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歼20可400公里一剑封喉!未来空战决杀策略“A射B导”解密

军事

2019-03-11 22:23

作者:萨拉米斯

剑童:铸剑师,我最近听说了一个“A射B导”的说法,说是美国人已经实现了这种战法,那以后是不是派架轰炸机装满AIM120当“武库截击机”就行了是吗?

铸剑师:“A射B导”,字面上的意思是平台A发射弹药但并不负责制导,而是有平台B进行制导。从广义上来说,卫星制导弹药就是一种典型的“A射B导”。我们常说的飞机或者军舰发射导弹,再由预警机或者别的军舰、飞机进行引导,可以定义为狭义的“A射B导”。这种战术在美帝那边叫做协同接战能力(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CEC)。当然,“A射B导”只是协同接战能力的一种形式,CEC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将各种舰艇、预警机等平台的传感器利用数据链连接在一起,从而在各平台间建立准确的战场信息态势并共享信息。

在现代战争中,对敌方空中战机的拦截和攻击已经进入了主动雷达制导视距外空空、防空导弹的时代。前者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AIM120和中国的PL12(前几天的米格21杀手),后者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标准6和中国的红旗9。和标准2采用的半主动雷达引导头只有接收机没有发射机不同,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有着一套完整的雷达系统,因此被誉为“发射后不管”的导弹。这种主动雷达制导体制,从理论上给了导弹无限的火力通道——而阿利伯克驱逐舰发射半主动雷达的标准2的时候只能用3台火控雷达进行分时引导,火力通道只有9个,也就是一艘驱逐舰最多只能同时引导9枚标准2进行防空作战。因此,一些网友说,我军052D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海红旗9的组合,其实就是把一批导弹发射到目标附近就行了。

然而现代战争中,“发射后不管”其实仍然是一种奢望。导弹的弹径和电力有限,雷达功率不大,比如AIM120的主动雷达(标准6也用同款雷达),对RCS=5平方米的目标(约等于苏30的RCS,歼10也就1平方米左右),锁定距离仅为25公里。也就是说,在防空导弹的100公里以上射程和空空导弹的50公里以上射程中,只有主动雷达锁定后的很短距离才能做到“发射后不管”。在飞行时间以分钟计的情况下,以音速飞行的目标每分钟可运动20公里,将很容易逃出导弹主动雷达的视场。因此,如果要追求命中率,仍然需要发射平台在导弹飞机的中段进行持续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战舰的雷达要保持照射——对于宙斯盾来说,发射标准6也就比标准2多出3个火力通道。这种要求对于战斗机来说更为致命——发射导弹的战斗机必须继续对目标进行照射——也就是必须继续将机头对准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也将迅速进入对方导弹的锁定范围。因此,任何一个理智的飞行员都应该时刻把自身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发射中距弹的同时一旦受到对方中距弹的拦截,就必然会第一时间放弃引导而选择脱离。因此,现代空战很可能将变成发射——引导——放弃的浪射中距弹的无聊游戏。为了破解这个无聊的游戏,科学家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其中的一种,就是“A射B导”。

“A射B导”的雏形在 1996年就已经出现了。当年1月,在夏威夷太平洋导弹靶场,一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伊利湖号(USS LakeErie CG-70)在本身雷达完全没有侦测到目标的情况下,通过传输自安装在夏威夷考艾岛山顶的地面雷达(地面雷达安装了两套设备,其中既有后来成为E2D预警机用的UHF预警雷达,也有X波段照射雷达),发射了四枚标准-2型防空导弹导弹在山顶雷达制导下分别命中了四架不同高度的次音速靶机。

这次试验可以说离实战还差得很远。地面雷达位置是固定的,导弹因为缺乏主动制导能力而需要陆基的X波段雷达进行照射制导。在战争中,体积庞大的陆基X波段雷达搬上空中平台显然不现实。因此,要实现“A射B导”,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导弹的主动制导问题。

2009年5月8日,美国成功进行标准六型(SM-6)防空导弹搭配E-2D空中预警机进行的协同接战(CEC)测试,由一架E-2D透过CEC为另一个平台发射的一枚标准6进行导控,成功击落了从陆地上飞来的巡航导弹靶。这次试验就可以说非常接近实战了。在这次测试中,预警机将雷达搜索到的目标粗信息通过数据链传至飞行中的导弹,将导弹引导到可以锁定靶机的距离,再由标准6的主动雷达引导击毁目标。

“A射B导”的过程,实质就是一场引导的接力。然而,从原理上来说,防空导弹的“A射B导”难度和空空导弹“A射B导”难度不可同日而语,而防空导弹实现“A射B导”的实战意义也远远没有空空导弹“A射B导”的实战意义重大。防空导弹因为对弹体尺寸和重量的限制较少,例如标准6都是6.5米长、1.5吨重的庞然大物,而AIM120中距弹才3.65米长、0.15吨重,所以尽管受到0高度发射的不利影响,射程可以仍然做得很远。因此在实战中,很少有载人飞机敢于直接挑战标准6为主力的先进防空体系,而以巡航导弹、反辐射导弹为代表的防区外打击在标准6+密集阵+海拉姆的组合防御中往往也很难找到破绽。再加上防空导弹“A射B导”增加的射程范围往往在舰载战斗机的防区内,使得美国海军使用防空导弹“A射B导”进行超远程拦截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在空-空作战中,“A射B导”的作用由于当下作战模式的巨大缺陷而更显其革命性价值。如果能够实现成熟的空对空的“A射B导”,那么战斗机完全可以在发射后立即脱离,将引导工作交给预警机完成。预警机利用巨大的雷达持续引导导弹将目标纳入主动雷达射程。这将大大提升空战的作战效率,甚至引起空军军种建设的革命性变化——战斗机完全可以被淘汰,体型类似于轰炸机的大型空对空导弹载机甚至可以大行其道,防空导弹将迅速大型化,其射程将取决于引导平台的搜索距离,甚至将出现400公里以上的实战射程。空战程序将变为简单的发射——脱离——引导,这简直就是一种梦幻般的优势。

然而要建立这种优势,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

首先要克服的困难是误差。防空导弹的“A射B导”过程中,作为中继引导的预警机航线固定、速度慢、电磁环境干净、发射平台稳定、目标飞行路线固定,所以技术上的成熟使得命中几乎是必然的。然而发射机和引导机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测量会产生额外的误差,多出的一个坐标系转换过程中会产生额外的误差、发射机和制导机惯性坐标系间的偏转角测量也会产生额外的误差。这些误差积累起来,会对“A射B导”状态下导弹的命中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次要克服的困难是引导平台的先天不足。如果用预警机引导,那么预警机将会进入窄视场模式求得更高的目标刷新率和精度,更加集中波束到目标上求得更远的引导距离。因此会大大影响预警机的整体态势感知能力,甚至会威胁到预警机本身的安全。如果不使用预警机进行引导,雷达的功率又达不到在较远空域进行安全引导的要求。

最后要克服的困难是高速信息处理能力的不足。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数据链发射机的功率还达不到400公里级别的高速数据交换水平。

总而言之,“A射B导”是划时代、有前途的空战技术,是颠覆性、碾压式的全新手段。然而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突破,“A射B导”的实现仍然任重道远。