男女主角在其中的恋爱与成长反倒成了剧集的主线,而作品最令观众不解的便是剧集中几位“妇产科医生”甚至连“妊娠”二字都读不对,更不用说剧集在医疗上的专业程度。
2017年末同样由金牌团队打造的都市医疗题材剧《急诊科医生》备受关注,但即使有郑晓龙的导演加持,加上一系列老戏骨的演绎,《急诊科医生》仍因治疗烫伤时不专业的解答与国产职业剧常见的“老少配CP”而受到吐槽,最终也是以制作方将问题甩给参与协助的医疗团队收尾。
目前国产医疗剧因为在表现职业上的匮乏,几乎无一幸免地走上了言情剧的套路。通常故事的展开是套路的开端男、女主不打不相识,最终女主在事业有成的男主协助下,收获爱情、事业双丰收。故事的内核千篇一律,为爱情线牺牲真实而残酷的行业生态展现,更是国产医疗剧最大的通病。
反观日韩的医疗剧,则是将发力点放到了真实反馈职业上。豆瓣评分高达9.3的《非正常死亡》主讲专门接收由于非正常原因导致死亡遗体的民间法医组织“UDI”。剧中人物各行其事,只在工作中穿插人际关系与情愫,尽可能的对法医这一职业进行展示。
同时在人物造型上,区别于光鲜亮丽的国产医疗剧人物形象,《非自然死亡》中的法医们一个个灰头土脸,完美诠释了7K(脏、累、危险、没假期、规矩严格、不化妆、不适合结婚,这些词日语读音开头都是K)的法医属性。
《非正常死亡》
韩国的医疗剧则更为深刻,在韩国顶级编剧李秀妍的作品《Life》中,韩剧首次将视角聚焦在了韩国医疗体系的黑暗面。剧中,因为韩国医疗届医保覆盖率极高且政府只负责基本报销的原因,一般医院始终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医生自然也成为了低收入群体。
剧集从一起简单大型三级教学医院派遣专家支援地方医疗,但原因竟是希望趁机砍掉一直处于亏损的急诊科、妇产科和儿科,以保持医院利润开启,层层揭开了韩国医疗届的问题,其专业程度与社会效应也可称为医疗剧的典范。
《Life》
如此看来,虽然《老中医》中翁泉海的两段感情线并未对其决定产生太大影响,但相比于剪辑,即使坐拥国内的顶级编剧高满堂,《老中医》在医疗之上的缺乏实则才是剧集口碑不如预期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回到起点,在大量的优秀演员回到荧屏之后,剧本质量的不如预期与观众审美水平提升的根本矛盾成为了现阶段国产剧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职业剧而言,编剧在专业度上的欠缺,一定要花费时间对于行业进行深度了解,否则如果创作时面对专业问题,便只能套路的安插恋爱情节,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持续消磨观众的耐心,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